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在小学的教学中,有一个最重要的科目就是口语交际了。教这个课程主要是看我们的老师怎么准备教案,怎么把这些交际的技巧教会我们的孩子。所以,这对于我们的老师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写好自己的教案了。下面就是给大家总结的一个很好的教案模板,我们老师们可以自己看看。

第一节 设计总体要求

什么是口语交际?现代语言学认为,口语交际就是交际双方(交际对象)为了特定的目的(交际目的),运用口头语言和适当的表达方式(交际手段)进行信息传递和思想感情交流的一种言语活动。

相对于过去“听话、说话”——单向自我式的静态语言实践而言,口语交际是一种双向互动式的动态语言实践。

为了更深入地理解“口语交际”的内涵,拓展教学设计的思路,我们还得分析一下其特点。顾名思义,“口语交际”的主要内涵和特点包括两个方面:

1.口语性

口语交际属于情境语言范畴,非书面语言,因此有较强的随意性、灵活性、可变性。但这不妨碍对口语交际实践活动的目标、内容、过程等的设计。

口语交际的“口语性”,启示我们在教学设计中要特别关注交际话题的情境设置,恰当地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真实地进入角色。

2.交际性

因为口语交际是面对面的交流,一方要根据另一方(或多方)的反应做出相应的反应,而且听者和说者的地位又随着交流的需要在不断转换,所以它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是包括听觉、视觉、感情、记忆、思维、评价、认识、创造等活动的动态实践过程。

口语交际的“交际性”,至少给我们的教学设计以三点启示:一是教学时不必过多地传授口语交际的知识,而应把信息的传递、情感的沟通置于口语交际的第一位;二是要多实践,这是获得交际能力的惟一途径,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挖掘课程资源,以“教材为中心”的纸上谈兵是不可取的;三是体态语(面部表情、首语、手势语等)在信息传递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一、一年级口语交际的目标设计

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对口语交际目标设计的关照,及《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口语交际的要求,我们确定一年级口语交际的目标是:

1.愿意进行口语交际,爱交际、敢交际。

2.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3.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4.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

5.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6.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二、一年级口语交际的内容设计

(一)内容范围

口语交际分为“对话”和“独白”两种言语方式。前者指对话双方直接交流,说者和听者角色不断互换,双方凭着对对方话语的正确理解做出恰当的反应,使对话继续下去。这是一种最基本的言语交际方式。如苏教版教材上的《打电话》、《借铅笔》、《指路》等。后者指说话者独自进行的较长而连贯的言语,听众与说话者没有直接的言语交流,一般通过表情、气氛回应。如苏教版教材上的《自我介绍》、人教版教材上的《续讲故事》等。如果没有反应则等于交际没有发生。长期以来,这种“交际性”被忽视。教学时,教师往往重在指导学生看图、说话、讲故事等的条理、语言技巧,往往忽视听者的回应,使本该多向交流的信息单一化。

针对这种偏重独白言语的练习、很少关心听者感受的现象,我们设计时的应对策略是:

1.增加趣味性的体态训练内容。理解和运用体态是听说能力结构因素之一。国外心理学家通过实验提出口语获取信息的模型:信息总量=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实践也证明,体态训练既是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内容,又是增进听说兴趣的有效方法之一。教师可集中开展以下训练:(1)听话时密切注意说话人的身体姿态、表情,始终保持专注的精神和入神的姿态。(2)听话产生感情共鸣时,作适当的点头、微笑,表示接受、同意、赞赏。沉默不语,或更加专心致志,则表示同情、慰问、支持,尽量给说话者以精神上的慰藉。

2.增加评议内容,建立多边信息交流网。独白言语练习一般是说者独自进行,是点上的活动。为调动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每人说完都要有评议的过程。评议可以是说者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议,形成你说我听、我说你评、我评你改的气氛,建立多边信息交流网,打通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信息交流通道,以充分发挥这种信息交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