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我担负七年级(9)班和(10)班语文教学工作。学生刚进五中时,我通过与学生们的接触,初步感觉到学生们学习基础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行为习惯不好,很多学生对新环境都感觉不习惯。只有充分提高他们的语文学习兴趣,让他们由小学过渡到初中的学习生活中来。才能适应我校以导学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因此一学期来,我坚持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不断提高,不断进步,使学生学有所得,从而也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并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现将具体工作总结以下:

  一、 课余不断加强理论学习,逐步转变教学观念。

  我校实行“先学后教”、以导学案为主的教学模式,改变了课堂教学的深层结构,注重基于方法指导的学生自主学习,我们结合自己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也在不断探索和改进语文学科导学案教学的模式。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逐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随着最初的新鲜感慢慢被枯燥代替,学习就成了一件令人讨厌的事,再加上基础本来就不怎么样,厌学的情绪就像种子一样在学习的心中生根、发芽。语文是一门布

  满思想、布满人文精神的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门,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趣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根据实际,我在教学中采取了如下措施:

  (一)学习课文内容,补充课外知识。

  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我将文章的内容简化成几个问题,放手让学生去把握,让他们自己去寻找目标,然后请同学回答,其他同学可以加以纠正或补充。这样大多数学生就有事做。课外之余,让学生们读其他的课外名著,拓开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的语文阅读兴趣。并写好读书心得等。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方向,学习起来时才不茫然失措。

  (二)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各自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在课堂上要同学们各抒己见。在最初阶段,同学们还会有些胆孝害羞,而我则大胆鼓励,多使用成功教育语言,慢慢的孩子们学会了阐述自己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也可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自然,懂得了知识的无穷,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锻炼

  了学生们的口才,也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某些学生哗众取宠,故意发表“标新立异”的见解,让同学哈哈大笑,今后还要正确引导。

  (三)留意新课导入新奇。

  在教学中,我十分重视培养和激起学生的学习爱比如方,在导入新课,让学生一上课就可以臵身于一种轻松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语文。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可以用多媒体展现课文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形。比如在教《黄河颂》一文我利用多媒体展现有关黄河的画面,播放有关“黄河颂”的歌曲,从视觉和听觉调动学生的情感;也可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采用激起爱好、设计悬念……引发设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起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四)注重朗读品味,让课堂教学有气势。

  朗读能让同学们在比较中把握正确的读音,形成良好的语感。在朗读中揣摩,在揣摩中朗读,二者的结合能让学生更容易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这种方法让同学们的积极性倍增,课堂的气氛也很活跃。除了对思想感情的把握通过朗读来体会,我还尝试让同学们品味美语美段,去体会它为什么写得美。进而能够用文字去表达自己看到的美。

  (五)加强合作学习,注重自主学习。

  在教学形式上,力图改变把学生禁锢在小小的课堂里、日复一日地重复单调枯燥的教学状况,采取多种多样能充分体现学生

  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形式。我在课上努力营造融洽的氛围,学生只要有疑问,随时可以提出,只要有想法,随时可以发表,师生平等对话,同学间无拘无束地交流。

  三、重视课内外结合。

  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练习与课外行为练习构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我们已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让学生浏览《水浒传》等课外书;通过这些搜集与浏览,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另外,留意学科间的整合,让学生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途径取得知识,培养能力。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学习效率。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要求具有新鲜活力的语文课堂不仅要有教学模式的转变,学生思维的开启,更要有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丰富的语文知识并获取知识大门金钥匙的课堂教学效果。这是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基本要求,也是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的集中体现。在教学中尽量应用多媒体,增大教学容量,也提高学生兴趣。为实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提供了一个可操作的平台。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方法。

  (一)在“双基”方面落实不是很到位,过于提倡学生的自学,教师过于放开,忽略了有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应全面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对知识点具体落实,帮助学生归纳、梳理,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二)在作业方面,根据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布臵作业不是很合理,应分层布臵作业,要适量,提高学生的作业质量,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

  (三)在教学方面,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不够灵活多样,趣味性不够。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教法更应灵活多样、生动有趣,形成有效教学。

  (四)作文教学有效地写法指导力度不够大,作文训训练的量也不足,学生作文水平提高不够快。鉴于此,在今后,改正缺点,发扬优点,又快又好地提高学生的成绩。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本学期,我们利用导学案从基础入手到提高能力直至学生学以致用,对学生进行了生动、活泼,扎实、系统,有序、有恒的训练,我虽然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了教学工作任务,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今后我将继续加倍地努力工作,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而努力奋斗。

  以上是我这学期任教七年级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情况总结和问题反思,也是接下来教授相关年级语文课程时需要借鉴和思考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