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月,很短,实习这四个月对我而言,却很漫长。

四个月中,我在两个部门实习过,在品牌推广部一个半月,在机动部两个半月。两个部门的工作完全不同,前者是做策划和活动执行的工作,与社会上流人物接触频繁,后者是做新闻采访和写作,深入社会底层并和各个政府职能部门打交道。

我的实习经历非常丰富,我也从中学到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通过实习,理论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全面提高。在两个部门的实习岗位上,我做得都比较出色,得到了同事和领导们的赏识。

感谢新闻与传播学院和京华时报社提供的实习机会,通过这四个月的实习,我成长迅速,收获很多,这收获有工作上的,有阅历上的,也有生活、心理上的。我想在此谈谈我的实习经历、我对社会的观察和对生活的体悟。

n 初到左家庄 进入品牌部

2011年2月21日,我和同学来到坐落于北京市朝阳区左家庄前街1号的京华时报社报到,人力资源部主任告诉我们,记者职位目前没有空缺,只有品牌推广部、京华网和京华周刊三个选择,据说在品牌推广部工作有较多外出的机会,而我希望实习能深入接触社会,于是,我选择了品牌推广部,这个我并不熟悉的部门。

进入品牌推广部,我首先结识了同事和领导,然后对它的职能和日常工作进行了解。品牌推广部和广告部有所不同,它是市场化报刊的一个新兴部门,它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开展多种宣传推广活动树立报社、报社内各类产品的品牌,以提高其知名度,进而增加市场份额。

实习一段时间后,我认识到,品牌推广是一项综合营销、广告、公关等多种学科门类的工作,结合我的经历和观察,我总结品牌推广部的工作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1、策划并执行社会活动。以主办或合作主办单位的名义组织有影响力的社会活动(商业演出、公益活动等),引起媒体和公众的关注,间接宣传自己,提高影响力和知名度。执行活动中用展架、视频等广告大力宣传。

2、在自己媒体策划活动。依托自身媒体资源,在报纸版面、网站等渠道组织与媒体有关的活动,这种活动面向自己媒体的受众,是提高品牌忠诚度的活动。

3、投放各类广告。建立大量合作媒体,以广告资源置换的方式在其他媒体上放置广告,包括硬广告、软文、广播、视频、网站链接等等。除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外,公交、地铁、地铁隧道、航空、电梯等户外媒体渠道也都在考虑范围内。杂志中领导讲话的稿子是一种变相的自我推介。

4、植入广告。在报社参与的各类活动中想尽办法植入广告,例如发报纸。活动包括颁奖典礼、新闻发布会、业内论坛、演出晚会等等。

5、谈判并签订合同。每一项活动、交易中都要与合作对象或交易对象展开谈判、签订合同,合同必须规定清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合同拟定好后要交由法务签字。

6、广告设计。包括设计广告语和平面广告的设计。用于报社自身宣传的多种广告的设计,由设计人员完成。平面设计是建立企业VI系统的关键。

7、公共关系。代表报社与政府官员、商务人士、文体明星、专家学者、组织机构、社会公众等多个群体打交道,要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

8、事件营销、体育营销等。借助某个可以提升品牌知名度的机会进行营销推广。

n 品牌部工作 见多而识广

5月28日是报社十周年社庆的日子,报社要趁此机会展开一系列品牌推广活动,工我们的作任务比较多。在办公室内工作时,我做了京华时报十年优秀版面搜集、社庆员工彩铃设计、报社广告语设计、报社内部文化资料整理、社庆方案搜集整理等工作。我从中了解到整个报社的组织结构、核心文化、京华时报十年来的版面变化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我的文案工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除此之外,在品牌推广部有很多外出工作的机会。我参与了京华时报十周年宣传片拍摄工作:

2月25日到香格里拉酒店拍摄沃尔沃中国区总裁沈晖。

27日到丽思卡尔顿酒店拍摄崔永元、陈宝国、张越,晚间去钢琴家郎朗的工作室拍郎朗。

3月2日到北广传媒酒店拍章子怡。

3月28日到人民搜索公司拍邓亚萍。

……

我在宣传片拍摄过程中布置灯光、背景板,进行现场协调,也参与了广告词的设计。

我还有幸参与了多场大型活动的执行工作。

3月1日在五棵松体育馆举行的华鼎电影盛典,我和同事两人共同完成了以“京华十年”为主题的征集签名活动,另外也完成了布置易拉宝的现场宣传活动、配合宣传片拍摄组拍摄了几十位国内一线明星大腕,当天,我们工作到深夜。

