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英语词典,我们好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牛津词典了。 牛津词典有好多的版本,有一些是适合我们学生们使用的,有一些是不适合的,因为有好几本词典难度太大了,然后我们不能驾驭。所以,在面临选择的时候,我们都要谨慎选择,找到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下面就是对于这个词典的一些版本的介绍,我们可以选择一下啊。

说OED是一本英语词典,还不说它是一本英语词汇的历史,记载着每个英文单词的来龙去脉,和体现这些单词每个用法的名家名篇。真正承载着词典功能的牛津英语词典,是在OED基础上产生的COD。

COD的全称是Concis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也有人把它缩写为COED。这本书不再像OED一样完整记录历史上的所有词汇,而只聚焦人们当前仍在使用的词汇和释义。毕竟不是所有人都需要经常翻阅古文献,大部分人用字典,可能就是在报纸杂志上遇到生词想查一查,或者提笔写文章的时候不确定到底应该用“启示”还是“启事”。就像上个月纽约时报对阎连科的采访中让他选一本对他影响最大的书,他毫不犹豫的就选了《新华字典》。

COD在英语词典界的权威地位,可能与《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加起来在我朝的地位差不多。当然,我们汉语需要分开收录“字”和“词”,吃了一点小亏。直到今天,COD依然是联合国和北约组织的官方英语词典,用来检查所有文件的拼写和用词。

COD是OED编辑组编至M时,英语语言学会(OED真正的发起方)秘书找到Fowler兄弟来完成的。Fowler兄弟当时已经为OED贡献了不少引例,还出过一本关于英语用法的书《The King's English》。正是这本书让OED编辑组眼前一亮,委以COD的重任。

说起Fowler兄弟,也算奇人两枚。哥哥Henry毕业于牛津,弟弟Francis毕业于剑桥。Henry毕业后跑去教书,因为不信教,在当时英国的学校体系里面没法升职,辞职到伦敦做兼(wu)职(ye)作(you)家(min)和记者,也仍然郁郁不得志。后来干脆和弟弟一起搬到远离大不列颠的根西岛,专职写作为生。

OED编辑组希望Fowler兄弟能借助已经编成的OED和背后的材料,为当代英语编一本词典。当时提出的期望是在3年内编成。说是“3年”,想必OED编辑也没报太大希望。毕竟当年OED最初的计划是10年编成,结果编到第5年,才编到Ant,A字母都才编到一半~

未曾料到,Fowler兄弟还真只用了3年就编出来了。这想必与Fowler兄弟的风格有很大关系:他们生活极其有规律,到老都坚持晨跑和洗冷水澡;一战时哥哥已经56岁了,还和44岁的弟弟一起偷偷把年龄改小参军打仗。当然,也正如介绍Shorter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SOED) 时所说的那样,越小的词典编写速度越快。很快COD就追上了OED的进度,Fowler兄弟等不了OED,只好自己写了从S到Z的部分。

COD自出版以来已多次更新,最新版本是2011年出版的第12版。其中,第6版因为从英国原子能研究院请了一个会15门语言的物理学家做主编,对科技类词汇的解释有了极大的改进;但最大的变动,还是来自第10版。因为从第10版开始,COD基本切断了与OED的联系,而是采用了牛津最新出的Oxford Dictionary of English (ODE) 为蓝本。ODE与OED只是单词顺序变化了一下,却是截然不同的两部词典。我最初对牛津词典的混淆,可能有一大部分都来自于这里。

牛津为什么要出这么一部ODE,还把旗下最畅销的COD与最富盛名的OED取关,我们下一篇再来细讲。但是,无论是哪一版的COD,你只要稍稍查几个词,就会发现它特别不适合用来学习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