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江slogan
课程推荐

翻译入门必修课堂 找对方法,跟对老师,就能译路畅通!

课程特色

适合人群

进阶学习者

相关阅读
  • 中级口译报名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中级口译考试报名的时间一般在6月下旬和12月的下旬开始,关注中级口译考试的人越来越多。中级口译考试基本没有什么要求,没有学历要求,任何学历的人群都可以参加口译考试。如果想要通过口译考试来证明一下自己的实力,这是一张比较有含金量的证书,这个中级口译考试还是有比较难的,一年可以考两次,如果你已经下定决心要通过这门考试了,不妨报名由口译界名师老师带领你顺利通关。了解了中级口译考试时间还必须清楚一名合格的译员应具有听、说、读、写、译五项基本技能且都能达到较高的水准。因此,对于选英语中级口译课的学生也应有较高的要求。这些也是除了考试时间之外大家必须要注意的东西。 在报名完课程后接着就是积极且要持续较长时间的复习备考阶段。同时考生们还不要忘记在网上报名前应做的准备工作: (一)考生在网上报名前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1.考生个人信息。 2.了解网上所公布的考点地址。 3.准备二寸近期(3个月内)的数码证件照(供准考证和相关证书所用)。数码证件照规格:390像素 × 567像素或413像素 × 626像素;照片文件类型:jpeg;容量:50—200KB。务请考生准备符合规定要求的数码证件照,不得使用风景照或缩放的数码照片。 说了这么多相信同学们对中级口译报名条件已经很清楚了,同学们要对自己的英语水平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在基础比较薄弱的时候,选择一门适合自己的课程让老师给你指点迷津,是通过考试最高效的方法。

  • 英语中级口译教学案例分析

    本是模仿考试的模式,其次它的内容都是比较重要比较精简而且很多时候会被放进考试的,很有价值。你可以不看完教程但一定要看完这本的88篇(其实就22个单元,不是很多)。 但是我们沪江网的英语中级口译教学是我们门沪江网的最具特色的,然后,重中之重,在练习口译的时候,一定要开口练习,一定要听译,千万不要视译。看着中文或英文进行翻译和脱离文本进行听译是完全不一样的。口译也是个熟能生巧的过程,最重要的就是坚持练习。

  • 上海中级口译报名点梳理

    海路101号15号楼604室   电话:0516-83536077,83500421   网址:   以上就是沪江小编整理的有关上海中级口译官网报名点的分享,希望大家可以采纳,同时祝大家顺利通过。更多有关中级口译学习技巧,可关注沪江网,小编会持续为大家更新。

  • 英语中级口译考试备考经验

    费了,真不划算,所以还是硬着头皮上了。这样坚持下来,效果是喜人的。 当然除了学习教程和练习真题,我还会听点VOA或者BBC。数量不多,每天一篇就行,但是要保证是精听或听写。这样的话,我既可以了解时事,还可以增加英语词汇。其中听写新闻,可以帮助锻炼大脑的瞬时记忆能力,之前我会忘记录音语句,一个是因为词汇量和语法的问题,一个就是因为瞬时记忆能力不高。所以坚持了一段时间听写新闻,明显感觉自己能记清楚了英语中级口译备考经验英语中级口语。学有中级口译考试如何备考呢?今天沪江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英语中级口译余力的同学们,可以再多做几篇,效果肯定更好。 除了多听、多练、多说这些万年不变的攻克英语考试的法宝之外,英语口译考试也考查同学们的心理素质 口试考试采用的个别面试的形式,虽然试题有录音播放,但是会有两个老师监考并对你打分。假如我们准备充分,但是一紧张就忘词的话,就会影响口试成绩了。所以,大家要锻炼自己的胆量,比如不要放过公开演讲的机会等等。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全部内容,是不是对你有帮助呢?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沪江网。

  • 如何报名参加中级口译考试

    口译名称“上海外语口译证书考试网”。该网于每年6月和12月中下旬公布考试报名时间和注意事项,请考生及时上网查询。因每年情况略有出入,具体报名时间请关注口译官网公告。 (三)报名收取考务费标准: 英语中级口译笔试   330元; 2 中级笔译口试报名 (一)口试及报名时间 上海外语口译证书考试的口试每年举行两次。英语中级口译口试分别在每年的5月和11月期间的数个休息日(周六或周日)举行。“上海外语口译证书考试网”将于每年4月中上旬或10月中上旬公布口试报名时间及注意事项。 (二)口试考点及报名办法 英语中级口译口试: 考点:包括上海、杭州、南京、宁波、武汉、西安考点。 报名办法:实行网上报名,请考生登陆“上海外语口译证书考试网”报名。 (三)报名收取考务费标准 英语中级口译口试   330元/人次。 希望能对您报名考试有所帮助!

