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的发展多少年来都是基于“三铁政策”,铁规章、铁算盘、铁账簿,依靠这种坚实的传承体系,银行的发展展现出了稳健、快速、高收益的特征。在银行的基层网点,除了制度的推动之外,更重要的是银行的基层网点仍然推行师傅带徒弟的做法,很多责任心很强、能力很强、对银行充满感情的员工在一线带领着年轻员工们不断成长。
 
  最近两年,我在基层行去调研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三年以上柜员特别少。都告诉我说,几年来,一线员工辞职的情况比较普遍,现在很难看到在柜上呆得超过三年的员工了,原来的师傅带徒弟的体系基本坚持不下去,业务种类又增加了很多,师傅自己都不太懂,更没有办法好好教会网点的年轻人了。逐渐的,这种情况蔓延到了基层的多个岗位,大堂经理、理财经理、客户经理,凡是要求积累经验的岗位都受到了挑战。
 
  银行为什么留不住柜员呢?
 
  1、工作环境差
 
  首先,只要在基层网点干过几个月的朋友,就知道,柜员是工作环境最差的岗位,没有之一。为了安全保卫需要,银行的柜台几乎形成了真空型的密闭,柜员与外面的通话都得靠话筒。柜台里面,空气不流通,加上账簿脚丫子等等的气味,仅仅靠个别的排风扇,可想而知有多糟糕。这段时间很多媒体都在说银行柜员吃饭、上厕所困难的问题,这些都是环境问题。如果这些都是硬环境很差,那么银行柜员同样要承担并不比专业岗位低多少的任务,柜员在柜上8小时,所有的任务都要在业余时间完成,这种软环境的问题也非常明显。
 
  2、银行转型的需要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转型带来了银行去现金化的发展特征,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去柜台化,所有人都看到,柜台的需求量越来越小,柜员的前途越来越短。大量的业务离开柜台办理,给客户带来了更好的体验,而柜台业务办理又因产品数量急速增加而引起效率下降。柜员成为客户投诉最大的岗位,且对柜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3、转岗需求

  与柜员对比,其他各个岗位带来的诱惑太大,比如根据责任心工作的大堂经理岗位,大堂经理的工作压力看起来很小工作方式也更优雅。而理财经理,则全职销售,在各项业绩指标和利益分配上占到了足够的优势。更不用谈个贷经理等其他客户经理类型,这些话语权较强的客户类型工作体验也比柜员要好很多。所以,大量的柜员转岗。有时候管理机关缺人也会调用网点人员,再或者基层网点的中层力量也缺乏,提拔成为网点负责人也是一条重要出路。网点柜员,所以越来越少。

  4、社会情况
 
  网点还会有一些社会情况,带来柜员的减少,比如放开二胎之后,一群年轻员工去生孩子了。银行柜员的工作状态带来了很多职业病,怀孕保胎成为了一个很常见的话题,一次请假就是大概一年半的时间。再加上,柜员的工作环境带来的问题,职业病很多,各种病假也是基层员工人员减少的重要因素。面上看起来银行各个部门和机构均摊了这种压力,实际上银行基层压力更大,这种压力通过层层管理都传递给了基层,最起码机关少了人,立即就从基层掉个员工来顶岗。
 
  5、银行文化问题
 
  我们是说过,银行的文化是一种免责文化,也有很多媒体在说,银行的行长们“不是企业家、不是银行家、而是政治家”。在愈演愈烈的内控问题面前,银行行长将这种文化运动推向了话语权最弱的柜员。对员工的信任缺失,成为银行文化的最大问题。不把好用人关,将管理的行为集中于管理成本的投入,既没起到内控管理的作用,又降低了员工体验,更加离心离德。愿景、价值观、责任感的缺失,是银行开多少会、考多少试都解决不了的问题。
 
  三年以上柜员的减少,是一个银行转型的信号,在新的时期,银行靠什么来保障传承?靠制度?靠师傅?靠培训?都不是,靠的是重构银行文化,真正推进公司自理机制,完成银行由行政向商业的全面转型。创新和探索商业模式,在服务中创造价值,给客户真正提升体验才是文化的核心。到了这个时候,银行的而员工没有师傅依然会学习,没有管理依然会合规,这才是银行值得传承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