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江slogan
相关阅读
  • 华东师范大学学校建设及人才培养介绍

    华东师范大学是直属教育部的全国重点大学,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先进的教育、科研设施。 1. 学校发展 华东师范大学创建于1951年10月,是以大夏大学、光华大学为基础,同时调进复旦大学和同济大学等院校的部分系科,在大夏大学原址上创办的我国第一所社会主义师范大学。1972年华东师范大学曾与上海师范学院等四所院校合并,改名为上海师范大学。1978年,各校相继恢复,华东师范大学也于1980年7月恢华东师范大学是直属教育部的全国重点大学,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先进的教育、科研设施。 1. 学复原校名。20世纪80年代以后,通过国家教育部和上海市共同建设,尤其是“九五”、“十五”“211工程”的重点建设,华东师范大学逐步发展成为一所兼有教育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和管理科学在内的多科性综合师范大学。如今的华东师范大学,学科门类更为齐全,综合实力更加强大。 2. 学校建设 学校中山北路校区占地约1200亩,座落于上海市普陀区,校园环境优美,融合了欧陆风情和中国传统的校园建筑错落有致,素有“花园大学”之美誉。经教育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2002年12月,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政府、上海紫江集团签订三方合作协议,共建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正在规划建设的闵行校区占地1,800亩,将建成“数字化、生态化”校园。 3 学院设置 学校现设置有人文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教育管理学院、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外语学院、商学院、法政学院、对外汉语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理工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软件学院、职业技术学院、传播学院、艺术学院、设计学院等18个全日制学院,含38个系,59个本科专业,其中中文、历史、数学、地理、心理5个专业是国家文理科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目前,学校拥有6个国家重点学科,一个上海市“重中之重”学科点,9个上海市重点学科点(涵盖了13个二级学科),拥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教育部和上海市重点实验室、5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以及40余个研究所和一批跨学科的研究、实验、计算及测试中心。 4. 人才培养 学校在1986年设立研究生院,是国务院首次批准建立研究生院的33所院校之一,现有9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有权授予博士学位的二级学科博士点7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18个,拥有1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还建有网络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管理型学院,2004年学校成为全国师范院校中唯一的工程硕士招生培养单位。学校现有各类学生37,000余名,其中全日制在校生20,000余名。全日制本专科生13,500余名,研究生近6,000名,外国留学生1,000余名。学校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4,5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与科研人员1,600余人,包括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1,100余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6人,国家“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3人、讲座教授1人,华东师范大学“紫江特聘教授”10人、紫江讲座教授20人,不少学者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盛誉。 5. 合作交流 近几年,华东师范大学积极推进国际化进程,先后与法国巴黎高师、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日本神户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等世界著名大学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积极发展与海外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与英、法、德、日、美、加、澳、韩和俄等国的近百所高校、科研机构和产业部门建立校际合作关系,开展学术交流,100多位外国专家受聘担任我校名誉教授、顾问教授。

  • 石油大学(华东)201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条件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处迷人的帆船之都、享有海滨之城之称的青岛,这里空气湿润,温度适中,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是国内十大宜居城市之一。校园坐落在中国第九个国家级新区--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的中心商务文化区内,风景秀丽,办学条件完善。中国石油大学经过多年的发展建设已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大学,被人们誉为“石油科技人才的摇篮”。该校2017年预计招收各类硕士研究生约2500人,录取时学校将根据教育部实际下达的计划和生源情况作适量调整。 学术型研究生报考条件要求具体有以下几点: 1、考生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考生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大学(华东)地处迷人的帆船之都、享有海滨之城之称的青岛,这里空气湿润,温度适中,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是国内十大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3、考生需符合下列学历条件之一: (1)考生是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和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以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 (2)考生是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考生是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或2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者。 (4)考生是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考生是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在校研究生报考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 北京化工大学教学科研实力分析

