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主动的学习,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使学生发现数学、喜欢数学,并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情景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发现并主动获取知识,才能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素质。以下是由沪江小编总结的尝试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内容,供大家参考阅读。

  一、引导学生对数学的探究,拓展自主学习空间

  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总是既有点熟悉又感到陌生,教师应教给学生探索新知的方法: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从事物的相似或类比中提出合理的猜想―→对猜想进行科学、合理的验证,得出结论―→对得出的新知进行应用。在此过程中充分让学生合作实验,小组交流讨论,使每位学生在课堂上都有发表意见、动手操作的机会,达到《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要求:“学会与他人合作,能比较清楚地表达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二、要以教师引导进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 意愿。”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发展智力潜能的契机。

  古人说“亲其师,受其教”。就是说教师可亲可敬,学生才愿意接受他的教诲。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双边活动的顺利进行,需要融洽的师生感情作基础。

  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学习材料包括课内外两个方面。因此,教师一方面要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因素,把兴趣附着在知识上;另一方面要注意捕捉学生生活中的兴趣点,并善于把学生虽有所感却又不甚明白的课外问题恰当地引入教材。这样不仅使教学内容组织得系统、严密、循序渐进、逐层深入,而且使所教知识新颖、奇妙,从而使学生开一把锁,上一层楼,心弛神往地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尝到学习的乐趣。

  三、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感兴趣的事物首先表现为集中注意力。对小学生来说,有形的具体的事物比无形的抽象的事物更能吸引注意力;动态的新奇的事物比静止的常见的事物更具有吸引力。所以有形的教具要比无形的抽象的语言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多样恰当评价,增强探索信心。《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评价的方式要多样。不光要有教师的评价,更要有学生个人的自评、学生间的互评,使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而不是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这种评价不再是评价者对被评价者的单向刺激反应,而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互动过程。其中,评价活动的重点环节是学生自评。

  引导学生对探究学习的活动过程进行反思,重点是提炼解决问题、获得新知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有效策略,使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和学习策略有所体验,并自觉将学习思维指向 数学 思想方法和学习策略上,以提高主动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还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分析、解决和运用数学的能力,养成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推进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 要让学生掌握探索思考的策略。进一步使学生体验生活与数学的联系,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上述沪江小编总结的尝试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内容就到这里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