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口语交际课堂中,存在两种教学:一种是“教教材”,一种是“用教材教”。“教教材”的老师十分关注教材内容,教材以外不敢逾越半步,把教材用死了,教死了。“用教材教”的老师十分重视挖掘教材资源,进行拓宽、延伸、知识建构等,活用了教材。但要注意,活用教材并不是一定要改变课本上的内容,更不是完全抛弃课本而自作聪明地另搞一套。有些教材所选取的内容正好与学生的需求相吻合,就得不折不扣地运用课本进行教学,这同样属于活用教材的范畴;有些教材确实需要作一些调整的,也不是随心所欲地改,而要依据课标的精神,依据学生的需求,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沪江小编建议大家只有努力做到教活教材,用活教材,才能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一、 立足教材,认真研读,教活教材

  课程改革后的口语交际教材,编排科学有序,一事一训,一练一得,易于操作。设置的话题丰富多彩,体现了生活性、趣味性、实践性等特点。其训练内容之丰,训练形式之活,训练方法之趣,训练手段之新,是以往的教材所不及的。教师应认真研读教材,用心领悟,真正明确教材的编排意图,教活教材,这是“用教材教”的基础和前提。

  1.巧设情境,让教材“立”起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因此,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创设符合生活实际的交际情境,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似曾相识的感觉,参与互动的主动性就会被激发出来。创设交际情境的方法很多,比如做游戏、角色表演、语言渲染、设计场景、展示课件等。如上人教版第二册的《春天在哪里》,可以让学生走出教室,来到花坛边找春,在校园里画春,延伸课外到大自然里寻春,亲身感受春天的美景,以真境孕育真情,以真情引发真言。学生在立体、真实的情境里自然活泼地进行交际,就能达到一种较为完美的境界。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春天的美景,优美的画面、直观的演示,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春天的到来,为口语交际创设有利的条件。

  2.形式多样,让教材“趣”起来

  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学形式不是可有可无的“附庸”,而是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载体。丰富多样的交际方式,可以使口语交际活力不断,学生感觉总是新鲜,在每次口语交际实践活动中都能保持新奇、兴奋。因此,《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口语交际应当“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说一说,玩一玩,编一编,演一演,做一做,猜一猜,画一画,找一找……这些都是我们较为熟悉的活动方式。只要我们精心地因课择法、因材施教,这些“旧”方式就能焕发出新的光彩。

  如上人教版第三册《买文具》时,由学生担当营业员和小顾客,在课堂上自由购物。有趣的交际方式激活了学生的交际语言,学生交际起来无拘无束,充分展示着自己的交际才华,真正实现心与心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3.增强互动,让教材“动”起来

  《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口语交际是一种双向或多向互动的语言活动,只有互动,才能体现交际功能。所以,我们说口语交际最突出的特征就是互动性。要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必须创造条件使学生由单向个体转化为不同的双向组合,并在双向或多向互动中进行动态的口语交际训练。

  交际中的互动方式很多,其中最基本的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群体互动、人景互动。如人教版第二册的《猜谜游戏》,可以教师出谜,学生猜,形成师生互动;可以同桌一人出谜,另一人猜,形成生生互动;也可以小组交流,一人出谜,其他人猜,形成群体互动,或是利用多媒体播放谜语,学生猜,形成人机(景)互动。如果学生猜对了,还要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教学中,还要注意通过不断地变换角色,使学生产生新奇的感觉,始终保持交际的热情。

  4.结合实践,让教材“用”起来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必须依赖于社会实践,而形成口语交际能力后,最终又要走向社会。因此,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进行。有的学生在口语交际课上大胆表演接待客人的情景,演得有模有样,非常出色。可老师上他家去家访,居然不懂得招呼老师。这说明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大量的语文课外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教师应主动带领学生参与实践。

