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倡导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为主动探究。下文主要阐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并结合酸碱中和反应的教学设计的实例,分析这种学习方式的内在价值。跟着沪江小编一起来学习吧。

  一、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的提出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式。它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能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对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二、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

  改变学习方式,教师首先要改变教育教学观念,因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教师选择怎样的教学方式学生才能进行相应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以情感为先导,创设自主学习的氛围。

  学生任何知识的获取都是在一定的知识基础上,在一定的情感环境中展开的。知识与情感作为一对不可分割的矛盾,总是相互依存、相互运动的。所以,教师在组织讲授新课前,不仅要进行必要的知识硬材料的准备,同时更要做好兴趣、注意、需求、愉悦等情感软材料的培养。教师要尊重、关爱学生,师生间要讲究民主和谐的人际关系,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身心受到感染并以良好的心态主动去参与学习,使知识的获取在学生自我情感的积极调控下顺利进行。更有助于学生在未来学习中形成知识、情感的良性循环。

  (二)以悬念来激疑,触发主动探究的欲望。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没有兴趣也就无所谓对化学知识的追求。在学生对未知事物的注意和寻觅中,教师巧设悬念,甚至有意把学生引入误区,将学生固有的认识与新知识间的矛盾揭示出来,并将其激化。例如在复习氢氧化钠时,教师可提出“它为什么在空气中可变质?那又怎么保存那?怎样检验其变质?又怎么除去其中的杂质”的一系列问题,悬念适度的不确定,使学生的思维在最近的发展区内产生新旧冲突,将学生置身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境界,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在矛盾的集中激化下,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强烈求知欲的驱动下,愉快地主动参与,使学习成为学生自我需要、自觉追求的过程。

  (三)开放思维,留足探究的空间

  恩格斯说:“认识了事物的运动形式,也就认识了事物的本质。”因此,教师应尽量给学生提供可进行自主探究的感性材料,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探究,只有主动探究才会有创造,问题情境是促进学生构建良好认知结构的推动力,是体验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探究精神的重要措施。所以,在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化学探究实验的优势。事实上,学生的探究方法是丰富多样的,甚至是出乎意料,富有创造性的。可见,给学生学习留足探究的空间,能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使探究活动真正自主开放。同时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成功的喜悦。

  (四)以研讨出结论,解除个体思维的困惑。

  在实践探索中,由于小组个体组成的不同,所采用的探究方法、过程及结论也会各有侧重,学生通过感知得到许多新的发现,同时也产生许多困惑和知识上的问号,这些都为研讨积累下多层次、多角度的素材。如用红磷演示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分析水为什么会进入集气瓶大约五分之一的原因后,提出将红磷换成碳粉,该实验能否成功的新问题,这时,适当展开学生间、师生间的讨论,创设一个人人动脑、人人有机会表达自己思想的情境,可以有效地延续学生的兴奋状态,确保学生更广泛地参与到知识的发生、发展、巩固中来,把个人发现转化为集体财富,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

  (五)以变式求发展,延续化学知识的认知。

  在学生探究研讨得出正确结论后,进行相应的习题练习,是巩固新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所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教师除了精心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以满足各类学生的需要,使练习成为新知识的继续;还可以在练习高潮时,及时推出一些综合运用性的、可实践操作性的知识或具有悬念性的思考题,如在讨论探究完如何验证人呼吸后确实产生了二氧化碳后,教师可提出如何通过实验来说明空气中所含的二氧化碳要比人呼出的气体中所含的二氧化碳量要少的新问题,来满足学有余力的学生渴望对新知识进一步的发挥和创造欲望,满足其好奇心和成就感,从而产生“课虽终,味犹存”之效,把课堂的认知和探究延续到学生的课余生活中去,形成知识、情感、探究、实践间的良性循环。

  总之,希望广大教师应当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上多做文章,积极参与探究课堂研究,重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使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努力培养新一代的创新型人才,使化学教育更加的灿烂、辉煌。以上就是沪江小编针对探究学习方式在初中化学课堂的应用分享,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