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一、初识篇

第一次见到冯老师,是在新华中学科技大楼五楼会议室里,他上扬的嘴角透露出一份自信与温尔,朴实的笑容散发出一股沉稳而多识的气韵,平易中似乎有一种淡伯宁静的闲情,博学中尽显其逸志。当方校长把我指给他时,他站起身,含首微笑,走过来伸出右手给了我一个非常正式的礼遇——轻轻地握了握我的手,以一个同为师者的身份。这是我完全没有意料到的,也从未受到过的礼遇。“欢迎来我们学校学习,我的办公室在进校正对大门第一间”,简洁但不含糊的一句话算是交代完所有的事宜,尔后,匆匆的离开了会议室,留下怔怔发愣的我站在原地,似乎还没回过神来,在来之前想好的一连串客套话都没等我表达出来,只能望着那张业已人去椅空的凳子“望椅兴叹”。这就是我来新华中学实习的第一天,指导教师见面会上与冯老师的初次见面。看着旁边一起来的同学正跟着他们的指导老师聊得起劲,我的心里凉凉的。

抱着笔记本,抢着疲惫的身躯挪回那间还不能被称其为寝室的房间草草的收拾了一下,算是安顿下来,渐渐地天暗了下来,一同来的同学中有人提议为庆祝实习生活开始,晚上出去吃一顿,无心参与他们的热闹,我早早的睡下了。

之二、听课篇
朦朦胧胧中听着窗外的雨滴敲打在窗台上,滴滴答答的,这富有节律的雨滴给人以安详与踏实的感觉。睡梦中似乎传来遥远的钟声,贪婪的享受着这份安逸,不愿撑开眼睛。可那该死的每天6:00点总会按时拉响的铃声了打碎我清晨的黄金梦。一下子绷紧了身上的每一根神经。一把掀开被子,一个咕噜翻身下床,抓起椅子上的衣服,迅速套在身上,带上桌子上的洗漱杯冲到卫生间,拧开水龙头,哗哗的自来水在压力的带动下溅起一层层白色的水雾,掬一把抹在脸上,整个人顿时便神清气爽起来。

“叮铃铃……”校园广播准时响起,拉开了我实习生活的新篇章。迎接我的将是什么样的生活呢?来到学校,很容易的就找到了冯老师的办公室,门还是锁着的,里面空无一人,透过玻璃窗,望这里面一张张堆满学生作业本的办公桌,从左边看到右边,前排扫到后排,心里琢磨着,哪一张是冯老师的呢?正想着,迎面驶过来一辆摩托车,一眼就能人出驾车的人正是冯老师,抬手看看表,离上课时间还有15分钟。

在未来实习之前,就听有经验的师哥师姐们说,作为一名实习生,一定要争取每天在老师之前来之后离开,这样才能体现出你的勤奋来,如果碰上优秀班级的优秀指导老师,为了不影响班上的进度,只能改改作业,听听课,很少有上讲台的机会的。所以我们都是怀着最大的希望来,同时也做好了最坏的打算的。

第一天,冯老师给我找了一张小凳子,开始听他的课,还记得那天他上的是冰心的《纸船》:我从不肯妄弃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有的被天风吹到卷到船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冯老师感情饱满的引导学生朗诵课文,一篇优美的小诗深深的打动了我,就这样我很快的就进入了状态。冯老师让我不光听他的课,他还专门用一周时间来安排我听其他老师的课,“即使是一节很失败的课,也有它值得你学习的地方”。于是我把全年级所有语文老师的课表整理出来,按照计划“外部突围,再各个击破”。开始了我听课的篇章。

星期三,离上课时间还为有两分钟,为了不落在老师后面进教室,我抱着课本和听课笔记本,拎着凳子早早的来到初一(5)班教室的走廊上。楼下不远处是一片荒芜的瓦砾堆,站在三楼居高临下,正好把那片荒芜一览无余,只见凌乱的泥土上零星种着几株绿色的植物,叫不出名字。但仿佛那片瓦砾推上正绽放着一朵朵绿色的小花,不美,却很有韧性,很是顽强。

正自出神时,陡然间发现走廊上就只有我一人孤零零的站在那儿,学生们大都规规矩矩的坐在教室里自己的位置上,没有谁大声喧哗,都静静的等待着……

我一只手抱着课本,另一只手提着凳子,在忙乱中很不好意思而又庄重的走进教室,似乎有种凯旋的士兵正在接受检阅的豪迈,几十双眼睛唰的一下盯着我,“这是老师吗?”“我们要上公开课吗?”“好年轻的老师哦”……我赶紧在教室的角落找了个位置,小心翼翼的把凳子“卸”下来。

这是我今天听的第三节课,取得授课教师蔡老师的同意后,我是揣着满怀的信心,期待一堂精彩的文化大餐。蔡老师是新华中学优秀教师行列中的佼佼者,平时经常听我冯老师提起。冯老师经常对我说每个老师都有各自不同的风格,不管年轻的还是年老的,要多听听他们的课,“博众家之长”,这样才能在学习中有所收获,在学习中使自己的能力不断的得到提升,尤其像蔡老师那样优秀的老师的课更应该多听多学习。

