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产品 


首先,学会判断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  
 
有一个很简单的办法,那就是看产品的风险等级。理财产品通常分为五个风险等级:谨慎型产品(R1)、稳健型产品(R2)、平衡型产品(R3)、进取型产品(R4)、激进型产品(R5)。一般不建议新手买R3以上的产品,此类产品往往是挂钩股票价格、黄金价格、指数等走势的非保本浮动收益类产品,跟上一条一样,本金和收益的不确定性较大。  
 
其次,小心不要掉入银行代销的理财产品的坑。  
 
大家会有疑问了,银行除了卖自营的理财产品,还会帮别人卖产品?是的,有一些银行员工为了赚取差价,私自向顾客出售第三方机构的产品,比如信托、保险等公司发行的理财产品,虽说这类产品并不代表高风险,但风险却要比银行自营的高得多,一旦出了问题,银行往往会认为这是员工的个人行为,拒不承担相关责任,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飞单”事件,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  
 
那么如何避免买了银行代销的产品呢?攻略如下一招便知:只要是银行自营的理财产品,在产品说明书中都会有一个以大写字母“C”开头的14位产品登记编码,在正规理财网站的搜索框内输入该登记编码就可以查到对应的产品,如果找不到,那就不是真正的银行理财产品。  
 
另外,保守型投资者也不要碰银行净值类及结构类的理财产品。  
 
净值类产品,是指非保本浮动收益,投资者购买前无法预知产品的实际收益率,没有封闭期、盈亏自负,是一种打破刚性兑付的产品类型。而结构性产品往往和黄金、石油、股票、外汇、信贷等挂钩,在产品说明书上收益率是一个范围,波动比较大、风险也相对很高,一般都达不到说明书上的最高收益率。  
 
最后,不要玩文字游戏掉入“浮动收益”的陷阱。  
 
前面提到的“非保本浮动收益”这个词,事实上保守型的朋友还要小心“保本浮动收益”类产品。很多时候打着保本旗号的高收益产品,其实是“保本浮动收益”类产品,保本不保息。其宣传的是浮动收益中的预期最高收益,这可不等于实际收益,结果往往是达不到预期的。这就类似于玩文字游戏,“非保本浮动收益”、“保本浮动收益”等,这些词具有很强的迷惑性,其实都是不保本不保息的所以还需要好好辨别。  
 

互联网金融

 
上面我们讲了银行的理财产品,那再来说说新生事物互联网金融。自出现以来虽然遭受了一切非议问题。但随着监管细则的出台,互联网金融正逐渐走向规范化,一些优秀的平台还是受到各位理财er的褒奖和欢迎,继而在互联网金融市场中走向繁华和成功,比如咱们的「随手财富」。  
 
但对新手来说网络投资理财又有哪些骗局呢?  
 
首先,要识别是否有第三方支付及资金托管机构。  
 
很多理财平台都没有第三方支付和托管,特别是一些新生的小平台,用超高的收益来吸引投资人的眼球。让投资用户通过银行转账或支付宝付款等方式,来购买他们所谓的高收益理财产品。遇到这种情况就要千万注意了!正规的互联网理财平台都会有第三方资金托管或银行存管模式,这不但杜绝了资金池,还保证了用户资金的独立性。  

其次,警惕高日化率骗局。  
 
所有高日化率的平台均宣称自身理财产品日化率在1%-30%,收益丰厚。有的甚至为诱惑投资人,宣称产品日化率达100%以上。把日化率换算成年化率,那真的是比高利贷还暴利。高日化率的平台一般会让第一次投资的用户成功在短期内收回本金和利息,当你发现赚钱原来是这么简单的时候,你已经陷入了他们的骗局,被金钱冲昏了头脑,你会想着投更多的钱进去,让钱生钱,甚至去贷款,向亲朋好友借钱等。当这样的平台认为卷款逃跑的时机成熟时,你会发现他们的官网已经罢工,电话也已经打不通了。  
 
不要轻易相信所谓的高日化率,当遇到一家以日化率计算利息的平台时,不妨把日化率换算成年化率看看,一般来说,换算出的年化率在8%-13%的范围内才是正常的,超过这个范围你就要小心了!  
 
最后,保护好家里的老人投资者。  
 
针对老人的骗局网上可是屡见不鲜。而大部分的理财陷阱也都是针对老人,这些退休老人他们手里有笔闲置资金,想理财又不太懂一些理财知识。但老年人由于缺乏一定的风险防范意识,再加上耳根软,比较容易相信人,所以屡屡成为骗子诈骗的对象。而我们轻人懂得的互联网知识毕竟要比老人多,所以对于家里的老人更要多些耐心循循善诱。建议其选择有安全保障的互联网理财平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