3月24日,报社投资拍摄的电影《奋斗》在CGV国际影城和北大百年讲堂举行媒体见面会和首映,我在两地完成了现场宣传推广的任务。

3月28日,我参加了报社和国安足球队共同组织的植树活动,在现场布置易拉宝宣传京华时报。

……

品牌部的工作很多都是团队配合完成的,这锻炼了我的团队协作能力。接触明星大腕、企业家等社会上流人物、出入五星级酒店都丰富了我的阅历。在我参与完成的任务中,我都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n 调入机动部 单独去采访

在品牌部工作一段时间后,我觉得它跟新闻学专业联系不够紧密,我更希望去做记者,锻炼一下采访和写作的能力,毕竟这才是我的专业。于是,我和部门主任、人力资源部主任都做了充分的沟通,她们非常理解,恰巧当时机动部有空缺的岗位,我就如愿被调到了机动部,当时我心情真的很“激动”。

4月12日,我加入机动部,成为实习记者,当天就跑了三条新闻,发表了一篇稿子。从这天起,我告别了实习的明星酒店时代,我做新闻的热情和动力迸发了出来。当时正是机动部人手紧缺的时候,正式记者有的在休假,有的要去参加内部比赛,有的在准备考记者证,而实习记者只有我一个,带我的记者只带我跑了三天新闻,就让我自己去跑新闻。我也比较自信,就和主任说:“现在部门人手紧缺,可以分点小活让我自己去跑。”主任同意了。

机动部记者并没有固定的工作时间,但大部分时间都在工作。每天早上大约九点开始干活,晚上一般写稿到七点半,有时到十点多。夜班的时候需要整宿接夜线,如果有重大新闻事件发生,也要赶到事发现场。京华时报机动部的记者们是一群很有新闻激情的人,这种敬业精神深深影响了我,有选题的时候我自己做新闻,没有选题时我会和其他记者一起做新闻,两个多月下来,我和部门十余位记者都有过合作,他们工作各有特点,我也才他们身上学到很多东西。

机动部记者的工作流程是接到选题,联系线人,展开采访,报题,写稿,交稿。

4月18日,我第一天独立采访,由于线索不好,没有成果。

4月19日,我早早来到报社,走到大门口同事给我一条线索,三言两语描述了采访思路,让我马上去采访。我不敢怠慢,马上打车去丰台区采访,完成了报道《丰台一非法幼儿园被封 200余幼儿面临入园难》,这是我独立采访、独立写作的第一篇稿子。我实习五天就独立署名发稿应该是打破了部门实习生的独立发稿纪录。

4月20日,我写了两篇报道,第二天都见报了,感到非常欣慰。独立采访的第一个礼拜,我就独立发表了5篇新闻。

在接下来的几个星期里,我平均每周发表5篇稿件,5月2日—8日一周发表7篇稿件。在机动部实习期间,我周末基本不休息,只要有任务就去采访,时刻准备着战斗。

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我明显感到我的新闻敏感、采访能力、社会活动能力、新闻写作水平都得到了提高。

车祸、火灾、爆炸、多种事故造成的死伤、纠纷等社会矛盾是机动部新闻的主要选题,采访、报道这样的新闻是非常锻炼人的,它考验记者突破现场进行采访的能力,也磨炼记者的职业意志。

接到新闻线索后,首先要找到它的新闻价值,准确地判断新闻价值是做一条好新闻的开端。做新闻的过程中最关键的就是采访,采访要真实、准确、全面,采访扎实写稿才能顺利,有时候大量的采访就是为了新闻中的一句话,而这一句话足以体现整个报道的质量。

采访完成之后,才会进一步思考如何把新闻写得更好看,写新闻时要从不同的人的角度考虑问题。首先要满足编辑的要求,语言要简洁、严谨,逻辑要清晰,角度要全面。其次再考虑新闻当事人的感受,当事人读完不会认为因报道失实而对自己不利。最后还要照顾读者阅读的心理,要具有充足的信息分量,易读易懂、没有歧义等。写稿时要用到一些笔法,比如不能确认的信息抽象化处理,难以透露的名称模糊化处理,避免使用过于激化的字眼等等。

