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阅读指导是儿童文学班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也是儿童文学阅读能力提升的关键所在。那么在平时的辅导过程中,如何才能够有效地指导儿童进行阅读呢?今天,沪江小编就深入为大家进行一些分析,供参考借鉴。

  儿童文学是儿童最早接触的文学样式。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不仅可以培养儿童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还能提高和改善儿童对文学的兴趣与态度,对塑造儿童的健康人格提供有效帮助。西方教育界普遍认为,阅读和研究文学作品可以使学生开阔眼界,使他们能身临其境地阅历一些地方、人物和事件,增加他们对日常生活的关注、体验和理解,让读者从与文学相关联的复杂事物中获得洞察力。

  儿童对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不仅只是在校园内完成,家庭和公共图书馆也是可供他们阅读的场所。儿童对于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大多都能够自主进行,但如果成人在儿童阅读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帮助,有助于提高儿童的阅读效率,从阅读活动中获得更多的收益。教师比家长在指导儿童进行儿童文学阅读方面更具专业性和影响力。因此,教师在阅读活动中对儿童阅读所作的积极正确的引导,是儿童阅读活动成功的重要前提。教师的阅读指导应当有明确的目的和要求,以避免指导的随意性和与课堂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

  教育部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阶段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应当达到145万字,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其具体规定是:小学1~2年级的学生应该“能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3~4年级的学生应该“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5~6年级的学生应该“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7~9年级应该能“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依据这一目标,教师应当努力营造适合儿童的阅读环境,提高自身素养,使自己了解儿童,熟悉儿童文学作品,具备一定的文学分析能力和与儿童沟通的能力。在阅读活动中有意识地区分不同年级儿童的阅读需要,选择适合不同年龄段儿童阅读的书籍,合理安排阅读计划和阅读时间,并根据他们的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阅读指导方案。避免将儿童文学作品简单看作实施知识性与思想性教育的工具性文本,或将文学阅读活动等同于课堂语文教学活动。

  一、儿童文学阅读指导的理念

  儿童文学的阅读指导应当区别于一般的语文课堂的课文教学。教师要将学生看作读者,对学生的阅读心理和阅读需要进行充分的考虑,尊重阅读欣赏的主体。合理规划和安排学生的阅读计划,保证阅读活动的持续稳定开展。制定灵活而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体系。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文学阅读趣味,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

  首先,教师在指导阅读时,应当尊重学生的阅读需要,重视学生阅读习惯和和阅读能力的培养,注重发展和提高学生对文学的欣赏和理解能力。教师在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审美体验的同时,不仅要引导学生形成健康正确的阅读习惯,还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对作品作出客观的审美判断,综合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促使学生将阅读过程中体验和领悟文学作品带来的心灵感受和审美体验最终转化形成自身的多种能力,提高整体素质。这一要求使教师在选择阅读材料,选择指导方式等方面要有明确的目标。

  教师对于儿童文学阅读材料的选择要符合儿童的接受能力和需要。儿童年龄和性别的差异,生活背景的不同,性格爱好的不同,阅读数量的多少都会影响他们的阅读趣味和需要。适合儿童的阅读材料易于被儿童接受,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对培养儿童阅读趣味,提高儿童阅读能力、审美能力等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同时,阅读材料的选择要注意协调儿童文学与与非文学作品,纯文学作品与通俗文学作品的比例,寻求最利于学生接受的平衡点。

  教师对于阅读指导方式的选择不能只强调阅读结果,不能把获得各种资讯当作阅读的主要任务。教师要引导学生注重个体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重视文学作品带给读者的美感、情趣和独特的感悟。儿童文学的阅读活动不能拘泥于对作品字、词、句和段落的分析,不能局限于对作品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的统一认识。教师可以组织多种多样的读书活动,和学生进行经常性的交流与对话,让学生充分感受阅读过程中的乐趣。

