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惨世界》——一部闻名遐迩的世界名著,它把惨淡荒芜世界中人性的种种改变尽收眼底,让我不禁感叹人性的微妙。它展示的是一卷辉煌的画卷。在这里,整整将近半个世纪历史过程中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都一一展现了出来:外省偏僻的小城,滨海的新兴工业城镇,可怕的法庭,黑暗的监狱,巴黎悲惨的贫民窟,阴暗的修道院,恐怖的坟场,郊区寒怆的客店,保王派的沙龙,资产阶级的家庭,大学生聚集的拉丁区,惨厉绝伦的滑铁卢战场,战火纷飞的街垒,藏污纳垢的下水道。这一漫长浩大的画轴中每一个场景,无不栩栩如生,其细部也真切入微,而画幅的形象又是那么鲜明突出,色彩是那么浓重瑰丽,气势是那么磅礴浩大,堪称文学史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的典范。在书中,出狱后的冉阿让背负着囚犯的身份,饱受着他人的歧视。社会的不公与排斥,一点点的磨灭了他重新做人的希望,改过向善的信心。是慈悲为怀的主教伸出慷慨的,无私的援助之手收容了走投无路的冉阿让。他不仅不计较冉阿让偷他的银器具,反而将那一对银制烛台送给了他并叮嘱道:“答应我一定要把这些钱用到好的地方。把这些银器卖掉,用这些钱让自己过得好一些。”我想,主教比谁都伟大。正是他改变了冉阿让的人生……
再说说一直追捕冉阿让的沙威。沙威生在监狱,母亲是用纸牌算命的人,父亲是个苦役犯。这似乎注定他长大后将会是个“处于社会之外”的人。在攻击社会和保卫社会中,他选择了当olc,来保卫社会。或许是童年的遭遇吧,使得他比一般人要严苛得多。他不苟言笑,心中装着的似乎永远都只是对于这个社会的仇恨。他鄙视一切犯过法的人,心中只有两个词:警戒和监视。
关于沙威的最后一次描述,作者花了两张纸。很长的描写,把沙威最后的心理变化详细的向我们展示了。沙威之死,究竟是因为什么?是他觉得自己违反了作为olc的原则,放走了一个逃犯吗?恐怕不是。那是一种人的自我矛盾。在他做了那么多年的olc生涯中,他头一次发现了原来还有一种执法之外的原则,这与他之前信奉的信仰是不同的。他过去是一个绝对听命于上级的好olc,但是他现在才发现,他的原则在冉阿让面前似乎是垮掉了。不是所有的犯人都是自己所想象的那样。
冉阿让似乎是一把剪刀,剪短了缠绕着沙威的绳子,但是,当沙威被松绑之后,他似乎失去了面对这一切的勇气。当一个人恪守的原则被打破,一个人只能感觉到无尽的空虚,只好向上帝递交了辞呈。
当沙威消失在塞纳河的激流中后,天堂中或许又多了一位天使……
虽然说,这本小说的主角是冉阿让,但是悲惨世界中,不是只有他一个悲剧人物。沙威也是其中一个。一个一生都在追逐自己猎物的猎人,最终放下了那把枪。
也许这就是这个世界的真面目,悲剧一直在上演。但,这世上不止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