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让人成为人》内容概要:叙述的历史上人文学取得的杰出成就。尽管我们的方法是主题式,而不是编年史式的,但是历史语境仍然作为了解特定作品发挥着,并将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感激过去了所取得的成就,这是因为我们非常相近的人过去并存在过,他们说过的话和做过的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今天。我们会继续发现新的原因去体验喜悦,并在过去的、现在的、西方的、非西方的、男人的、女人的,以及在不同种族文化的作品中所体现出的感受力中得到的激励……

《艺术:让人成为人》读后感,来自卓越亚马逊网友:一开始驱使我买这本书的,是书名。喜欢一切将文化上已分割的学科复归到人及生命本原的主题。但拿到书后,窃以为题目的翻译有待商榷。The Art of Being Human,根据逻辑学,概念=属+种差,Art应该是“属”,being human则是“种差”。这两者其实是指向另一个主要概念,也是书中到处提及的“人文学”——通识。对于书本内容的采摘,有些地方的确让我迷惑不解。除了第一部分引论和研究方法外,书本将人分成两大部分来介绍,一是“人文学科”,另一是“人文学主题”,那么“人文学”到底指什么?书本尚未有明确界定。这两部分涵盖了文化的方方面面,那么人文学与文化学之间有什么关系?如果只看“人文学科”部分,人文学似乎又能与艺术等同起来,这两者又是什么关系?另外,在“人文学科”部分,有些是以传统的文化形式来分类,如文学、美术、音乐等,有些又以传播媒介来分类,如电影、电视等。这其中必定有些重合地带,又有些盲点。如,为什么“神话”部分要单独成章?为什么要将戏剧与舞台剧分开介绍?在电影与电视介质之外,是否应该进一步考察报纸与互联网?以上问题,以及对全书的阅读,致使我作出以下初步结论,不对之处还请批评指正。——这本书如书名所述,是一本人文学的“通识”、“导论”、“入门书”。A.虽然全书内容博大,但不精深,结构也不是完整的,作者似乎只希望起抛砖引玉的作用。毕竟一门人文学的通识需要的知识背景及驾驭能力太大了。B.对于各个人文学科的研究工具,主要依赖尼采的酒神日神理论。工具偏简单,导致无法深入。当研究内容超越了酒神日神理论范围时,研究就显得琐碎凌乱。C.对于各章内容的详略安排,很明显地看到作者专业背景的……

艺术:让人成为人的读后感,来自京东网的网友:收到这本书,第一感觉是,它确实是本艺术。回家后翻开书的时候已经是晚上十点多,躺在柔软的床上在昏黄的灯光下,一张张图片和标题让我觉得品味就是这样提升的吧。兴趣是老师,如果您多西方抑或东方艺术感兴趣,如电影,圣经,戏剧等,又或者想培养孩子或者家人的艺术细胞,可以买来一读,在闲暇的时候,劳累的时候,即将入睡的时候,自己翻上一翻,抑或睡前讲给家人孩子听一听里面的艺术的故事,不失为一剂好的调味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