    设有14个学院,全日制本科生14999人,全日制研究生6358人(其中博士780人),高职生、函授、夜大等继续教育学生4979人,学历留学生497人;有教职工2298人,其中专任教师1106人,正、副教授781人,两院院士7人,国家“千人计划”引进专家3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1人、讲座教授2人,“973”首席科学家8人次,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9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奖者5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2人,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71人。 学校现有7个博士后流动站,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9个二级学科博士点,96个硕士点,5个专业硕士学位门类,10个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点,50个本科专业;1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涵盖5个二级学科),2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北京市一级重点学科(涵盖14个二级重点学科)、2个北京市交叉重点学科、3个北京市二级重点学科;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6个北京市级特色专业建学咨询关于北京化工大学的教学科研情况,这说明大设点,3个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0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上述是我们为大家分析的关于北京化工大学教学科研实力情况的分析,相信对大家心中的疑惑有了一定的解决,希望大家能够在接下来的复习备考中脚踏实地,取得理想的成绩。

  • 北京化工大学2017硕士研究生报考条件

    工大学创办于1958年,原名北京化工学院,是新中国为“培养尖端科学

  • 华东政法大学2015-2016年研究生复试分数线汇总

    华东政法学院是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批高等政法院校。原系司法部部属高等院校,现为司法部与上海市共建、以上海市管理为主的高等院校。 准备报考该校研究生的同学,一起来看下往年研究生的复试分数线吧。 年份 学院名称 专业名称 总分 政治/科目一 外语/科目二 科目三 科目四 2016 法律学院 诉讼法学 315 45 45 68 68 2016 法律学院 法律史 315 45 45 68 68 2016 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教育经济与管理 335 45 45 68 68 2016 商学院 (专业硕士)金融 325 45 45 68 68 2016 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 315 45 45 68

  • 2016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研究生招生简章

    我校组织进行。 6、录取:根据考生的初试、复试成绩,综合审查,择优录取。 五、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招生 按国家有关文件执行,详见《2016年招收攻读“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硕士学位研究生简章》(附后)。 六、学制及有关事宜 1、基本学制:2或3年(详见招生简章各学科专业目录中备注)。 2、录取类别为定向就业的考生须在录取前与招生单位、用人单位分别签订定向就业合同。 3、申请保留入学资格者必学须在录取前向录取学院提交申请表。 七、学费及奖学金 非MBA研究生:8000元/年;MBA研究生:完整培养期66000元 奖助政策请参见研究生院主页“研究生管理文件”中《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研究生奖助学金管理办法》 八、其他说明 1、为帮助考生复习,将编有专业基础课考试大纲,请登录我校研究生招生网页或各学院网页查询。 2、若国家出台新政策,我校将执行上级最新文件精神。 上述是2016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研究生招生简章,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进行准确的报考信息参考。

  • 零基础学德语的入门书籍推荐

    学德语,大家肯定想要更好地入门。那么书籍的选择不可以马虎,零基础学德语有哪些入门书籍推荐?应该有不少同学本书有点老,但非常经典,读完这本书之后对德国的词汇以及构词法会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当然,我建议在学完B1之后再看这本书,因为尽管里面大部分是中文讲解,但有些词汇还是了解了之后,会理解的更加透彻一些。   NO.10 《德语语音》   这本小册子一直在用,对于德语而言,语音还算是有规律可循,但在初期一定要把口语打扎实了,所以初期一定要注意你的语音问题。   至于德语教材方面,目前现在市场上也是琳琅满目,代表有新标准、新求精、走遍德国、柏林广场,以及歌德学院的Menschen、Schritte、Aspekte等一系列原版教材。如果你想学习德语,就要根据自己的需求与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书籍。

  • 提升韩语考试阅读速度的方法培训

    住了这些,就可以对这篇文章的脉络、层次有一个清晰的梳理,对我们理清做题思路很有帮助。   5. 根据上下文,推测生词难句   篇幅较长的文章中难免会碰到难以理解的生词或者句子,不要慌张,更不要在一处卡壳时间过长,学会前后句推敲,联系上下文进行推测。甚至,如果这个生词或者句子不影响我们把握全文的意思,那么大可不必纠结,毕竟时间才是最宝贵的。   6. 提前阅读题目,推测文章内容   在阅读文章之前,我们可以大致先看一眼题目和选项,带着问题去读文章,可以让我们快速捕捉重要信息。   7.反复阅读真题,熟悉高频词汇   历年真题中的阅读文章是最好的阅读资料。例如一些政治经济类文章,经常会有一些词汇及表达反复出现,我们称之为高频词汇,记住这些词汇及表达,会大大减少阅读时候的障碍,提高阅读速度。   总之,是个积累的过程,你了解的越多,学习就越好,所以多记忆,选择自己的方法。当然如果你有更好的方法,也可以来这里告诉我们,或者与更多的人分享。当然如果你还是没有自己的想法的话,也可以试试上面这些内容。

