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围城》前,不得不先说一下钱钟书先生。钱钟书先生是一位饮誉中外的知名学者和作家。钱老以其学贯中西的博学、风趣、睿智的作品和语言、淡泊宁静的人格,久享盛誉于中外文学界。钱老以幽默诙谐的语言创作了他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围城》。《围城》可称得上是一部传世佳作。隽永而悠远的行文,深刻剖析了当时灰暗社会的虚伪与丑陋,述说着一群知识分子的喜与乐,得与失……
所以,在这里给钱钟书先生深深地鞠躬。
儿时的我,听到围城没有一点好奇,反而有点可笑------城还用围吗?无知的我在无知的思想里走过了那段无知的时光。当高中重新看到《围城》时,觉得这里面大有可观。所以在以后看到围城这两个字时,神经就特别敏感。从那时,我慢慢靠近我记忆中的那个围城,想一探个究竟。今天我就简单说说我模糊的认识吧!
当现实践踏着梦想的时候,我不敢再有梦想了,哪怕只是那痴痴的白日梦;当生活跳进了围城以后,你就会拼命地想逃出来。但是,当你逃出来的时候,你又会莫名的感到围城的四周散发着的引诱你的气味,上面流光溢彩,无比神奇。于是,你又想:我这次进去,是不是里面变了------变得犹如世外桃源,空中花园了呢?所以,你毅然决然地又一次拼死拼活爬进了那个所谓极乐世界的围城。
然而------
眼前……心里……
梦想……现实……
无知的人们在一次又一次地希望又失望,希望又失望,周而复始,直到最后连奢望都没有了,幻想也没有了,剩下的一切只有绝望。这个时候,你才想到那个时间落伍的计时机无意中包涵对人生讽刺和感伤,深于一切言语,一切啼笑。
在有限的自由里,无知的人们从城外挤入城内,又从城里爬出城外,周而复始……在这个活动半径并不大的圆里,以自己为中心总是找不到可以栖息的地方。所以,许多人在来来往往中被掩没了。而身后的那些无知者,踏着灵魂,踩着被垫起的地球,还信脚走着,影子被彻夜不睡的路灯一盏盏地递交着。他们无法摆脱脚下,只能毫无打算而很有兴趣地在那一片极小的天地里信步。
一波又一波的闯进来,一波又一波的逃出去,这毫无保留地都赐给了那个在一系列围城中幻想的方鸿渐。唐晓芙不愿嫁给他;想嫁给他的苏文纨又不是那个意中人;先前只有几天交往的鲍小姐也只不过是一朵浮云;而那个连自己都不知道的许小姐(就是所谓的那个妻子)压根就没再方鸿渐的记忆里荡起涟漪(文中的一切只不过是搪塞现实罢了)。最后讨了个“千方百计”要嫁给自己的孙小姐,但最终还是走了。这些来的没有一点征兆,走的也一样很突兀。方鸿渐没有一点时间来回忆或是来珍惜。这也不正是那句话吗------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
这一切,对方鸿渐,就如瞧着阳世的乐事自己插不进,瞧着阳世的太阳自己晒不到。
而这些所谓的爱情或叫婚姻,就好像荷叶上泻过的水,没有留下一点痕迹。
无疑,这些大有绝世佳人一顾倾城,在顾倾国的国度的女子,方鸿渐希望都进来,不要再逃走。然而现实总是把梦想毫无保留地践踏的面目全非。------方鸿渐的爱情或是叫婚姻------不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围城吗?而且这身陷围城的意义也就不言而喻了。无奈时,聊以慰藉自己冰凉的心也不过是佯装不曾来过这儿一样,是多么的无力啊!什么说赵辛楣如果娶了苏小姐也不过尔尔,又说什么结婚后就会发现娶的总不是意中人。当然,这些话都很对,可是他终究没有娶到意中人,终究没有踏入那个渴望已久的围城,所以说这些只不过是聊以自慰的话语,那样的苍白无力。
那些死掉的自己埋葬在记忆里,立碑志墓,偶一凭吊,像对那些一顾倾城,再顾倾城的绝世佳人的一番感情;那些被路毙的不去收拾的自己,让它们烂掉化掉,给鸟兽吃掉------不过始终消灭不了,譬如向爱尔兰人买文凭的自己。方鸿渐在慢慢感悟着,但是始终没有给自己一片广阔的天地来摆脱这个虚假的自己建造的围城。这些被困在那极有限的围城中的空洞的感悟,只不过是透过了变色玻璃看到的现实,其实和自己在围城中什么也看不到在本质上是一样的。
远别虽非等于暂死,至少变得陌生。回家只像半生的东西回锅,再煮一会才会熟。闯进来的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女子都佯佯不睬地离开了。方鸿渐只能感受着那泪还比血浓得滋味,踱步回那个似曾有过的家。
拥挤里的孤寂,热闹里的凄凉,使他像许多住在孤岛上的人,心灵也仿佛一个无凑畔的孤岛。从此以后,再不会有若隐的白帆,也再不会有失眠的夜。生存的竞争渐渐脱去文饰和面具,露出原始的狠毒。
爱情,是又曲折又伟大的情感,在竞争面前,也可能变得体无完肤。
哲学家说得好:譬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在最后吃。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种人应该悲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他吃剩的葡萄里最坏的。不过事实上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从恋爱到白头偕老,好比一串葡萄,总有最好的一颗,最好的只有一颗,留着做希望,多么好!
当然,以上只是爱情或是婚姻。除了爱情婚姻,除了方鸿渐,还有诸多------追了苏文纨二十年的赵辛楣总也踏不进她的城,之后却仍逃不出娶妻生子的命运,方家上下逃不出封建传统思想这座围城,两任老丈人也逃不出面子的围城。总而言之,文中所有人都有自己心中的一座围城,大多也仅仅是为了一点私立或是一个面子罢了。
事实上,这座无形的围城始终是存在的,只不过钱钟书先生把30年代的这座围城具体化了。让身处另一个世纪的我们看到了城中人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言之凿凿其实也是为了使我们看清我们身边同样的一座围城。生命、生活;社会、家庭;爱情、婚姻……都存在着明着暗斗,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我们的出生就为我们建造起了形形色色不可逾越的诸多围城。我们不会也不可能逾越这座围城,更不能逃避,因为只要我能有生活,那我们就永远处在一座围城之中。我们只有在其中不断拼杀,始终保持着一颗积极的心去创造这座围城里的异彩,让围城中的生活变得丰富。
不要那么天真,走进去,或逃出来,那儿已经换了一个天地,你也已经死了一个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