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义是什么意思和近义词, 基本解释

    (1).制宜,裁断适宜。《易·恒》:“夫子制义,从妇凶也。”《国语·周语上》:“考中度衷以蒞之,昭明物则以训之,制义庶孚以行之。” 韦昭 注:“义,宜也。”
    (2).制定尊卑之义。《左传·桓公二年》:“夫名以制义,义以出礼。”《史记·五帝本纪》:“依鬼神以制义,治气以教化。” 司马贞 索隐:“鬼神聪明正直;当尽心敬事,因制尊卑之义。”
    (3).即八股文。《明史·选举志二》:“其文略仿 宋 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 清 刘大櫆 《金复堂先生八十寿序》:“惟制义为后学所推奉。” 吴晗 《朱元璋传》第五章:“科举各级考试,专用《四书》、《五经》出题。文体略仿 宋 经义,但要用古人思想行文,并且只能根据几家指定的注疏发挥,绝对不许有自己的见解。格式排偶,叫作制义。”参见“ 制艺 ”。

  • 鱼水相懽的意思, 基本解释

    犹言鱼水和谐。 明 沉仕 《新水令·闺情》套曲:“着甚来繇,晓夜无休,又不是鱼水相懽,胶漆相投。”

  • 余衆的意思, 基本解释

    犹残部。《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受降未尽,而 高湖 、 重连 从东南来,与 铜马 餘众合。”《三国志·魏志·袁绍传》:“餘众伪降,尽坑之。”

  • 既得利益的意思和发音,
  • 诗情画意的意思和发音, 详细解释词语解释shī qíng huà yì ㄕㄧ ㄑㄧㄥˊ ㄏㄨㄚˋ ㄧˋ

    诗情画意(詩情畫意) 


    ◎ 诗情画意 shīqíng-huàyì

    [idyllic]形容自然景色很美,好像诗、画中的境界

    我们来到富有诗情画意的江南水乡,顿觉心旷神怡

  • 诗评的意思, 基本解释

    (1).对诗的评论。 五代 齐己 《寄朗陵二禅友》诗:“ 瀟湘 曾宿话诗评, 荆楚 连秋阻野情。” 宋 陈善 《扪虱新话·诗评乃花谱》:“ 邦翰 抚掌曰:‘吾子此论,不独诗评,乃花谱也。’” 清 查慎行 《过曹希文斋》诗:“ 摩詰 园亭依画稾, 建安 人物入诗评。”
    (2).作为评论诗的一种著作名称。如 宋 严羽 《沧浪诗话》有《诗评》篇; 清 查慎行 有《初白庵诗评》。
    (3). 南朝 梁 锺嵘 所著《诗品》的别称。《梁书·文学传上·锺嵘》:“ 嶸 尝品古今五言诗,论其优劣,名为《诗评》。”

  • 诗门的意思, 基本解释

    诗人之家。 五代 齐己 《招湖上兄弟》诗:“药鼎近闻传祕诀,诗门曾説拥寒炉。”

  • 诗景的意思和发音, 基本解释

    富有诗意的景色,优美的景色。 唐 朱庆馀 《杭州卢录事山亭》诗:“山色满公署,到来诗景饶。” 唐 朱庆馀 《送唐中丞开淘西湖夏日游泛因书示郡人》诗:“空餘孤屿来诗景,无復横槎碍柳条。”

  • 诗官的意思及读音, 基本解释

    古代专事采集诗歌和民风的乐官。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匹夫庶妇,謳吟土风。诗官採言,乐盲被律,志感丝篁,气变金石。” 宋 刘攽 《为人以文章与知己书》:“世无诗官,畏陷诽谤之罪,故不敢露已,时就閒僻,窃寄拊扑而已。”

  • 诗丐的意思, 基本解释

    喻指作诗无自己的新意,只会套袭前人诗作的人。 清 郑燮 《贺新郎·述诗》词:“ 唐 家 李 杜 双峰并,笑纷纷诗奴诗丐,诗魔诗鴆。”

  • 诗道的意思和发音, 基本解释

    (1).作诗的规律、主张和方法。 唐 皎然 《诗式·重意诗例》:“但见情性,不覩文字,盖诗道之极也。” 柳亚子 《胡寄尘诗序》:“虽然,今日诗道之弊,其本原尚不在此。”
    (2).谓作诗之事。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六:“ 薛许州 能 ,以诗道为己任。” 元 刘詵 《作诗能穷人》诗:“穷通信有命,诗道未可薄。”