上课铃声准时响起,蔡老师几乎是踏着铃声走进教室,职业女性的中干而又不乏威严与睿智的气质,不难看出她所特有的那种雷厉风行。事先打听到的这节课她应该会上第十四课《体育颂》,这一课正是冯老师前几天通知我作准备的一课,心想正好可以借此机会学习学习蔡老师的方法,一睹名师风采,但她似乎完全不按规矩“出牌”,毫不理会我的热切与期盼,讲完课后练习接着讲考试试卷。45分钟很快就结束了,没有让我如愿以偿,哎,上星期就来听过她的一节课的很不幸的也刚好碰到她讲练习,似乎正应了“好事多磨”那句话。都说好的东西总是得之不易,我现在总算深有体会了。然而正如冯老师所说,每一堂课,不管上的是什么怎么上的,我们总能从中得到一些东西,今天这堂课虽不是很尽我意,但蔡老师那种铿锵、干净的授课方式也极具其魅力,特别是她那简洁而不乏力度的说课激情飞扬,能够感染每一个听课的学生,包括我。

前几天,曾有幸听了来自重庆师范学院的特级教师王君的一堂课,她告诉我们说她是一名幸福的教师,她说,幸福的教师首先要有自己独特的思想、百折不挠的韧性,其次需要是要有激情。“有激情的课堂是天堂,没有激情的课堂是地狱”。是啊,我想,激情是美妙的音乐、动听的弦律,是娇艳的花、爽飒的风、飘逸的云朵。天堂一切都那么美好,如果可以的话,我想要是每天都在天堂里逛上几圈,撷一束天堂小路边的野花赠送给敬爱的老师,攒一瓶花上带露的珍珠送给可爱的孩子们,那该有多好。

之三、上课篇
“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虽然是深秋,人处室外,已略感寒意的侵袭,然而此时在明朗的阳光下,我情不自禁地诵出了课本上刚学过的《理想》那一篇中最后一句。今天难得有的是太阳竟然出来了,而且一大早就爬得老高,踏一地薄薄的白霜,踏一袭沁人心脾的晨香,我抱着昨晚备好的教案,轻快地走进教室,准备上《体育颂》。还记得刚听了一周课时,有一天冯老师突然要我选一篇课文准备试讲。“什么?这么快就获得上讲台的批准”,当时激动得几个晚上没睡这觉,才听了几节课,我能把课上好吗?如果我的第一堂课没上好,以后能有信心再迈上讲台吗?会不会让学生瞧不起?这些问题在我心里纠缠着,翻滚着。所以我每一次都会很小心翼翼的捧着这来之不易的机会。翻开《体育颂》,一遍又一遍地读,查资料、写教案、自我演习。。。。。。作了充分的准备后,终于走上了那三尺高的讲台,冯老师端坐在教室后排以往我坐的位置,看不清他脸上的表情,同事小米也来旁听,这无形中又给我增加了一些压力。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尽力使自己很沉着的走上讲台,环顾一周教室,回忆着教案的内容,开始讲课,先是教师导语,然后引出主题,进而介绍作者,写作背景等等,环环紧扣,每一节均按我准备的进行,最后找学生起来赏析优美的片断,再引入“体育”的含义,在从“体育”被诗化、形象化、人格化,进而衔接到修辞手法的运用上,看似一堂很成功的课。

第二节是另一班的课(每个老师上两个班的课),冯老师要我来听他讲,于是我又抱着课本坐回那个属于我的位置。一堂精彩份呈的课讲下来,学生们异常活跃,课堂气氛明显异于我上的那一堂,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特别多,而且都能准确地回答出来,这是我上的那堂课无法比拟的地方,这也让我百思不解的。

下课后,回到办公室,我把自己的迷惑告诉冯老师,他说我课备得很细等等,但接着话锋一转,说“这也是优点变为不足的地方”一堂课就45分钟,老师不可能面面俱到,你越是什么都想讲,越是什么都讲不好,就比如那个体育是怎么被诗化的,学生很难理解,备课更多的是需要备学生,你能理解,学生却不能理解,不能用自己的能力去想象学生的理解能力,“上课要做到心中有教案,而又没有教案”。最后这句意味深长的话我至今都没有参透。

之四、生活篇
冯老师喜欢用简单的语言表达深刻的含义,教书育人几十载他是这样教导他的学生的:只要你们能健康成长,以后基本能自给自足,不干有损他人利益的事,就算是在为社会做贡献。冯老师几十年如一日,殚精竭虑,虽有“高级教师”职称,却仍两袖清风,过着清贫的日子,每天下课后,驾着他的“宝马”菜场转上几圈,红的萝卜,青的白菜,绿的小葱,满载而归。

冯老师有一个正在上海财经大学念国际贸易的女儿,课堂上讲到动情处,他总把对女儿的那种敦敦教诲用来教育学生。那天讲到《长城万里行》中作者刘雨田的两个梦,一个是读万卷书,另一个是行万里路,谈到梦,梦即是理想,理想来于生活却高于生活时,他就谈到了他与女儿通的电话,电话中他跟女儿谈现状,谈现今的经融危机、东南沿海倒闭的工厂、大批下岗的工人;谈到融资手段,怎么用少量的钱去搛取更大的利润;谈理想,女儿希望将来给自己的父亲买辆小轿车,而父亲却希望女儿能够找到一份自己喜欢的职业,能够解决自己吃饭,住房问题,健健康康块快乐乐。此时我们的冯老师只是普通的父亲,一个正在思念他远在他乡求学的女儿的慈爱的父亲。

冯老师把根深深的扎在教育这块土地上,任凭风吹雨打,坚如磐石,却希望我们去闯荡去追求,离开这个被人们称作“清水衙门”的学校。

后记:三个月的实习时间即将结束,三个月虽然很短暂,但在这三个月中学到的东西似乎不逊于我四年大学所学到的,仅以此粗糙的文字(还不能称其为文学的东西)缅怀。感谢我的指导老师。

谢谢你,冯老师。“路漫漫兮其修远也,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