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在想,给这个文章起一个怎样的题目。最终发现,还是读后感比较恰当。虽说这种题目已经在我十七年的生涯中被打上了"俗套"的标记,但是此时此刻,却也只能用它来概括这篇文章想要说的话了。

说起雾都孤儿,这部世界名著的威名其实我早有耳闻,但是最终也没有细细的读一下,至于电影,也没有过多的关心。我的很多网友以及现实生活中的朋友们,在填写一些类似于"最喜欢的书"的时候,除了一些比较畅销的通俗小说,最受欢迎的名著便是《雾都孤儿》了。我曾一直不理解,这部书的魅力何在。

这次之所以完完整整的读了这部小说,还是要感谢我们的英语课。第一次听到别人给我介绍雾都孤儿的情节,便深深地为之吸引了。于是下定决心要读一读这部书。由于学业紧张,没有大块时间来完成阅读,整本读下来大概用了一个多周的时间。显然,这比狄更斯创作的时间要少了许多。但是,狄更斯即使花再多的时间在这部书的创作上我认为也是值得的,因为这是一部令我和全世界热爱它的人拍手叫绝的一部奇书。开卷芳菲四溢,掩卷荡气回肠。

人们都说狄更斯是一个现实主义的作家,在他笔下描绘了十九世纪伦敦的黑暗的景象,他的笔墨激起了人们对于下层人民生活状况的关注。他用他写实而又充满了夸张讽刺的笔调,以一个作传者的口吻,向我们叙述了奥利弗·退斯特的故事。

整个小说有这么几点比较抓人。首先,是对奥利弗哭泣的描写。

整部书中,针对奥利弗哭泣的描写很多。哭的原因各不相同,但是却统一的展示了奥利弗纯洁的品性和高尚的人格。一个孤儿,在被邦布尔先生送到棺材铺时,在门口的街上,有一段对于哭的描写,或者是抽噎。具体细节记不清了,但是我清楚的记着一句话"因为我孤独啊……""孤独"是啊,在一个物质都无法满足的年代里,奥利弗却着重强调了"孤独"二字,这是对人性的多么大的褒奖啊!一个孤儿发自内心的孤独埃没有父母,鲜有兄弟姐妹。虽然在救济院里的朋友们又少,吃不饱,喝不足,但这些物质的匮乏又能怎么样呢?如果有一家人和和睦睦的在一起,即便生活拮据又如何呢?即便你富可敌国,但是周围没有一个可以信赖的朋友,那岂不是无限悲凉吗?"孤独",这是一个孤儿发自内心的呼喊,展示了奥利弗纯洁的个性。他没有像世人一样,把自己变得物质,而保持了人性最纯良的东西。

之后是在棺材铺里面,诺亚侮辱了奥利弗的母亲。这次,奥利弗没有哭,他勇敢地站了起来和他决斗。尽管结果是可怜的奥利弗被责打,但是也展现了奥利弗高贵而不容侵犯的尊严。一切苦难他都可以忍受,但是不能忍受人们对他及他的父母的侮辱。"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从他的行为里,我们看到了他的自尊。如今,有多少人为了利益卑躬屈膝,他们丢下了自己的尊严,去追逐那些本无所谓有无的名与利。最终,他们或许得到了他们垂涎已久的利益,但是丢掉了的,却是别人对他们的尊重,是他们做人最基本的尊严。现在看来,这些利益小人的行为,却远远及不上一个伶仃孤苦的孩子!

再一次比较令人印象深刻的哭泣的描写是在布朗罗先生帮奥利弗治好了病之后。那是一种感激的泪水,包含着小奥利弗对布朗罗先生的谢意。他没有什么能够报答的,唯有报以最纯真的泪水。他的心里是那么的善良,他对别人给予他的关怀是那么的渴望又是那么的珍惜。这样的情感,只有那些失去或者之前从未获得过的人才会拥有。很多人抱怨说父母爱他们不够,那是因为他们已经把父母的爱当作了一种习惯。其实,天下父母没有不把自己全部的爱奉献给孩子的,但正是因为这种无私的奉献,让孩子们渐渐对这种爱习以为常,最终还会反过头来抱怨父母不爱自己。对于这些人,我真诚的推荐你们读一读《雾都孤儿》,你会发现,你自己究竟有多么的幸福。因为不曾拥有过这种爱,所以奥利弗十分珍惜他们。以至于到后来被露西收养后依然渴望能够再见布朗罗先生,并且在布朗罗先生回到伦敦的第一刻,奥利弗便激动地前往拜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