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予中获得,爱人者被爱。唯有爱,使我们施与获得,让我们忘却自己,领略幸福的真谛,沐浴灵魂的芬芳。唯有爱,才能使我们的心灵花园锦簇,馨香久远。——题记 第一次拿到这本《爱的艺术》时,随手翻阅几页便感到这本书中大段冗长的议论枯燥乏味。但静下心来后细细品味这本书便觉得这充满哲理。 这本书的作者弗洛姆是著名的德国(后加入美国籍)精神分析学家、社会学家和哲学家,他长期研究马克思主义和弗洛伊德主义,试图保存两者的真理,用对方的原理修正进行另一方的理论,得出最后的综合体。他论述最多的是人的存在、人的本质、人的爱、人的异化、人的解放问题。这本《爱的艺术》是一部以精神分析的方法研究和阐述爱的艺术的理论专著。 在我看来,在这本书大段地议论中,无论是从亲人之间的爱,朋友之间的爱,爱人之间的爱角度来说,无非是强调给予与奉献,只有付出才可能会有爱的回报。 弗洛姆认为,物质上的价值交换,自私贪婪地享受爱却不付出都不是真正的爱。马克思曾强调过知识和成熟在爱情里的重要性,也曾在给朋友的信中谈到,"你应该考虑在结婚以前成为一个成熟的人"。弗洛姆的观点类似,成熟的人格是获得真正爱情的基础,而成熟人格包括有冒险的能力、有勇气,甚至准备迎接厄运和挫折。成熟的爱情是"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而不成熟的爱情是"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因果关系不同所导致的目的不同。最重要的是,有成熟人格的人,拥有创造性的爱,具备爱的能力,愿意为被爱者的成长和幸福做积极的奋斗,愿意为赢得他所爱的东西而劳作,真诚地爱一个人,就是关心他的生活,尊重他的潜力和他自身,无条件地给予他最大的支持,即使你并不赞同他的做法。这样的爱,是一种"给予",分享在他身上有生命力的东西,通过他的给,丰富了他人。给并不是为了得,但是通过给,不可避免地会在对方身上唤起某种有生命力的东西,双方都因此而充满快乐。弗洛姆将"给"认为是力量的最高表现,恰恰通过"给",个人才能体验到自我的力量,自我的"富裕",体验到生命力的升华。 而当今社会由于独生子女政策,八零后九零后中的一些人,甚至包括我自己在内,多少都会有一些"自私",很多时候,我们渴望被关爱远远多于自己希望付出。就像手里的沙,握的越紧就越容易失去。多数人持有"被爱比爱人更幸福"这一观点,可这恰恰是不够成熟的想法,真正成熟的人应该抱有一种我为人人的态度,而不是自私的人人为我。 弗洛姆在"爱的实践"部分,主要强调了爱需要具备耐心、专心、勇气、信仰,这些词看似简单且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提到,但却只有我们身体力行,付出行动,才能收获爱。在实践部分,弗洛姆特意写到,在开始爱别人之前,个人应具备"独立的能力",学会与自己相处。要记得,独立是一个人生存的根本。这倒是跟我们当下的流行的不少心理学观点相符,了解自己,认识自己之后,我们才能更好的爱他人。 为什么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因为只有爱能化解世间一切罪恶,解决世间一切烦恼。但不要只为了爱而盲目的爱,而将别的人生意义全盘疏忽了。人生的第一意义便是生活,人必须活着,爱才能有所附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