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方程式严格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后,往往左右两边各原子数目不相等,不满足质量守恒定律,这就需要通过计算配平来解决。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学习的一大重点,学好了能够帮助孩子理解大部分的化学知识,考试轻松就能考上95分;学不好,化学的学习就难如登天,考试及格变得很遥远。

  一、原理

  遵循两个原则

  ①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②客观事实

  二、配平方法

  通常考试配平题所给方程式等号写的是短线,需要考生把短线改为等号,否则是没有分的。

  1、配平系数,配平化学方程式中各化学式的系数,有些地方的系数1不能省略;

  2、将单线改为双线,此为化学方程式中最容易忽略的地方;

  3、如果是溶液中发生反应,反应物中无固体,而生成物中有沉淀的,在生成的沉淀化学式右侧用“↓”号表示

  反应物中无气体,而生成物中有气体产生的则在生成的气体右侧用“↑”号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有气体,则不用加任何符号。

  (1)悠然观察便配齐:意思是说将约简后的系数代入反应式后,悠然自在地观察一下就可以配平。

  观察可知:右边为6个K,所以KOH前应加6,加6后左边为6个H,所以H2O前应加3,于是得到配平后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S+6KOH = 2K2S+K2SO3+3H2O

  说明:只要将这种方法掌握后,在“实战”时,仅需几秒钟便可完成配平过程啦,大家快试试吧。

  (2)双水解反应简捷配平法

  谁弱选谁切记清,

  添加系数电荷等。

  反应式中常加水,

  质量守恒即配平。

  说明:双水解反应,是指由一种强酸弱碱盐与另一种强碱弱酸盐作用,由于相互促进,从而使水解反应进行到底的反应。如:AI2(SO4)3和Na2CO3反应。该法的特点是可以直接写系数,可在瞬间完成配平过程。

  解释:

  1.谁弱选谁切记清:“谁弱选谁”的意思是说,在两种盐中要选择弱碱对应的金属离子(如AI3+是弱碱AI(OH)3对应的金属阳离子;NH4+离子是特例)和弱酸对应的酸根阴离子(如CO32-是弱酸H2CO3对应的酸根阴离子)作为添加系数(配平)的对象。

  2.添加系数电荷等:意思是说在选择出的对象前添加一定的系数,使弱碱对应的金属阳离子(或NH4+)的电荷数与弱酸对应的酸根阴离子的电荷数相等。

  3.反应式中常加水,质量守恒即配平:意思是说在两种盐的前面加上适当的系数后,为了使质量守恒,常在反应式中加上n·H2O。

  举例:写出AI2(SO4)3和Na2CO3两种溶液混合,发生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根据诗意的要求分析如下:

  ⑴、根据水解原理首先写出水解产物:

  AI2(SO4)3+Na2CO3 ——AI(OH)3↓+CO2↑+Na2SO4

  ⑵、因为要“谁弱选谁”,所以应选AI3+和CO32-。

  ⑶、添加系数电荷等,因为AI3+带3个正电荷,而在AI2(SO4)3中有2个AI3+,所以有6个正电荷;CO32-带2个负电荷,要使“电荷等”,则必须在CO32-前加系数3,于是得到:

  AI2(SO4)3+3Na2CO3 —— 2AI(OH)3↓+3CO2↑+3Na2SO4

  ⑷、“反应式中常加水”。因为生成物中有6个H,所以应在反应物中加上“3H2O”。这样就得到了配平好了的双水解反应方程式:

  AI2(SO4)3+3Na2CO3+3H2O = 2AI(OH)3↓+3CO2↑+3Na2SO4

  (3)奇数配偶法

  出现最多寻奇数,

  再将奇数变为偶。

  观察配平道理简,

  二四不行再求六。

  说明:这首诗介绍了用奇数配偶法配平化学反应方程式的步骤。该法的优点是能适应于各种类型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的配平,而且简捷、迅速,可直接加系数。对一些有机物(特别是碳氢化合物)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显得特别有效。但该法不适合于反应物和生成物比较复杂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在这种情况下,若用此法常常很麻烦。

  解释:

  1.出现最多寻奇数,再将奇数变为偶:这两句说的是奇数配偶法的第一步。“出现最多寻奇数”的意思是说在反应式中寻找在反应前后出现次数最多的元素,并且两边的该元素原子总数有一奇一偶,然后在此基础上寻找其中原子个数是奇数的一项;“再将奇数变为偶”的意思是说在找到的奇数前乘上一个偶数(一般是在分子前面加最小的偶数2)。

  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大家在掌握了化学式的书写方式后,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成为学习化学的难点。配平化学方程式,需要在化学方程式各化学式的前面配上适当的系数,使式子左、右两边每一种元素的原子总数相等。配平的化学方程式要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正确表现反应物和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为化学计算提供准确的关系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