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考研 蜕变计划 知识详情

1.老师说董仲舒不提倡学习关于鸟兽草木等自然知识,而孔子提倡。可是孔子不是轻视生产劳动之类的知识吗?难道自然知识不属于生产劳动范围?
2.教材中关于王充的部分,第37写“善恶指人性的恶劣”。是没注意打错了还是什么意思呢?
3.同样是37页,“王充将人性分成了三个等级”,之后的文字就是另一个方面的内容了。我想问一下,这三个等级分别是?

网校学员优幽幽**在学习2022考研蜕变计划标准班【政英+333教育综合+专业课1对1】时提出了此问题,已有4人帮助了TA。

网校助教

吃定彩虹啦

同学你好,该知识点来自沪江网校《2022考研蜕变计划标准班【政英+333教育综合+专业课1对1】》的课程,想要更系统的学习,欢迎进入课程学习。不仅可以和更多的同学一起学习,而且还有老师、助教随时的学习指导和知识点解答哦。

王充认为每个人天性之中都有三种成分:正性、随性、遭性。
正性:“正者,禀五常之性也。”“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社会人应具备的五种道德品质。
随性:“随者,随父母之必屯。”是受父母影响的结果,属人性的祖先遗传方面。
遭性:“遭者,遭得恶物象之故也。” 母亲怀孕期间,母体内以及受外界环境不良刺激的影响,使胎儿各种不良。
而一个人的天性是由这三者的综合作用导致的,因此,王充还特别重视胎教和儿童的早期教育。

网校助教

吃定彩虹啦

同学你好,该知识点来自沪江网校《2022考研蜕变计划标准班【政英+333教育综合+专业课1对1】》的课程,想要更系统的学习,欢迎进入课程学习。不仅可以和更多的同学一起学习,而且还有老师、助教随时的学习指导和知识点解答哦。

关于人性论问题,王充认为“人之善恶,共一元气,气有多少,故性有贤愚;禀气有厚有薄,故性有善恶也。”就是说,人性所以有善恶之分,是因为先天禀气的厚薄多少所造成的。
因此,他提出由于人在未成年前的感受不同而可分成三类:
如果人所感受的是“五常之性”,则为“正性”;
人所感受的是“随父母之性”,则为“随性”;
人所感受的是“遭得恶物象之故”,则为“遭性”。
当然,能承受所谓“五常(仁、义、礼、智、信)之性”的“正性”影响的,多是统治阶级的家庭,受“随性”是中等家庭,受“遭性”也只有被统治阶级的家庭。

网校助教

吃定彩虹啦

同学你好,该知识点来自沪江网校《2022考研蜕变计划标准班【政英+333教育综合+专业课1对1】》的课程,想要更系统的学习,欢迎进入课程学习。不仅可以和更多的同学一起学习,而且还有老师、助教随时的学习指导和知识点解答哦。

2.确实是教材疏漏。

网校助教

吃定彩虹啦

同学你好,该知识点来自沪江网校《2022考研蜕变计划标准班【政英+333教育综合+专业课1对1】》的课程,想要更系统的学习,欢迎进入课程学习。不仅可以和更多的同学一起学习,而且还有老师、助教随时的学习指导和知识点解答哦。

1.孔子注重学习自然博物知识。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
这里的鸟兽草木和生产劳动没什么关系。
著名学者钱穆先生把“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这一句,跟孔子思想的核心 “仁”联系起来,认为孔子并不只是要人们单纯地去记住一些动植物的名称,而是通过熟悉亲近鸟、兽、草、木等自然生命,使人“广大其心,导达其仁”,把人类的同情心和爱扩展到整个自然界。

版权申明:知识和讨论来自课程:《2022考研蜕变计划标准班【政英+333教育综合+专业课1对1】》的学员和老师,如果想了解更多,可以报名参加课程学习。所有知识讨论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沪江网校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