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毕业季,我们都会在各种媒体中看到关于就业形势严峻的报道。2016年,面对毕业生总人数达到765万的“史上最难就业季”,很多95后毕业生却显得十分潇洒淡然。他们似乎并不急于挤进职场,那么“不就业”的95后,都在做什么呢?

大数据显示,2016年毕业季,约有52%的毕业生选择了传统的就业方式。21.43%选择学习深造,15.31%选择创业,8.16%选择了网红、代购等新兴职业,还有4.8%的学生,开始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年轻人在毕业之后,用一段时间去旅行、做义工,感受不同的生活状态,给自己一个周期来决定未来,这就是“间隔年”所赋予的意义。在国外,特别是在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新西兰等国,“间隔年”已发展得比较成熟,在中国,近年来也逐渐兴起,受到部分高校毕业生的关注和校方、家人的支持。

对于很多95后来说,间隔年的意义不止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他们更愿意投身到国际支教、环保、医疗义工等公益行动中。其中“教育义工”成为大多数95后向往的间隔年方式,占调查人群样本的76%。

无论是更关注发展空间和个人兴趣,还是想要投身公益、暂不就业的‘慢就业族’,都反映出了95后在就业问题上的独立思考,这也是就业观念正在转变的真实表现。不管你是否接受,是否理解,在社会变得更加包容与开放的前提下,95后对于毕业去向的多元化选择已成为一种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