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钱的意思及读音, 基本解释

    值钱,价钱高,有价值。《汉书·食货志下》:“黄金重一斤,直钱万。” 唐 白居易 《贫家女》诗:“緑窗贫家女,寂寞二十餘,荆釵不直钱,衣上无真珠。”《朱子语类》卷十五:“古人空手,硬不相见,束脩是至不直钱底,羔鴈是较直钱底。”《警世通言·崔衙内白鹞招妖》:“上面万千景致,生数般蹺蹊作怪直钱的飞禽走兽。”

  • 直留支剌的意思及反义词, 基本解释

    喋喋不休貌。 元 无名氏 《神奴儿》第一折:“丈夫的失了尊卑,媳妇儿不贤惠,他两个一上一下,直留支剌,唱叫扬疾。”

  • 直鈎的意思及反义词, 基本解释

    见“ 直鉤 ”。

  • 直尔是什么意思, 基本解释

    竟然如此。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聂小倩》:“何物老魅,直尔大胆,致坏篋子。”

  • 知方的意思和发音, 基本解释

    (1).知礼法。语本《论语·先进》:“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刘宝楠 正义引 郑玄 曰:“方,礼法也。”《后汉书·桓谭传》:“天下知方,而狱无怨滥矣。” 宋 叶适 《胡崇礼墓志铭》:“生而知方,学而蹈道,识当成身,岂限常报!” 孙中山 《大总统告海陆军士文》:“凡此攻城克敌之丰功,皆吾将士有勇知方之表证。”
    (2).谓知道正确的行为方向。《荀子·君道》:“尚贤使能,则民知方。” 王先谦 集解:“知方,皆知所向。”

  • 知班的意思和发音, 基本解释

    掌管朝班仪节的官吏。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一:“昔 哲庙 恶百官班联不肃,而后臺吏号知班者必赞言端笏立定。”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卷二:“ 王汾 嘲 刘攽 云:‘常朝多唤子。’盖常朝知班吏多云班班,谓之唤班。 攽 应声云:‘寒食每寻君。’盖以 汾 为坟耳。” 宋 周密 《武林旧事·四孟驾出》:“车驾所经,诸司百官,皆结綵门迎驾起居。俟驾头将至,知班行门喝‘班到排立’;次喝‘躬身拜,再拜’。”

  • 枝指是什么意思, 基本解释

    大拇指旁歧生之指。《庄子·骈拇》:“駢拇枝指,出乎性哉。” 成玄英 疏:“枝指者,谓手大拇指傍枝生一指,成六指也。” 陆德明 释文:“ 崔 云:‘枝音歧,谓指有歧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鎔裁》:“駢拇枝指,由侈於性;附赘悬肬,实侈於形。”《明史·祝允明传》:“ 允明 生而枝指,故自号 枝山 ,又号 枝指生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阿宝》:“ 粤 西 孙子楚 ,名士也。生有枝指。”

  • 直理是什么意思, 基本解释

    犹正道。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养气》:“若销鑠精胆,蹙迫和气,秉牘以驱龄,洒翰以伐性,岂圣贤之素心,会文之直理哉!”

  • 枝蹄的意思及读音, 基本解释

    歧蹄。《尔雅·释畜》:“騉駼,枝蹄趼,善陞甗。” 邢昺 疏引 孙炎 曰:“騉駼之马,枝蹄如牛。” 俞樾 《群经平议·尔雅二》:“马蹄之枝分者谓之枝蹄。”

  • 栀貌的意思及反义词, 基本解释

    女子饰额黄的容貌。借指腊梅花的颜色。 元 张翥 《水龙吟·郑兰玉赋蜡梅工甚予拾其遗意补之》词:“玉人梔貌堪怜,晓妆一洗铅华尽。此花应是,菊分颜色,梅分风韵。” 清 钱谦益 《和腊梅》:“本自梅同谱,其如艷质成……梔貌迎妆出,檀心插髩倾。”

  • 质子军的意思, 基本解释

    元 代军队名。为了防止藩属及将领的叛变,而召其子弟组编成军,以便挟制。《元史·兵志一》:“或取诸侯将校之子弟充军,曰质子军,又曰秃鲁华军。”

  • 指挥可定的意思及读音, 详细解释词语解释zhǐ huī kě dìng ㄓㄧˇ ㄏㄨㄟ ㄎㄜˇ ㄉㄧㄥˋ

    指挥可定(指揮可定) 


