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贝克俄罗斯纪行》内容概要:1947年冬天,铁幕降下,冷战开始。为了报道铁幕后的苏联的真实面貌,斯坦贝克和卡帕踏上了俄罗斯大地,足迹从莫斯科到斯大林格勒,从乌克兰田园到格鲁吉亚海滨,以斯坦贝克的数百页旅行札记和卡帕的四千余张摄影负片,真实展现“伟大的另一面”——俄罗斯市井小民的日常生活……

《斯坦贝克俄罗斯纪行》读后感,来自国美图书网友:非常真实的记录了冷战和铁幕时期俄罗斯不同民族人民的生活,以及战争给这个国家的人民带来的苦难及俄国人的坚强和乐观的精神,读来非常亲切……

斯坦贝克俄罗斯纪行的读后感,来自新华文轩网上书店的网友:铁幕垂下、冷战开始的1947年,斯坦贝克和摄影家卡帕(卡帕在摄影之余,另外的角色是作为斯坦贝克打趣的对象,他的喜剧形象还是他的摄影作品更能流芳千古,也未可知)访问了苏联。四十天后,斯坦贝克带回了几百页札记,卡帕带回了四千张负片 -- 这是本书的来源。这是本有趣的书,斯坦贝克将苏联之行写得妙趣横生(笑料一半来自卡帕),即使烦恼不堪的事情在他的妙笔下也变成了趣闻;而且,这还是一本有益的书,他笔的社会主义苏联虽已不复存在,但是在六十年前就已经看到了的那些不好的“社会主义”因素,他所记所论对中国人来说竟然有些似曾相识。本书的由来是,斯坦贝克不满当时对苏联的新闻报道,因为这些新闻均不是在当地的人写的,甚至不是新闻,而是结论预设的看法。(斯坦贝克重写实,名作《愤怒的葡萄》有纪实色彩,新闻写作正是他在四十年代的主业。)所以他要去苏联实地探访,不是去做冷战的间谍,而是去心眼目睹苏联人是怎样生活的,回来写出来给美国人看。他订立的写作原则是:尽量避免批判或示好,尽量如实报导,写下所见所闻,不加论述评断,不对不充分了解的事情妄下结论。这样的写作方式,使得美国的评论家对这本书并不买账:有评论,说它把深刻的问题细碎化了;有评论,说所记未能超脱吃吃喝喝和浮光掠影;有评论,说它写得比大多数作品好,但也比许多作品肤浅。面对这样的评论,斯坦贝克可能早有预料,他在书中最后一段话中就说:“这篇纪行会让如日中天的左派德落魄失意的右派同感不满。前者会说它反俄,后者说它亲俄。它的确是失之肤浅,不然又能如何呢?”在四十天的行程中,他们在先到了莫斯科,后来又去了斯大林格勒等地,及已乌克兰和格鲁吉亚二个加盟共和国,最后回到莫斯科时正逢建城八百周年庆祝。在各地,他们参观了农庄、工厂、博物馆等等,个人以为,他们的造访往往已经过接待方面的精心准备,因为在我国亦如此,虽不能说看到的不真实,至少很不全面。格鲁吉亚是黑海边的度假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