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材的具体运用没有必要遵循固定不变的格式,只要我们以学生的经验为基础,了解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和内在需求,从而灵活地调整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方式,或补充,或延伸,或拓展,或重组,尽量使内容贴近学生,尽可能创新地采用各种课堂教学方式,就一定能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下面,沪江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整合和利用小学英语教材。

一、重组内容,使教材“顺”起来

教材的编写总是遵循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它的系统性不容置疑。但在具体的教学中,由于各种实际情况对教学活动的影响,有时会使教材的顺序安排显得不太合理,甚至会影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使教学的效率大打折扣。这时就要求教师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在教材延续性和难度允许的范围内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的顺序进行重新编排,使教材更好地适应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理解水平。

1.单元内重组

牛津版英语教材的每个单元的第一部分都为对话,包含了本单元的所有重点句型和部分新单词,刚开始我让学生在第一堂课上掌握这些新内容,学生显得力不从心,整个对话教学缺少了整体性和流畅性。而在下面的单词和句型的教学中,又因为过于简单而使学生失去兴趣。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我对每个单元的教学顺序作了调整,将单词句型部分结合起来作为第一课时教学,将对话部分作为第二课时教学。这样,在掌握了新句型和新单词的基础上进行对话教学就显得得心应手,学生不仅能快速听懂对话,而且能熟练地进行表演和创编。两堂课,只是在教学顺序上进行了调整,就轻松地实现了教学目标,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这也是现在许多英语教师达成的共识。

2.单元间重组

英语教材的各个单元之间具有延续性,语法、词汇都是层层递进。因此单元间的顺序变换看似不太可能,但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这个系统性不是不能打破,毕竟有些单元还是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的,能够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使这些单元的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他们在课堂上产生强烈的交流欲望,使教学活动事半功倍。

二、改变内容,使教材“实”起来

1.改变情境

交际教学思想的倡导者们认为只有在真实具体的语境中呈现和练习语言形式,才能培养学生对语言形式的得体与否作出判断的能力和结合语境理解语言形式与意义的能力。英语新教材就是以情景、话题为主线编排教学内容,在具体的语境中呈现教学内容。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正确、灵活地设置语境和培养学生在具体语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教材非常注重语境的创设,但由于地域的差别,有的情境对有的学生来说并不真实。而新课标提出情境创设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教师在教学中,要将教材中不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加以改变,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重新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他们熟悉的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和交流,提高他们在具体语言环境下灵活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2.扩充和替换具体内容

我们的英语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解水平来安排内容的,内容比较科学、合理。但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因此教材中的部分内容并不能适合所有的学生。对不适合学生实际认知水平的内容,我们就要认真分析,对这些内容进行替换或扩充,让教学内容更能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具体需要。

三、挖掘内涵,使教材“深”起来

1.一题多用

有的教师为了训练学生的各种能力,总是想方设法到处寻找语言材料,其实我们只要对教材钻得深一点,研究得透一点,就不难发现,其实教材中的可利用资源非常丰富,只要我们认真研究,精心设计,就能发挥教材的潜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2.德育教育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着一个普遍的问题:不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我听过许多英语课,但很少看到英语教师在英语课上渗透德育教育。在教师的备课本里,除了“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和“树立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这两条有关情感、态度方面的目标之外,很难再找到其它的德育目标了。新课标指出:英语课程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使他们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作为一个教师,不管教什么学科都要做到在重视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让学生真正成长为“完整的人”。

对教材的具体运用没有必要遵循固定不变的格式,只要我们以学生的经验为基础,了解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和内在需求,从而灵活地调整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方式,或补充,或延伸,或拓展,或重组,尽量使内容贴近学生,尽可能创新地采用各种课堂教学方式,就一定能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

以上便是沪江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小学英语教材整合和利用的方法,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获取更多相关知识请关注沪江网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