  • 中级口译口试的通过率及相关考试资料介绍

    几位学生,都是第四次去考,而且都通过了,我虽然觉得那该归功于他们坚持练习、不言弃的精神与毅力,但通过率如此之高,让我不由得心里有些想法.何况,相信第四次考试通过率高,好像也没什么坏处.结论是,最好尽快通过.实在不行,就坚持到第四次. 2.关于复习口译二阶段考试的材料 mp3播放器.铅笔或易书写的水笔.笔记纸. 平时戴着耳机听mp3练习,考前也要适应“听磁带”,“隔着半米的距离听磁带”,因为现场考试如此.其实这对听力的影响是非常有限的,主要是心理暗示.习惯了就没问题. 《中级口译教程》(第三版)梅德明中级口译口试作为一项对考生口译主编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高级口译教程》(第三版)梅德明主编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官方教程.重点复习.后续会与大家分享如何用好这官方教程,之前针对笔试的《高级口译听力教程全书笔记》也让我更明确考生究竟需要什么,除了一些经验,所谓技巧,也许陪着大家静下心来把重点篇章都练几遍,反而踏实. 《口译二阶段备考训练》D老师主编 同济大学出版社 昂立口译项目部出品.共16单元,每单元从简到难共40段练习. 中级考生建议从第1段练习到第20或者25段. 上述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关于中级口译口试通过率及相关考试资料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提升自身的考试实力有所帮助。

  • 中级口译的基本简介及考试内容

    部分需要考生在三分钟内就所给的题目进行命题发言。口译部分则需要完成四段口译,英译中和中译英均为两段主题各不相同的材料。 口试相较于笔试来说比较残酷,它没有具体的分数,只有是否及格之分。中级口译有16小段,最多错误不能超过5小段,所以口试通过率特别低,一般不超过30%。考生在考试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预祝大家都能顺利通过测试。 中口笔试报名时间为每年6月20日-26日和12月19日-30日,想要参加本考试的同学请于每年的4月或10月的上旬在官网查询具体报名时间及注意事项等。

  • 中级口译教程第三版与第二版的区别

    一门考试的准备当然离不开参考相关书籍,特别是此考试指定教材用书,这样复习起来才能更有针对性,目的更加明确,当然上海中级口译考试也是如此,《中级口译系列教程》作为上海中级口译资格证书考试的指定教材用书,日前第三版已经全面上市,那么第三版与之前的第二版有哪些区别呢?下面是小编搜集的关于昂立顾薇老师做的分析,供大家参考。 第三版教材和第二版教材相比,不仅价格翻了一番,内容也增加了近四分之一,由原先第二版的十四个单元增加到现在的十六个单元; 并且增加了第一单元“口译技巧”和第二单元“接待口译”。  原先第二版里的十四个单元都保留,但内容有明显调整,替换了十一篇文章。其中,教育类的话题增加了两篇

  • 英语中级口译所起到的作用

    学习英语的小伙伴们参加相应的英语能力考试并不奇怪,因为参加英语能力考试,如英语中级口译考试,不仅能证明小伙伴自身英语口译水平已经达到中级,还能为小伙伴的职场需求再添一本证书。但是有没有小伙伴们关心,相关的英语能力能起到什么作用的,不单局限于自身的,还能影响国家的作用。 还是以英语中级口译为例,说说它能起到什么作用。 英语口译工作是我国对外交流和国际交往的桥梁和纽带,发展英语口译事业也是我国对外改革开放的必然要求。为提高英语口译人员素质、加强英语口译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推广英语口译专业资格考试,设立英语中级口译、英语高级口译是顺应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的。英语口译专业人才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吸收引进外国的先进科技知识和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英语口译是桥梁和纽带。英语中级口译以上水平的翻译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对于我国在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起着关键的作用。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和重视人才战略的实施,“小康大业,人才为本”。英语口译人中级口译才是我国专业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英语口译等级纳入我国职业资格制度通盘考虑、通盘设计,是进一步规范和提高英语口译人员的业务素质,适应我国加入世贸组织。 跳出限制自我的小圈子,将眼光放开、放远,是不是能更好的鼓励小伙伴们献身于翻译事业,努力备考英语中级口译呢?(偷笑中)  

  • 英语中级口译的三条出题规律

    有的背景词汇要特别突击一下。 规律2:英译汉部分考大会发言的话,多为大会的基调发言。 在复习大会英语时,要背记有关大会英语的词汇和高频句子。其中,人事部指定英语中级口译教材的英译汉内容基本都是大会的演讲,尤其是外国人来到中国参加各种大会的演讲,以及世界重大会议的基调发言,广大小伙伴应中级口译该用听译-视译-听译的办法复习,相信指定教材对考试的指向性。规律3:汉译英部分一般考外交式的严肃讲话,或介绍中国政策和特色。 这部分英语中级口译的内容最为稳定,复习时抓住指定教材中大而空的汉译英内容,因为口译书上的汉译英部分都是中国的领导在重大场合或重要时刻对外国人的讲话,以上每一次考试都有教材的影子。 掌握了三条规律,并加强练习,通过英语中级口译的可能将大大提高,但是想要高分的话,单单依靠现成规律是不够的。需要的是自己不断的练习-总结-再练习的过程,在大量练习的基础上将指定教材吃透,能举一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