    见“ 指麾可定 ”。

  • 指駮的意思及读音, 基本解释

    见“ 指驳 ”。

  • 众支的意思和发音, 基本解释

    众多的支系。多指皇族分封的诸藩国。《汉书·终军传》:“众支内附,示无外也。” 汉 王充 《论衡·指瑞》作“众枝”。

  • 质直是什么意思, 基本解释

    ◎ 质直 zhìzhí
    [upright;straightforward] 素质纯朴正直
    为人质直,公正无私

    反义词

    耿直、鲠直、纯厚、善良、爽直、阴险

    详细解释

    (1).朴实正直。《论语·颜渊》:“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 刘宝楠 正义:“质直而好义者,谓达者之为人,朴质正直,而行事知好义也。”《史记·张丞相列传》:“御史大夫 周昌 ,其为人坚忍质直。” 宋 欧阳修 《论杜衍范仲淹等罢政事》:“ 琦 则纯正而质直, 弼 则明敏而果鋭。” 章炳麟 《革命道德说》:“风教陵夷,机械日构,至于今日求一质直如 萧 曹 ,清白如 钟 陈 、二 荀 ,奋厉如 王陵 、 周勃 、 樊噲 、 夏侯婴 者,则不可得。”
    (2).形容言词质朴平实。《晋书·陈寿传》:“ 陈寿 作《三国志》,辞多劝诫,明乎得失,有益风化,虽文艷不若 相如 ,而质直过之。” 宋 王安石 《读<江南录>》:“词意质直,忠臣之言。” 鲁迅 《二心集·关于翻译的通信》:“ 中国 之译佛经, 汉 末质直,他没有取法。”

  • 众阳是什么意思, 基本解释

    谓宇宙间各种使万物萌动生长的阳气。《汉书·李寻传》:“夫日者,众阳之长,辉光所烛,万里同晷,人君之表也。”《汉书·孔光传》:“日者,众阳之宗,人君之表,至尊之象。” 宋 姚宽 《西溪丛语》卷上:“日者,众阳之母,阴生於阳,故潮附之於日也。”

  • 咫尺的意思, 基本解释

    ◎ 咫尺 zhǐchǐ
    (1) [very close]∶比喻相距很近
    天威不违颜咫尺。——《左传·僖公九年》
    咫尺之遥
    (2) [small]∶比喻微小
    无咫尺之功

    反义词

    天涯

    英文翻译

    1.[书] very close

    详细解释

    (1). 周 制八寸为咫,十寸为尺。谓接近或刚满一尺。 唐 柳宗元 《石渠记》:“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
    (2).形容距离近。《左传·僖公九年》:“天威不违颜咫尺。”《淮南子·道应训》:“终日行不离咫尺,而自以为远,岂不悲哉!” 唐 牟融 《寄范使君》诗:“未秋为别已终秋,咫尺 娄江 路阻修。” 明 都穆 《都公谭纂》卷下:“天昏黑,咫尺莫辨。” 冰心 《寄小读者》十五:“她们乡关咫尺,却因病抛离父母、亲爱的人。”
    (3).形容地方狭小。《战国策·赵策二》:“ 舜 无咫尺之地,以有天下。” 唐 张祜 《题王右丞山水障》诗之二:“咫尺江湖尽,寻常鸥鸟飞。” 清 厉鹗 《东城杂记·自馀轩》:“虽达官右族,曾不得咫尺园林,可以游目而憇足。”
    (4).形容微小;不足道。《战国策·秦策五》:“虽有高世之名,无咫尺之功者不赏。”《史记·游侠列传序》:“今拘学或抱咫尺之义,久孤於世,岂若卑论儕俗,与世沉浮而取荣名哉!” 清 钱谦益 《太仆寺制》之十九:“盖诚奇伟倜儻之人,岂曰匹夫咫尺之行。”
    (5).形容时间短暂。 宋 晁补之 《芳仪怨》诗:“寧知翻手明朝事,咫尺人生不可期。” 元 马谦斋 《沉醉东风·自悟》曲:“人我场慢争优劣,免使傍人做话説,咫尺韶华去也。”《新华文摘》1981年第11期:“他几次想说出真情……可是话到舌边卡住了,咫尺间,他失去了最后的勇气。”

  • 质要是什么意思和近义词, 基本解释

    古代买卖货物的券契。亦泛指券契。《左传·文公六年》:“ 宣子 於是始为国政,制事典,正法罪,辟狱刑,董逋逃,由质要。” 杜预 注:“质要,券契也。” 孔颖达 疏:“由质要者,谓断争财之狱,用券契正定之也。”《后汉书·马融传》:“由质要之故业,率典刑之旧章。”引申为准则。《三国志·魏志·公孙瓒传》“ 绍 遣将攻之,连年不拔” 裴松之 注引 晋 习凿齿 《汉晋春秋》:“而足下二三其德,彊弱易谋,急则曲躬,缓则放逸,行无定端,言无质要。为壮士者,固若此乎!”

  • 直来的意思及读音, 基本解释

    谓无事而来。《公羊传·庄公二十七年》:“其言来何?直来曰来。” 何休 注:“直来,无事而来也。”

  • 质人的意思和发音, 基本解释

    古代官名。执掌评估市场物价等事。《周礼·地官·质人》:“质人,掌成市之货贿、人民、牛马、兵器、珍异。” 贾公彦 疏:“此质人若今市平準,故掌成市之货贿已下之事……古人会聚买卖,止为平物而来,质人主为平定之。则有常估,不得妄为贵贱也。”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三章第二节:“‘质人’就是管理市场的经纪人,由他制发买卖的契券。”

*沪江在线词典为你找到30692条关于Z开头的词语的信息,如不满意,敬请使用在线词典搜索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