  • 德语培训学习:独立动词的时态和语态

      学习德语也要学习德语中的时态部分,我们都知道英文有16种时态,其实德语则还要加上主动,被动的明显区别。你觉得自己掌握这部分知识吗?如果没有的话,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说说德语独立动词的时态和语态问题吧,想了解的赶快来看看吧。   主学习德语也要学动态 被动态   现在时   Er fragt sie. Sie wird gefragt.   (Er frage sie.) (Sie werde gefragt.)   Er kommt.   (Er komme.)   现在完成时   Er hat sie gefragt. Sie ist gefragt worden.   (Er habe sie gefragt.) (Sie sei gefragt worden.)   Er is gekommen.   (Er sei gekommen.)   过去时   Er fragte sie. Sie wurde gefragt.   (Er fragte sie.) (Sie wuerde gefragt.)   Er kam.   (Er kaeme.)   过去完成时   Er hatte sie gefragt. Sie war gefragt worden.   (Er haette sie gefragt.) (Sie waere gefraft worden.)   Er war gekommen.   (Er waere gekommen.)   将来时   Er wird sie fragen. Sie wird gefragt werden.   (Er werden/wuerde sie fragen.) (Sie werde/wuerde gefragt werden.)   Er wird kommen.   (Er werde/wuerde kommen.)   将来完成时   Er wird sie gefragt haben. Sie wird gefragt worden sein.   (Er werde/wuerde gefragt haben.) (Sie werde/wuerde gefragt worden sein.)   Er wird gekommen sein.   (Er werde/wuerde gekommen sein.)   上面的内容就是关于德语独立动词的时态和语态,希望对您德语学习有所帮助,更多德语复习资料尽在这里,敬请关注。如果你还想学习系统的德语知识,可以选择我们这里的德语培训课程,老师会带着大家更好的学习下去。

  • 德语培训:德语学习有哪些策略呢?

    而是错的。   单词要在课上记住,并且是教师的责任?   是的,否则上课讲什么?单词都记不住,后续的环节会大打折扣。知识点是不是很重要,是不是能力的基础?如果在记忆上不需要帮助学生,那就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了。那样上课效率很低,学生会觉得自学也差不多。   为什么教学法理论不提帮助记单词是教师的责任?   你要是先掌握英语和拉丁语,你也不觉得记德语单词有多难,都似曾相识。并且你根不会觉得德语语法有什么难的,儿童的游戏而已。也许教学法的最初的大佬们就是一些这样的欧洲人。   那课后是不是也得很努力?   不需要。“理解”和“记忆”应该控制在课上,因为知识点都能讲到深层逻辑,所以三下五除二就解决了,余出来的时间就好进行“熟巧训练”了。但是熟巧训练很吃时间,所以课上只能达到初步的熟练。课后需要学生朗读和背诵,每天半小时,能做到最好,做不到问题也不大,至少不会掉队。   不需要大量作业?   作业要精当,语言类的应该主要是口头作业。课堂的效率才是关键,是重中之重。否则教师的作用在哪里?罗列知识,然后期待课后学生自动涨知识涨能力,无心插柳柳成荫?大量作业压榨学生的时间,是一种剥削行为,甩锅行为。因为学生疲于奔命做到了,有幸存者偏差;没学好德语?大做到,教师就可以甩锅了。   所以你觉得这篇内容提到的内容是否可行呢?其实学习的方法与学习的技巧这些都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每个人的接受能力不同,对于知识的理解不同,更重要的是基础不同,学习的效果自然不同。所以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