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口译其成败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口译译员的译前准备程度。译前准备有利于译员消除紧张情绪、缓解压力、激活相关图式,从而帮助译员从容、镇静、出色地完成口译任务。

1.熟悉口译主题

译员所要面对的口译领域可以说五花八门、无所不包:科技、商贸、经济、政务、司法、艺术、音乐等等。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新事物、新发明、新现象、新术语更是层出不穷,这一切都为会议口译工作者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在接到口译任务之后,译员应该及早熟悉口译主题。译员可以向主办方索取相关资料,如公司简介、产品说明、生产流程、日程安排等。同时,译员还可以按图索骥,自己上网搜索补充资料,以增进对口译主题的深入了解。

2.讲稿准备

一般说来,讲稿有宽泛和专业之分。前者如礼仪祝辞等,由于其中有很多套话和固定表达法,而专业类讲稿如主题发言、分会场报告等,则往往是对某个主题的深入探讨,所以,译员应想方设法向口译活动的组织者、发言人索要相关讲稿,包括发言稿、论文集、光盘等。在无法获得上述资料时,译员至少也应该要求主办方提供发言提纲。或电脑幻灯片。

3.术语准备

国际性会议往往是相关领域最新发展趋势的风向标。在这些会议中,新词新语往往层出不穷,而参加会议口译的译员往往又不是该领域的专家,因此,这也为译员们提出了新的挑战,而术语的译前准备也显得格外重要。译员不必要也不可能具备和专家一样的专业知识,但是,必须掌握足以理解和传达报告内容的术语和词汇。在通讯日益发达的今天,译员不仅可以查找专业书籍、参考书、辞典、往届会议资料,而且可以通过互联网收集、整理相关术语及对应译文。译员甚至还可以建立起自己的"术语数据库",在每次口译任务结束之后,对数据库内容进行更新。此后,在接到相关口译任务时,译员就可以在平时积累的基础上,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强化记忆了。

4.了解服务对象

口译服务对象通常包括发言人、嘉宾、听众等,大型国际会议的听众往往是业内人士。因此,译员在口译时应注重专业术语的准确程度,因为国际会议将是他们把握业界最新动态的窗口。而对于发言人和嘉宾,译员应该尽可能获得他们的姓名、性别、职务、头衔、服务机构、国籍等信息。如果有可能的话,译员应该在会议开始前向他们索取名片或上网查找他们的履历、服务机构等,以减轻现场口译的压力,尤其是防止忙中出错的尴尬。英语译员尤其应该注意那些与英语发音规则不符的人名与地名,对于在不同国家有不同含义的头衔,译员也应该小心谨慎。

5.装备准备

和许多工作一样,口译也需要特定的装备,只不过这些装备非常简单,无非就是笔记本、笔(特别是按压式的圆珠笔)、通行证等等。在某些重大口译场合,通行证或口译证也是必不可缺的。如果因为一时疏忽而被拒入场,那就可能会对整场口译产生恶劣的影响。

总而言之,译前准备是会议口译的必备环节,译员不仅需要平时多积累,而且还应该有临场应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备无患",从容应对复杂多变的口译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