  • 诗标的意思和发音, 基本解释

    指独树一帜的诗作。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偕计》:“笔耸词峯,竖诗标于 剑阁 ;觚翻文浪,飞翰藻于 锦江 。”

  • 虱瘤的意思, 基本解释

    亦作“蝨瘤”。虱子寄生在肌肤上所形成的瘤。 宋 洪迈 《夷坚丁志·颊瘤巨虱》:“ 临川 人有瘤生颊间,痒不復可忍,每以火烘炙,则差止;已而復然,极以患苦。医者告之曰:‘此真虱瘤也,当剖而取之。’”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虫二·人虱》﹝集解﹞引 徐铉 《稽神录》:“ 浮梁 李生 背起如盂,惟痒不可忍,人皆不识。医士 秦德立 云:此蝨瘤也。以药傅之,一夕瘤破,出蝨斗餘。”

  • 制命的意思, 基本解释

    (1).拟订命令。《左传·闵公二年》:“夫帅师,专行谋,誓军旅,君与国政之所图也。非大子之事也。师在制命而已。” 杜预 注:“命,将军所制。”《史记·郑世家》:“君能制命为义,臣能承命为信。”
    (2).敕命。《北齐书·文宣帝纪》:“德之不嗣,仍离屯圮,盗名字者遍於九服,擅制命者非止三公,主杀朝危,人神靡繫,天下之大,将非 魏 有。”《新五代史·杂传·朱友谦》:“ 末帝 初不许,已而许之,制命未至, 友谦 復叛。”
    (3).掌握命运。 明 李东阳 《急流退》诗:“君有轻士心,臣有制命权。”

  • 制令的意思和发音, 基本解释

    制度法令。《文子·上义》:“昔者 三皇 无制令而民从, 五帝 有制令而无刑罚。”《左传·昭公元年》:“举之表旗,而著之制令。” 杜预 注:“为诸侯作制度法令,使不得相侵犯。”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五:“时国禁书疏,非弔丧问疾,不得輒行尺牘,故 羲之 书首云死罪,是违制令故也。”

  • 诒言的意思和发音, 基本解释

    遗言。《宋书·孝义传序》:“夫仁义者,合君亲之至理,实忠孝之所资,虽义发因心,情非外感,然企及之旨,圣哲詒言。”

  • 沂水絃歌的意思及读音, 基本解释

    谓知时处世,逍遥游乐。语本《论语·先进》:“﹝ 曾点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 沂 ,风乎舞雩,咏而归。’” 宋 苏辙 《送龚鼎臣谏议移守青州》诗之一:“ 沂水 絃歌重 曾点 , 菑川 故旧识 平津 。”

  • 以勤补拙的意思, 详细解释词语解释yǐ qín bǔ zhuō ㄧˇ ㄑㄧㄣˊ ㄅㄨˇ ㄓㄨㄛ

    以勤补拙(以勤補拙) 


    用勤奋补救笨拙,含有自谦之意。 隋 李德林 《<霸朝集>序》:“心无别虑,笔不蹔停。或毕景忘餐,或连宵不寐。以勤补拙,不遑自处。”

  • 以管窥天是什么意思, 详细解释词语解释yǐ guǎn kuī tiān ㄧˇ ㄍㄨㄢˇ ㄎㄨㄟ ㄊㄧㄢ

    以管窥天(以管窺天) 


    亦作“ 以筦窥天 ”。用竹管看天。比喻见闻狭隘。语本《庄子·秋水》:“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扁鹊 仰天叹曰:‘夫子之为方也,若以管窥天,以郄视文。’”《文选·东方朔<答客难>》:“语曰:‘以筦窥天,以蠡测海,以筳撞钟。’岂能通其条贯,考其文理,发其音声哉!” 李善 注引 服虔 曰:“筦音管。”《北史·崔亮传》:“今日之选,专归尚书,以一人之鉴,照察天下, 刘毅 所云一吏部、两郎中而欲究镜人物,何异以管窥天而求其博哉!”《二程遗书》卷十三:“释氏説道,譬之以管窥天,只务直上去,惟见一偏,不见四旁,故皆不能处事。”

  • 依放的意思及读音, 基本解释

    见“ 依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