  如上完《买文具》一课后,要让学生课后自己去买文具,甚至是到菜市场买菜,到商店买自己需要的东西等,也可以替爸爸、妈妈当售货员,家长在一旁观战,为孩子们评估,让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真正的实践活动中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

  二、 适时活化,拓展创新,用活教材

  新课程理念认为,口语交际的教学内容应该是隐含在教材之中的口语交际知识以及对口语交际知识的活用,口语交际的教学内容应当包括口语意图的教学、口语语境的教学及口语风格的教学。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既要基于教材,又要再生教材,大胆处理教材,把教材当作活的资源来用,对教材作必要的增添、撤换、改变、融合等,不断地变更与发展,以适应学生的需求。

  1.及时增添,使教材“宽”起来

  教材中每单元都安排了一次口语交际训练,但这样训练的次数太少,训练的面有限,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就得充实口语交际训练的内容,让学生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经常练。其一,可以结合语文课上的识字、阅读、写话或其他学科的课,以及班级、学校举行的各项活动进行随机训练,加以巩固。

  如人教版第十二册的《世纪宝鼎》一文课后有一道习题是:代表中国向联合国赠送世纪宝鼎。这是一个很好的口语交际的话题。可设置一个情境:联合国秘书长访华,中国向联合国赠送世纪宝鼎,举行赠鼎仪式。

  学生一人扮中方代表,一人扮联合国秘书长,进行交际。其二,关注学生资源并充分开发,加以利用。这里所指的学生资源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生成的资源,包括学生的出乎教师设计的问题或回答,或是在课堂中突发的某一事件,或是学生的特殊表现等。这些资源包括认知型资源、潜质型资源、实践型资源、成果型资源等。这是教学中蕴含的丰富的课程资源,是一种动态生成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力资源,我们要善于捕捉、利用与开发,为学生的口语实践提供另一种资源平台。

  2.大胆撤换,使教材“真”起来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只能作为教师达成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的中间媒介。教材中有些内容离学生的生活很遥远,这些内容就可以大胆地撤换掉,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例子来引导学生交际。如人教版第一册《这样做不好》,教材安排了两幅插图,其中一幅画的是几个小孩在草坪上踢球,一个戴红领巾的小姑娘前来制止。这对于生活在城市的学生而言,应该是贴近学生生活的。但对于农村学生来说就不适宜了。

  因为他们根本没有见过草坪,不可能有爱护草坪的经验和意识。以这样的插图为内容进行交际活动,他们肯定无从说起。因此,最好能用学生身边发生的同类的事例取代图中发生的事,如有些小孩折断了学校的花草树木,或者破坏了学校的公共设施等。这样学生才有说可说,才能说真话,吐真情。

  3.适当改变,使教材“活”起来

  教材的编排目录、内容都较为固定,如果教学过程只是简单地对教材内容按图索骥地展现,那么教学就会变得程式化、刻板化。口语交际的教材内容不大注重知识的衔接,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学生的需要来改变教学次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

  如人教版第三册的《秋游》安排在语文园地一,南方的九月份还是烈日炎炎,学校一般会把秋游活动安排在十一月份左右,因此教学时可以把这个交际话题和语文园地五的《合作》调换,改变教学的次序,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更能激发学生交际的热情。

  4.有机融合,使教材“实”起来

  《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应加强与生活的联系,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因此,教师要注意把口语交际和生活有机融合起来,从贴近儿童的生活中选取话题,才容易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浓厚的交际兴趣,自然地走进交际话题。像日常的购物、接待客人、问路;小孩子喜欢看的动画片、喜欢听的童话故事;身边可爱的小动物;一些传统节日,自己的生日;平时玩什么、做什么、想什么;家庭的、学校的、社会的一些见闻感受等都是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的话题。

  总之,活用教材是新时期赋予教师的职责,是教材改革的深化和延续,每个语文教师都应认真钻研口语交际的教材,把握活用教材的原则、方法和尺度,教活教材,用活教材,真正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希望以上沪江小编总结的内容对大家有一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