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大学于1952年由北洋大学等5所国内著名大学的部分系科组建而成,现已发展成为以工为主,工、理、管、文、经、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全国首批正式成立研究生院的高等学校之一。1997年5月,学校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行列。

1、院系设置

学校由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文法学院、应用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以及研究生院、体育部、管庄校区、天津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延庆分校组成。现有9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48个博士学科点,109个硕士学科点,另有MBA(含EMBA)、MPA和17个领域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0个本科专业。学校在冶金、材料、机械、矿业等领域的7个全国重点学科学术水平蜚声中外;管理、科技史等学科享有盛誉;控制、热能、力学等学科具有雄厚实力;一批新兴学科,如计算机、电子信息、环境工程、土木工程等焕发出勃勃生机。

2、教育规模

2005年10月,各类在籍学生总数3万人,其中本专科生12016人,各类研究生7765人(其中博士生1705人、硕士生4549人、专业学位研究生1511人),外国留学生138人,成人教育学院学生6195人,远程教育学生3906人。在站博士后52人。已形成研究生教育、全日制本专科、高职教育、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和远程教育多层次、较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3、师资力量

学校拥有一支治学严谨的师资队伍。教职工总数2631人,其中专任教师1139人。专任教师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7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1人,国家学科评议组成员4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6人,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3人,“知名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8人、讲座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1人次,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8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6人,教授293人,副教授400人。人才梯队正在壮大,一大批中青年学者脱颖而出。

4、科研建设

学校的科研实力十分雄厚。1978年至2005年底,共申请专利955项,授权专利490项;有1000余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省、部委级等各种奖励,其中国家级奖励100余项。1999年教育部编辑的《中国高等学校科技50年高校获奖重大成果一览表》中收录北京科技大学12项重大科研成果,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据教育部的“2000-2004年高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统计排序”中,我校名列第11位。学校重视科技成果转化,“九五”期间应用成果平均转化率达到72.8%,为社会创造直接经济效益30多亿元。近几年学校“青藏铁路风火山隧道制氧系统研制与应用”、“岩土工程特大塌方预防与治理综合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基础及材料性能特征研究”、“宝钢高等级汽车板品种、生产及使用技术的研究”等大批科研成果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据2005年发布数据,2004年学校师生发表论文被“EI”、“SCI”收录数量分别居全国高校第25位和31位。

5、交流合作

学校不断拓展社会服务领域和发展空间,与国内50多个省市区政府、大型企事业单位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同时,学校瞄准世界前沿,加强国际合作,先后与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英国牛津大学等20个国家和地区的49所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并开展了实质性的合作。作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