  其次,教师应当制定切实可行的阅读计划,并在实施中做详细记录。避免阅读指导的随意性和不连续性。具有可持续性和可操作性的阅读计划是提高儿童阅读能力的重要保证。有计划地安排阅读内容和阅读进度,不仅可以逐步加深儿童对文学的兴趣和理解,也是符合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需要的。教师在了解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需要的基础上,针对个体和班级阅读能力的差异,应当制定出针对班级和个人的长期和短期计划。长期计划要有利于形成学生的阅读习惯和经验,短期计划则要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自信。在制定计划的时候可以充分吸取学生的意见,共同制定。

  第三,建立合理的评估体制。用考试来评估学生阅读效果的方式不仅单一,也违背了尊重个体审美经验的前提。教师应当在阅读过程中,鼓励学生对作品进行提问和独立评价,学生对作品的看法和感受教师必须及时给予反馈,分享阅读经验和体会,引导和修正学生对作品的观点。让学生在阅读活动中获得阅读的愉悦和成就感。

  二、儿童文学阅读指导的基本策略

  第一,教师应根据不同题材和体裁的儿童文学作品设计不同的阅读方案。在不同班级进行指导时,即使同一部作品,教师也应当根据读者对象的不同,设计不同深度、不同样式的阅读方案,既体现出文学作品阅读的特点又保证了学生的共同参与完成。

  第二,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保持作品带给学生的完整性和新鲜感。尽量避免过多的教学环节干扰阅读欣赏的过程,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第三,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建立和增强学生的阅读自信,推动其自主阅读。阅读活动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阅读期待,鼓励学生表达个体对于作品的阅读经验和体会,鼓励学生对作品的自我发现和探索。通过阅读方法的指导,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扩大学生自主阅读的数量,最终提升自主文学阅读的能力和水平。

  第四,注意儿童文学作品阅读的延伸。指导教师可以配合电影、戏剧表演、音乐、绘画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体会文学作品的其他艺术转化形式。鼓励学生阅读同一位作家其他作品或其他作家的同类作品并加以比较。同时,可以让学生改写、续写或者模仿作品进行创作。对所阅读的作品充分了解和体会。

  三、儿童文学阅读指导的基本方法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儿童文学作品阅读的方法很多,没有固定的模式。但在不同的年龄段和不同的文体阅读中,教师指导的阅读方法还是有一定的区别。

  (一)不同年龄段的指导方法

  1、幼儿阅读指导

  由于识字量的局限,注意力容易转移等特点,幼儿对于儿童文学的阅读具有“听赏”的特点,依赖于从成人的讲述中了解作品。为了能吸引幼儿完成阅读,教师应当突出指导活动的游戏性、趣味性和娱乐性。多采用诵读、表演等儿童易于参与的活动方式。具体的活动方式有:大声朗读、亲子共读、故事表演、动画影视欣赏、师生共同讲述故事等。

  2、低年级学生阅读指导

  低年级的小学生具有一定识字量,能够自主阅读。但由于生理和心理条件的限制,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持续阅读的时间也有限。教师在设计阅读活动时,要依据新课程标准规定的阅读能力标准和阅读量要求,建立和巩固学生的阅读习惯,增强他们的阅读自信,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趣味。让学生在既能吸引他们又气氛轻松活泼的环境中自主阅读。具体的活动方式有:参观书店、建立班级图书角、分角色朗读或讲述故事、故事接龙、长篇连播、讲故事比赛等。

  3、中年级学生阅读指导

  中年级的小学生阅读量和阅读面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和增长。学生的思维在这一时期非常活跃,对作品的兴趣渐渐开始分化,能对作品进行自我选择,表现出对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趣味。参与文学活动的愿望增强。这一阶段,教师在指导阅读时要渐渐淡化自己的指导者身份,最好能够以参与者的身份加入。在阅读活动中注意巩固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活动,在熟悉前期阅读的儿童文学作品的体裁特征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对文学的感受能力和领悟能力。具体的活动方式有:参观图书馆、建立自己的小书架、小组合作阅读、作品朗诵比赛、自定读书计划、作品续写、“我最喜欢的书(人物)”评选等。

