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病是什么意思, 基本解释

    (1).谓好诗成癖。 唐 司空图 《即事》诗之五:“此生诗病苦,此病更萧条。” 元 费唐臣 《贬黄州》第二折:“我须不是为酒忘家,见如今因诗受贬,酒债是寻常事,诗病是平生愿。我为甚远流身万里,因此上怕吟诗百篇。”
    (2).指诗歌声律上的毛病。如蜂腰、鹤膝等八病。 宋 刘攽 《中山诗话》:“诗有诗病、俗忌,当避之。”参见“ 八病 ”。

  • 识致的意思和发音, 基本解释

    识见意趣。 唐 司空图 《唐故太子太师致仕卢公神道碑》:“公植德秉仁,而识致远大。”

  • 识微的意思和发音, 基本解释

    《易·繫辞下》:“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物之望。”后以“识微”指看到事物的苗头而能察知它的本质和发展趋向。 汉 刘向 《说苑·杂言》:“故 箕子 弃国而佯狂, 范蠡 去 越 而易名, 智过 去君弟而更姓,皆见远识微而仁,能去富势以避萌生之祸者也。” 明 张纶 《林泉随笔》:“盖无平不陂,无往不復,盛衰无常,吉凶靡定,非识微之君子何足以知之!” 梁启超 《过渡时代论》五:“今世识微之士,谓 俄罗斯 将达於彼岸之时不远矣。”

  • 识灭的意思, 基本解释

    佛教语。指死。《南齐书·武帝纪》:“我识灭之后,身上著夏衣画天衣,纯乌犀导,应诸器悉不得用宝物及织成等,唯装复裌衣各一通。”

  • 识机的意思和发音, 基本解释

    亦作“ 识几 ”。谓知晓事物发生变化的几微迹象。 汉 蔡邕 《汝南周勰碑》:“然则识几知命,可覩于斯矣。”《文选·祢衡<鹦鹉赋>》:“性辩慧而能言兮,才聪明以识机。” 李善 注:“ 王弼 《周易》注曰:‘机者,事之微也’。” 唐 杜甫 《归燕》诗:“春色岂相访,众雏还识机。”

  • 识变是什么意思, 基本解释

    谓了解、认识事物之变化。《旧唐书·尉迟敬德等传论》:“皆所谓猛将谋臣,知机识变。”

  • 识拔的意思及反义词, 基本解释

    赏识并提拔。《三国志·魏志·崔林传》“子 述 嗣” 裴松之 注引 晋 傅畅 《晋诸公赞》:“初, 林 识拔同郡 王经 於民伍之中,卒为名士,世以此称之。” 宋 王安石 《已除观使乞免使相札子》:“且臣蒙陛下识拔,序之羣臣之右。”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史料一·巡抚折藩司之焰》:“ 昆明 何根云 制军( 何桂清 )总督 两江 , 王壮愍公 ( 王有龄 )素为所识拔,以一盐大使,不数年间荐擢至 江苏 布政使。”

  • 仪同三司的意思, 基本解释

    散官名。三司即三公。 汉 称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司。“仪同三司”谓非三司而仪制同于三公。 东汉 殇帝 延平 元年, 邓隲 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仪同三司之名自此始。 魏 晋 以后,将军之开府置官属者称“开府仪同三司”。 北周 改开府仪同三司为开府仪同大将军。 隋文帝 时为散官, 唐 、 宋 、 元 因之, 明 废。《后汉书·邓隲传》:“ 延平 元年,拜 邓隲 车骑将军、仪同三司。﹝仪同三司﹞始自 騭 也。” 唐 张说 《齐卢思道碑》:“公节义独存,侍从趣 鄴 ,告至行赏,授仪同三司。”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 贙 字 翔威 ……官歷 钦江 开国公,至正议大夫,仪同三司。”亦省称“ 仪同 ”。《陈书·高祖本纪上》:“ 景 仪同 卢辉畧 开 石头 北门来降。” 宋 孔平仲 《续世说·纰漏》:“ 隋 刘臻 为仪同,有 刘纳 者亦为仪同,俱为太子学士,情好甚密。”参阅《通典·职官十六·开府仪同三司》。

