课堂教学“教师教,学生学”,如何将这一环节尽善尽美呢?的确是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深思的问题。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也深刻地体现着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适应情况。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沪江小编建议着重培养学生如下的学习习惯:

  一、读书习惯

  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是真正弄懂课程的过程。不论何种学科,分析理解教材的过程(尤以文科突出)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就是读书(读教材)。为更好地完成这一奠基过程,培养学生读书习惯显得尤为重要。

  读书习惯的培养,我们又具体分为三个阶段实施,即课前预习读书、课上学习读书和课后复习读书。课前预习读书要求学生结合预习目标或相关问题,初步理解分析教材,这也是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体现了自主学习的过程;而课上学习读书,是课前自学预习基础上深入分析,理解教材的过程,对教材重点、难点分析掌握,深入拓展,完成学习目标的重要一环;课后复习读书,能够对前两个阶段的读书做出进一步的完善,更全面地把握教材的主旨。

  二、讨论习惯

  这一习惯,融合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了由“自主学习”到“合作学习”的转变。在实践中,也可以将其分为课前讨论、课上讨论和课后讨论三部分。三种讨论的不同之处在于,课前和课后讨论是没有组织的,由学生自主自愿完成,给予学生发展的空间;而课上讨论是有组织的,且围绕一个具体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到结论并达成共识的过程。

  三、记忆习惯

  记忆,是掌握所学知识最直接的外显形式。记忆,不但体现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是运用所学知识的前提。如何完成这一教学环节,直接体现教学效果的优劣。为此,在培养学生记忆习惯方面,我们认为主要应从记忆方式、方法上采取具体措施。记忆方式主要是指培养学生理解记忆,避免传统的死记硬背。而且记忆方式又紧密融合在记忆方法之中,对于记忆方法而言,我们主要采用了概括记忆、顺口溜记忆、关键词记忆,比较记忆等。

  四、归纳整理知识习惯

  对知识的归纳整理,是作为一个学生内在素质的反映。因为对知识的归纳整理,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加工改造融会贯通的过程,更是对知识系统化、条理性的过程。近而言之,是对所学知识化零为整的环节;远而言之,是应对各种考试的知识储备。面对文科综合开卷考试的今天,更不失为备考的必要而有益的补充。

  “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这样说来,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对自己的成长意义重大,而学习习惯对于学生自身更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沪江小编总结的上述习惯培养,应该引起我们为人师者的高度重视,并使之不断丰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