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译考试在将来社会中的一般是被用作翻译一些英语文献,或者书籍等等英语内容。那么对于这么高的英语能力,最保证的考试就是英语笔译考试,接下来沪江小编就要为大家介绍关于人事部三级笔译考试的一些基本内容。希望接下来的内容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并且在将来的人事部三级笔译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祝愿大家成功。

带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干劲,我踏上了我的大学之旅。十年寒窗,虽未能健步登金榜,但我深信,任何一所大学都会是一片知识的海洋,而我,就像一只久未出游的鱼儿,将在这片广阔的海洋里尽情地游弋。我相信,四年的高等教育,不仅仅会给与我知识,更能让我的灵魂进一步地得到升华。

出于兴趣爱好,我选择了英语专业。英语可以说我的得意学科吧,在我15年的英语学习生涯中,我的英语成绩从来没有跌出过班里前五。经过三四个月的学习后,我发现,我们始终没能突破英语学习的条条框框,成天的都是“单词,句子,段落,文章,语法”的机械学习模式,除了写,读稍微过得去以外,听,说,译根本不行:口语只停留在初中层面,只会说 “Good morning.” “Good afternoon.” “Excuse me.Where can I wash my hands?”等一些简单的会话用语,想表达的内容一复杂,立马就满口的“broken English”了;能听懂的英语资料寥寥无几;翻译的能力就……套用当下一句流行语“只能呵呵啦”(向老师打听了下,只有到大三下学期,学校才会开口笔译课)这样下去,虽说不一定变成一个不合格的英专生,但是和我对自己的期许有着很大的出入。我没有发现自己在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方面有什么质的变化,于是我决定另辟蹊径,开始自己寻求学习的要领。

机缘巧合,大一下学期伊始,我们学校来了位宣传同传的专职译员。他富有磁性的声音以及高超的现场表演深深地折服了我——原来英语可以学到一边听,同步口译的地步。当他说“请问谁有兴趣来参加我的口译学习班”,我第一个举手。当到下一轮环节中,译员说我的功底偏低,建议我先打好基础,不建议我报他的口译学习班,我不免感到一丝的失落。但是,这次讲座让我知道自己的能力还是很弱。此次讲座,让我开始注意到笔译和口译这两个领域。我的理想就是做一个学贯中西的文人,而做个译员正好和我的理想交汇到了一点上。

在听完讲座后,我反思了我在英语学习中的不足之处:基础太薄弱,体现在词汇量的贫乏;知识匮乏,翻译就无从谈起。我开始提高自己的基础,并且阅读和翻译相关的书籍。

我回首了多年来学习英语的方法,发现了有许多问题。小学六年级我已经把所有语法学完了,因为我读的是双语班,学的是香港的英语教材。所以,就初中高中那会,我的词汇量是超过一般的学生的,语言能力可能稍微好一点。但是,进入大学以后,原本的那套学习方法已经不适用了,这种学习方法是不可能让一个学生的语言能力有可观的变化,它只会给你带来点一些量的变化。外语的运用能力,几乎没能被激发出来——口语课杯水车薪,根本无法满足能力提高的必要课时。大脑里就像是一个凌乱的文件柜,而语言知识就像是一份份随意乱扔的文件,需要进一步的整理和加工。同时,要做一个学贯中西的学者,是需要知识量的。知识从哪里来?书本也。我开始阅读大量中文小说,赏析故事情节的同时,我积累了大量的人文背景知识,也提高了我的中文水平。

同时,我开始着手准备新的计划。我买了本新概念英语三。这是本很好的书,里面包含了中英对照。把音频拷在MP3里,先听2-3遍,然后逐句逐句听。刚开始,是很痛苦的时候,时常因为听不懂大意而想砸了MP3。但是,转念一想,学语言嘛,你能要求一个从来没听过这么一句话的不太懂这门外语的人,一口气就能听懂吗?确实是强人所难了一点。高考要求的听力,只能说是很简单的一些对话,水平高一点的初中生都能听懂了。一下子来个跳跃,确实强人所难。虽说,常听VOA,BBC给我的听力带来了一些提高,但是效率很低。没有一定的积极词汇量,是很难听懂英文材料的。于是,我开始放弃听力的提高,直接进入文本学习——直接学习它的文本,即在课本中划出一些重要的长句子,然后大声朗读;学习课文词语的用法搭配;背诵课文。当时心里想:这样不是又回归高中那种学习方法了吗?后来一想:这还得分阶段不是嘛。就好比生产力要和生产关系相适应的道理一致。对词汇,语法的认知还没到一定水平,我们就无法听懂一些材料,所以当下要打基础,着重夯实语法和词汇。在学习文本的过程中,我中英对照着读,细致分析各种从句的翻译方法,注意中英在语序,语态,静动态的不同,这为我后来的学习奠定了十分重要的基础。