  • 以筳撞锺的意思和发音,
  • 制持的意思及读音, 基本解释

    犹操持。 汉 应劭 《风俗通·正失》:“如其聪明远识,不忘数十年事,制持万机,天资治理之材,恐 文帝 亦且不及 孝宣皇帝 。”

  • 制变的意思和发音, 基本解释

    犹言应变。 三国 魏 曹植 《求自试表》:“兵者不可预言,临难而制变者也。” 金 王若虚 《<新唐书>辨下》:“吾平生所事,皆适时制变,不专始谋。” 明 唐顺之 《请游兵疏》:“纵有窃发,扑灭不难,又所谓制变於无形者也。”

  • 仪号的意思, 基本解释

    礼仪与名号。《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汉 五年,已并天下,诸侯共尊 汉王 为皇帝於 定陶 , 叔孙通 就其仪号。”

  • 仪范是什么意思和近义词, 基本解释

    (1).礼法,礼仪。《晋书·谢安传》:“ 安 虽处衡门,其名犹出 万 之右,自然有公辅之望,处家常以仪范训子弟。”《南史·袁湛传》:“ 愍孙 峻於仪范, 废帝 倮之迫使走, 愍孙 雅步如常。”《隋书·儒林传·马光》:“然皆鄙野,无仪范,朝廷不之贵也。” 宋 沉括 《梦溪笔谈·人事一》:“远方士皆未知朝廷仪范,班列纷错,有司不能绳勒。”
    (2).仪容,风范。 北周 庾信 《周上柱国齐王宪神道碑》:“仪范清冷,风神轩举。”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一:“ 濠梁 人 南楚材 者,旅游 陈 潁 。岁久, 潁 守慕其仪范,将欲以子妻之。” 明 张居正 《答南司徒马钟阳书》:“公昔在司农,僕忝胄监,以官曹之伊邇,幸得时时瞻仪范,奉清论,盖倾者久矣。”
    (3).作为典范。 唐 柳宗元 《送濬上人归淮南觐省序》:“其有修整观行,尊严法容,以仪范於后学者,以为持律之宗。” 宋 司马光 《策问五道》之四:“《诗》、《书》、《春秋》,皆圣人所以仪范后世也。”《续资治通鉴·元成宗大德十年》:“詔询访 庄圣皇后 、 昭睿顺圣皇后 、 徽仁裕圣皇后 仪范中外之政,以备纪録。”
    (4).典范,表率。《元典章·刑部七·官民奸》:“专治一方,为民仪范。”

  • 仪采的意思及读音, 基本解释

    仪表风采。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红玉》:“ 卫 知生望族,又见仪采轩豁,心许之,而虑其靳於貲。”

  • 忆蒓的意思, 基本解释

    同“ 忆蒓鱸 ”。 宋 陆游 《舟中夜赋》诗:“寓居尚復能栽竹,羈宦悬知正忆蒓。”

  • 以一知万的意思及读音,
  • 以水投石的意思, 详细解释词语解释yǐ shuǐ tóu shí ㄧˇ ㄕㄨㄟˇ ㄊㄡˊ ㄕㄧˊ

    以水投石 


    比喻意见相左,不能为对方所接受。 三国 魏 李康 《运命论》:“其言也。如以水投石,莫之受也。”参见“ 以石投水 ”。

  • 诗貌的意思, 基本解释

    诗人容貌。 宋 林景熙 《过吴门感前游》诗:“客心空老鶯花月,诗貌不肥鱼稻乡。”

  • 诗匳是什么意思, 基本解释

    犹诗箧。放诗稿的小箱子。 宋 叶适 《送潘德久》诗:“未有羽书吟自好,全提 白下 入诗匳。”

  • 诗集句的意思及反义词, 基本解释

    集古人的诗句做成诗。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七:“诗集句起于 宋 , 石曼卿 、 王介甫 皆为之, 李龏 至作《剪綃集》,然非大雅所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