  4、高年级学生阅读指导

  高年级的小学生阅读量和阅读面都较前期有较大提高,已经具备了基本的文学阅读能力和鉴赏力。对儿童文学作品的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阅读的个性倾向日趋明显。教师除继续巩固阅读兴趣和阅读量以外,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语言艺术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鼓励学生自我创建阅读活动。具体的活动方式有:参观书展或书市、读书笔记交流、读书节、师生共读一本书、争当小作家等活动。

  (二)不同文体的指导方式

  在对儿童文学不同文体进行阅读指导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了解此类文体的文体特征,还应当重视对作家及写作背景的介绍。因为相关作家及写作背景的介绍对阅读者了解作家的个性表现和写作风格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学生感知文学作品的重要途径。其次,教师要尽可能让学生的阅读有所延伸,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在深度和广度上逐步提高要求。

  1、儿童诗歌

  儿童诗歌的内容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相当大的篇幅。具有鲜明的文学性特点。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诗歌作品时,要从诗歌的基本特征入手,让学生了解诗歌的艺术构成、情感表达方式。逐步掌握诗歌鉴赏的技术与方法,让学生养成阅读诗歌的兴趣和习惯。在诗歌的阅读活动中诵读是教师最常采用的方式。学生在对诗歌的反复吟诵中,可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其次,教师可以用诗配画、多媒体表现诗歌意境等方式让学生欣赏诗歌,给学生具体的形象感受,加深对诗歌意义的理解。

  2、童话

  童话是儿童文学作品中最具幻想特征的文体,也是儿童最喜欢的文学样式。教师在进行童话阅读指导时,可以从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入手,对作品的幻想手法、幻想趣味、故事构成等童话的艺术元素进行分析。注意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幻想性的了解。引导学生将以往的阅读经验与正在阅读的作品相比较,进行故事类型的比较和归纳。对学生是否完成原作阅读要给予高度重视,学生只有对原作有了充分的了解,才能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文学性和艺术性。感受作品丰富的艺术内涵。童话阅读可以延伸为阅读相近的作品、改写、续写、绘制插图和戏剧演出等。

  3、少儿小说

  少儿小说阅读材料的选择通常会偏重于故事性较强,人物形象鲜明的作品。教师需要在指导学生阅读前,进行小说艺术元素构成的介绍,让学生意识到,儿童小说的表现的内容和创作手法并非集中了所有小说的样式,而是侧重于儿童理解能力能够接受的内容和形式。阅读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对小说要素进行分析,体会作家对生命、人生的独特感悟和艺术追求。引导学生揣摩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对小说艺术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小说的阅读活动对提高学生的文学鉴别和评判能力有较大帮助,由于作品较容易被学生接受,可以多设计学生能够参与的阅读活动。如故事复述、改写、续写、比较阅读、讨论交流、小说改变的戏剧影视作品观看等。

  4、散文

  散文是小学教材中占较大比重的文体,也是学生接触最多的文体。散文的阅读活动要有其独立性,不能像语文课堂中一样将散文当作语言学习的范本来处理。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从作者的思想感情、作品的题材、表现手法、作家风格等几方面进行阅读。强调在阅读中对作品思想品质、审美趣味、作家艺术功力的了解和把握。可以用拓展阅读的方式让学生熟悉经典作品和散文的艺术鉴赏方式。具体的阅读活动方式可以是:朗读、背诵、多媒体表现意境欣赏、同题作文、同题材散文比较阅读、佳句赏析等。

  以上就是沪江小编围绕儿童文学班如何指导儿童文学阅读进行的一些深入分析,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助大家深化对儿童文学阅读指导的理解和认识,创新出更多有效的阅读指导方法,提升儿童文学阅读的能力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