我归结了一点,学习英语得讲究精读,而且要注意量的积累和文本难易的合理提高。以前初中,高中的英语学习,其实是很粗糙的,教材都是走马观花看一下,都把注意力集中在应试技巧上了,写作的话就套用一些模板句。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语用能力太差。而这样的语用能力是完全滞后于于英专生的要求的。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我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注重固定表达的记忆和背诵,在写周记的时候尽量用记忆来的新词。所以,在大一学年的第二个学期,我的写作能力有了质的提升。因为注意课文背后的中文翻译,我的翻译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一些简单的句子,我可以翻译得不带一点翻译腔了。

两个月的大一暑假,对于我来说是个提升英语很好的机会,水平有了提高,我开始把目标瞄准了翻译资格考试。我上网查了一下,全国的翻译考试不外乎CATTI,NAETI,以及SIA(上海口译考试)。我觉得当时的听力水平还很弱,只能听懂一些很简单的新闻,所以只考虑前面两门考试。后来我看了下样题,感觉惊呆了——CATTI的英译汉或许还能招架,但是汉译英根本就是我完全没了解过的领域。而NAETI的英译汉和汉译英要有一定的知识背景才能做得出来。在经过深思熟虑后,我决定暂时不参加翻译资格考试了,先把学习重点放在专四的备考上。同时,我浏览了有关CATTI三笔的帖子,知道了要应付好三笔的汉译英,必须精读政府工作报告,因为政府工作报告会提供最新鲜的热词,与民生相关,经贸类的词汇,而这些,都是CATTI汉译英的重要考点。我下载了这些年的两会报告,政府工作报告,中英对照着阅读,每天背上4,5句,以句子为单位进行记忆。我把这些句子抄写在一个本子上。有时,拿手遮住英语,看着中文说英文;再通过英文反推中文。这个过程真的就很累,有时候嘴巴会累的不想说话。在不断诵读的过程中,一些词汇开始刻在我的大脑里了。

两个月的暑假很快就结束了。我的生活算不上怎么多姿多彩,但是我已经能把200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倒背如流了。我的语料库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扩充,面对类似于CATTI3级笔译的汉译英类型的文章再也不是束手无策了,翻译出来的句子也有模有样了。学习学习,先“学”再“习”,先从最简单的模仿和记忆,这样才能上手。日语翻译泰斗林国本老先生,本是日本二代华侨,新中国成立后回到国家。他提高日语的方法,就是不停地抄写日文报纸,有些日文书,他甚至抄写过50遍以上,倒背如流。在长年累月的抄写中,他习得了大量的互译技巧和互译词汇,因此他翻译起来那叫一个得心应手,心随意动。我虽无老先生这般毅力,但心向往之,于其之勤奋中得以窥见大智慧。

我深知自己的水平还远不够通过考试的要求,因此对CATTI3级笔译还是望而却步。但是,我一直都在坚持着学习翻译和研究真题。

在大二上学期,我在课余时间也有练习英译汉的翻译。每天练习200-300字的翻译,材料大部分是China Daily里的文章。翻译完之后,我都会细致地揣摩,认真地看看句子有没语病——语序,翻译腔,句式杂糅,误译等。而后再想想还有没更好的译法。翻译就是这样,如琢如磨,长久坚持,必有精进。大量的阅读,让我了解到了众多国际时事,增长了许多词汇和固定搭配。

记得上次讲座,那个译员大神曾经讲过:“翻译,就是翻信息嘛。把信息翻译出来再用‘人话’给说出来。”所谓“人话”,就是一种幽默的说法罢了,就是说,翻译出来的版本要符合我们中国人讲话的习惯。虽然文学翻译中,我们还要注意译文的风格,以及用词。然而,在CATTI二三级考试,对风格的考察并不是重点,重点在于我们对政治、经济、国内外热点事件的了解,重点在于我们能否遵循“信、达”的原则把文本给翻译出来罢了。

有了正确的战略指导,再加上认真细致的练习,就相当于找准了一条正确的方向。当然,方向正确了,我们需要的是时间的付出和不懈的努力。

专四考完后一段时间里,出现了一点心不在焉的心理低潮期。因为,老师口中的“洪水猛兽”已离开,心里想着要好好放松。这亦是人之常情。在悠闲地过了几天后,我发现,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应只顾风雨兼程。翻译之事业,且容半点的松懈?