突发性新闻事件发生后,我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首先观察现场,然后采访当事人、目击者,挖掘事件的焦点,捕捉有趣的行为。突破现场时会遇到警察、事故责任人等方面的阻碍,这就需要采取坚持、迂回等多种方法灵活处理。采访现场后,要采访政府等相关职能部门,了解到官方的权威的说法,完善稿件。

纠纷类新闻事件则不是短时间能够弄清的,通常需要向当事人详细了解情况后才能把握矛盾的集中点,而其中可能牵扯到多方的利益关系,捋清关系并促成矛盾的解决是这类新闻报道的方向。我认为采访纠纷类新闻时要时刻保持中立性,不倾向弱势者也不畏惧强势者。

n 采访经历多 惊心又动魄

在机动部实习两个半月,我采访过大大小小40余个新闻事件,共发表28篇新闻,其中有小稿,也有整版稿件、头条大稿。实习期间,有许多采访经历令我印象深刻:

5月3日,春秀路一工地施工挖断电缆,造成附近酒店和居民区大面积停电。那天上午我还跑到颐和园邮储银行采访,中午刚吃过饭,突然接到主任电话,然后马上赶到现场,观察现场后采访附近居民,在现场碰上了城区电力公司新闻采访部的记者,他为我提供了官方通稿和一些说法,让我的采访很顺利,第二天发表了一个大头条,两篇新闻,事后也得到了主任的肯定。

5月6日,海淀区化工路一女子登上塔吊10小时后被救,该女子登上塔吊是因为工地不给工人发工资,工人讨薪还被工头找人殴打,三人重伤,十余人轻伤。这是我最惊险的一次采访,女子的生命安全时刻令人担忧,我潜伏进工地采访,由于建筑工地是解放军部队的经适房项目,事情非常棘手,后来我被解放军盘查,如果不涉及军方,这条新闻一定会成为我的成名作!当天我工作到半夜12:00,而这一天我几乎没顾上吃东西。第二天,这条新闻还是登上了头版。

5月11日,三十多民工在劳动局门口成功讨薪,这次采访是和带我的老师一起做的,看着民工们在破旧帐篷中饿着肚子心里很不好受,能够为他们讨薪贡献一些绵薄之力很开心。

6月3日,这一天是端午节假期第一天,然而记者不可能完全放假,报纸还要正常出版。当天正式记者放假到郊区聚会,实习记者随时待命。晚上8:00左右,值班编辑通知我有个比较大的新闻事件,新京报和法制晚报都去采访了,让我一定去。事件发生在通州,一男童坠井救援队正在施救,那是很艰苦的一次采访,晚上8点多出发,我独自打车跑到6环边上,两个小时后到达现场,正在施救,采访村民,勘察现场,10点半小孩被救上来,生死未卜,回去跟老师电话沟通,和编辑一起写稿,然后马上拿去付印,折腾完已经快凌晨2点了,这篇新闻后来被评为一等稿件。

6月7日,我在全国率先报道了希望工程激励行动网络刷票事件,引起国内许多媒体关注,中新网、新华网、腾讯网、人民网等网站纷纷转载,人民网、凤凰网都发表了针对此事的评论。《“激励行动”网络评选遭遇刷票》登上了热线版头条,这篇新闻被报社内部评为一周好新闻,评语是:一篇很不错的热线稿,采访也很扎实。

6月9—12日,在通州暗访地沟油4天,这个黑窝点易守难攻,从远处用望远镜勘察,上山用镜头狙击,夜里开车跟踪……种种手段用完后仍未见成效,最后我们伪装成排水集团工人进入了黑窝点,恶心的场景触目惊心。地沟油生产链条荫蔽,耗费时间精力,我实习结束这个暗访还没有结束。

……

两个多月来,我在北京各地跑新闻,近的有朝阳、海淀,远的有通州、丰台、顺义、昌平,几乎跑遍了北京的大街小巷。

所有这些采访经历使我深刻地认识到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也看到了激烈的社会矛盾。采访中我看到了中国社会的众生相——抗拆者声嘶力竭的呼喊、讨薪者无助绝望的表情、上访者诉苦无门的哀叹、执法者无情暴力的行为、工作者谨小慎微的态度、责任人事不关己的语气……都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他们的态度和行为是当今中国社会的真实景象。我常用“活不起”来形容底层百姓的生活状态,国家的弊端如此之多,才让民生如此多艰。

