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非金融,早年阴差阳错以码农身份进入银行做IT,后来间接转行风控。英语没丢我上海人的脸,自认还不错,可与香港记者谈笑风生。数学方面毕业几年后迅速还给老师,后来还好捡回来了。

冲刺复习好,纯属当年自己作。这里先传授一条血与泪的教训:考试战线不要拉得太长。不要以为花8个月复习就能保证自己绝对高分通过,真实情况往往是学过2、3个月状态就疲了,后继无力,甚至不如计划只用3个月复习的人效果好。

然而当初自己是不知道这点的...于是一直松懈到距离考试只有1个月的时候,才再次鼓起精神复习考试。

这一个月我真的很想拿出高三复习的状态,然而没有高三时整天都可以拿来学习的机会——只有每晚7到12点外加双休日有时间。时间不多,肯定是不够我完完整整把notes钻研透彻,练习题好好都都做上一遍的。严格讲我觉得最有帮助的就是这几件事:

狂做题

大白话放在这里轻松易懂,可多少人冲刺的时候就是不懂这个理。

我见过银行应考同胞考前一个月冲刺,决定将四本notes重头看一遍,才看到第二本就该去考试了呢。老实讲,量化的那点东西高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上学的完全够用,甚至第一遍复习的时候都可以直接做题,不用看书(当然我还是要的)。

我就是把书放一边,好好磕题,把手头能找到的题目包括notes练习、官网practice exam、网上找的乱七八糟的题目能做就做,分章节做,做一个章节就当复习一块的知识,实在不行再翻书。

对思维导图say no

思维导图近几年简直以神传神,搞得大家提起复习总结脑子里就先蹦这个。然而据我个人经验,大多数人做思维导图就是抄书上小标题....有这时间做点什么不好。

冲刺复习当然也要做归纳,可是不要做按书上逻辑进行的归纳。将书里有联系的、散落的知识合并在一起,这种二次提纯个人感觉更有效。

最简单的就是把重要的公式整理到一张纸上,天天看。进阶点的归纳要以实际需要出发。比如风控最重要的工具就是衍生产品,那衍生品相关的内容有哪些——衍生品是啥,衍生品如何定价,有啥策略可以用衍生品回避风险等等,将这些内容整理出来。这样打通全书比完全跟着书走更让人头脑清醒。

模拟练习

走过最深的路,就是FRM出题人给出的套路。这几年计算题越来越变态了,以前选项里还有特别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这几年已经不太可能。

现在都是出题人暗搓搓地推断这道题需要几步计算,然后把倒数几步的结果做成选项。稍不小心少算一步,就容易直接选错。这些东西必须要做题才能理会,我前面已经强调练习的重要性无数遍了。

同时也别忘记要模拟做题。我是挑周末的大好时光,抽出完整4小时踏踏实实地做一套题,就是为了感受考场的节奏。讲真标准化考试必有考试技巧,遇到不会的题怎么办,计算题到底有多复杂该直接放弃,最后检查该怎么做,你不模拟一遍考场你能知道就神作了。

最后多说一句:

冲刺好不如前面复习的好。能1121也是喜出望外,可能与我之前考过CFA I有关系。

像FRM要学大量的知识跟固定收益有关,而这些固定收益的知识,比如债券定价,债券久期、凸度等风险衡量指标、资产证券化等,都是既在CFA里面出现,又在FRM里面出现的。这些重复的点我都是直接会的。

最后一个月是考前备考的关键时期,不要让计划孤独的躺在纸上,用行动让他活起来吧。预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