我把之前翻译的草稿纸收集起来好好整理下,细细梳理了一下,主要总结句型,继续锤炼自己的语言。我下一阶段的目标就是追求英译汉的更高质量——句式多变,用词生动。

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得知,三级笔译是本科生要达到的水平,翻译量至少要有三万字才能确保通过考试。大致算了下,我的翻译字数差不多有三万字了。我认为时机成熟,可以参加考试了。

按照之前定下的目标,我开始梳理之前翻译过的材料。英语的语句结构严密,所以汉译英的时候要注重逻辑,要把一些流水句形成结构严密的复合句。汉语主张流水句,重写意,喜用四字格,形成朗朗上口的优雅铺陈。这是我此前没大多留意的,如果不注意,可能会使我考试功亏一篑的硬伤。我按照这个既定思路,把之前练习过的材料又练习了一遍。

11月考试前一天,我坐上了前往羊城的火车。就在晚上,我收到了噩耗—陪伴我多年的外婆去世了。我只好放弃此次考试。

三个月后,我报名了五月份的三级笔译。当时心里有那么点想直接考二笔,但是毕竟对自己的能力怎么样,临场处理能力怎么样都没个底,“就三级笔译吧”,我心想,先去探探,感受下考试。

上午的基础真的很简单,我提前半个小时就写完了。下午的实务,才是真正的考验。虽然之前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但是看到汉译英时,小心脏还是跳的那么快了些。这次考的是中国梦。我先快速浏览了全文,发现其实好多搭配和句子都是练习过的,可还是有那么一点的陌生感。关键是,很多句子和后面的句子并不能形成什么逻辑的联系,很难把句子糅合成一个复杂的,结构严谨的句子。但是,总不能坐以待毙。在短暂思考几分钟后,我决定用着顺译的方式往下翻,主要抓信息的传达,而不管句式的变化。我先看三个句子,看看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如果是并列关系,那么直接顺译,用三个英文句子表达;如果之间的前两句有因果关系,就考虑用悬垂结构或者因果从句表达;如果是递进关系,那么每个部分用and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复杂句。

汉译英的进展顺利地进行着,过了一段时间,遇到了一段很多逗号的。这可怎么办呢?平时看政府工作报告时,都是用逗号连接的。但是,这种情况根本就不能用,因为这样会造成语法错误。思前想后,我当机立断—先给它划分意群,把一段意群当做一段话来翻,同时注意每个意群暗含的逻辑关系。于是,我一边快速翻字典,一边飞快地翻译。汉译英耗时一个半小时终于完成。

进入到英译汉的环节,我看着大片的英语,感觉有点发麻,而且注意力过于集中,不免感到有点头晕。我拿出红花油涂了下太阳穴,休息了那么几十秒,又开始飞快的翻译起来。我很担心做不完,没通读全文,就开始以3句话为一个单位边看边写,(遇到长句子,直接翻译这个句子)。虽说写的很急,我还是留了几个心眼:注意语序;注意翻译腔;注意断句;注意逻辑。我的估算稍微出现了失误,在考试结束前20分钟就写完了。

由于翻译经验尚浅和时间紧迫,还是犯了一点瑕疵,没注意中英行文习惯的差异。在糅合句子中出现了瑕疵,以下面两句为例:

(1)The Black Angel lead and zinc mine, which closed in 1990, is applying to reopen this year.

误译:黑天使铅锌矿于1990年关停,现正在申请今年重新开矿。

正译:1990年关停的黑天使铅锌,现正在申请今年重新开矿。

(2)There will be a lot of people coming from outside and that will be a big challenge since Greenlandic culture has been isolated,”said Jasper Schroder, a student home in Narsaq from university in Denmark.

误译:“会有很多外国人来,因为格陵兰岛的文化一直都很孤立,这会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大学生雅斯佩尔• 施罗德(Jasper Schroder)说道,他住在纳萨克,目前在丹麦一所大学就读。

正译:在丹麦一所大学就读的大学生雅斯佩尔• 施罗德(Jasper Schroder)家在纳萨克, 他说, “会有很多外国人来,因为格陵兰岛的文化一直都很孤立,这会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

在一段不安的等待过后,我如愿地获知了通过了3级笔译考试的消息,成为了我们学校建校以来第5位通过这个考试的学生。心里有那么几分满足感,清醒审视自己后我明白自己还是一个刚起步的熊孩子,对于翻译,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