对社会底层人民同情之余我对他们的感情还有恨与怒。我恨那些刁民,他们为了自身的利益不择手段,希望利用媒体达到自己的目的。我怒那些愚民,他们没有文化,更没有法律意识,在自己权利被侵害之前没有权利意识,事发之后又不知诉诸什么渠道解决问题,真是可悲可叹。中国的民主道路,是何其漫长。

社会的贫富差距巨大,从频繁进出高级酒店到深入百姓中采访,我意识到金钱已经主宰了社会的大部分,主宰了人心。在这个物欲横流、利欲熏心的时代,良心和道德显得尤为宝贵。我希望我能永久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金钱等诱惑左右。

采访恶性的新闻事件对还在大学校园里的我而言是一个挑战。大学是美好的,如天堂一般,无忧无虑,可以享受丰富的精神生活。社会是复杂的,采访多在和社会的阴暗面打交道,这并不能让人感到快乐。我很快适应了这样的工作,心理承受能力也在逐渐增强,力求冷静地面对一切。

采访能够让人感到责任感和使命感。当完成一个报道时,心理会产生一种满足感,它增加着自信,让人感到工作是有意义的。所以,记者的工作是有意义但缺少快乐的。做记者的心理通常越来越阴暗,这需要自我进行心理调节。

见过很多恶性的社会事件后,我觉得我的心理素质提高了,控制情绪的能力增强了,这对今后工作和做事是有帮助的。

另一方面,社会的阴暗面也在我的心中留下了创伤,我很难再像学生一样觉得社会中大部分还是美好的,大部分人是善良的,这种心理创伤需要慢慢平复,但愿我还能像学生一样充满希望地看这个世界,心理健康还是很重要。

n 感受北京 思考人生

在北京生活,压力大于武汉,更大于我的家乡锦州。生活压力绝大部分来自高昂的房价,房租占据了我花销的大半。十几平米的房子每个月的房租都在一千以上,可以称得上是寸土寸金了。

初到北京,正赶上国八条、京十五条的出台,限购的政策已经让人不快,而由此推动的房租上涨就更令人不爽。并不舒适的居住环境难以让人身心舒畅地投入工作,但问题是工作首先就是为了解决居住问题。所谓为梦想而奋斗,恐怕在很多人心中早已转变为现实的为房子而奋斗了。

高房价是显而易见的,高物价也在每天潜移默化地降低人们的生活水平,这从每一次购物中都能体会到。就如一位同事所说,请朋友到高档餐厅吃饭前都要咬断后牙床。让我自豪的是,我在北京逐渐学会了自己炒菜,样式繁多并且味道可口,看来人的很多本领真是逼出来的。

再谈交通,北京的公共交通虽然发达,但这是城市交通畸形发展的结果。打车费、停车费、加油费、燃油税上涨,尾号限行,购车摇号,贴罚单等种种措施都在力图限制城区内机动车数量。四通八达的地铁、密密麻麻的公交兴盛起来,但限制的结果是地铁、公交里无时无刻不挤满了人,挤地铁和公交上下班是这座大城市里的小职员无奈的选择。每逢早晚高峰看到密密麻麻的人群快步涌向地铁时,我都会感到巨大的压力,更多是精神上的,选择了这样的生活,那么任何人都只能随波而动。

我在北京也逛过很多景点,如故宫、北海、什刹海、颐和园、鼓楼一带、798艺术区等等。但我认为,所有景点都过于商业化,消费主义的大潮正淹没这座以悠久历史文化著称的城市。在现有的文化现象中,我看到更多的是伪装的明清文化和恶搞的红色文化,而这些还往往披着商业的外衣。很难说这座城市有什么韵味儿了,当一波又一波的旅游团涌进时,我闻到更多的是金钱的铜臭味儿。

在北京生活和工作,很难让人感到幸福,这座城市不属于市民而属于权贵。每次打的由南向北行驶在国贸桥上,看到壮丽雄浑的CBD,望着桥下的大运河,我都惊叹这景色的美妙。然而,那左边的中国大饭店,那右边的央视新址,不正是钱与权的象征吗?北京的贫富差距很明显,富人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穷人却拼尽血汗只为了活着。

在北京生活的人,有着华丽的名声和外表却也有说不出的苦涩,既然选择了北京,就要甘心地奋斗下去。

在毕业之前,我体验到了在一线城市生活的困难,这让我认真思考人生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