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存在的不足
 
  与传统资产负债结构及其管理模式相对应,长期以来,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流动性风险是中国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中的主要着力点,利率风险的管理实践起步较晚。当前,中国货币政策当局正在加速推进渐进式利率市场化进程,银行利率风险暴露明显增加,包括市场利率波动所引起的重定价风险、存贷款利差变化所引起的基差风险等都已蕴含在资产负债表的重构之中。而伴随着相关业务创新的加速与融合,不仅利率风险的范畴更加扩大并更易交叉,市场共振也更为明显,与之对照,中国商业银行在利率风险管理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
 
  •  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管理的不足
 
     1.风险计量和产品定价能力较低
 
  及时准确地计量和评估银行账户利率风险是进行科学的产品内外部定价的基础,而后者也是进行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管理的关键手段之一,这有赖于对银行资产、负债和表外头寸的准确定位。目前,中国商业银行整体的基础业务数据质量较低,利率风险管理系统和核心业务系统的自动化对接程度相对不足,因而在透过数据分析衡量银行账户利率风险时具有明显的局限性,精细化管理难以实现。一些资产、负债和表外头寸,如创新型的同业业务和理财业务大多采取场外运作和信息系统外交易的方式,基础业务数据的采集也相应地存在较大困难,部分业务由于不需要风险管理部门提前介入,相关信息在业务部门和管理部门之间的不对称更加明显。加之中国商业银行运用量化模型计量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的范围和水平都相对不高,产品内外部定价依据不充分,不仅无法很好地反映利率市场的波动,也无法发挥其对于利率风险管理的基础性作用,这种不足对于跨账户业务利率风险管理的影响尤为突出。
 
  2.绩效考核的风险传导力度较弱
 
  利率风险敞口控制是进行资产负债管理和表外头寸布局的关键性影响因素之一,也是实现嵌入式利率风险管理的前提,在利率市场化诱致资产负债表重构的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这种风险控制和业务调整相互影响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风险偏好的传导过程,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策略、严谨的内部转移定价机制(绩效考核的手段)等予以实现。然而,整体来看,中国商业银行的绩效考核机制在传导风险偏好、引导风险管理的力度上明显不足,这不仅囿于个别银行治理层和高级管理层对于利润的短期性追求,相对较长的管理架构、未充分再造的业务流程以及业务在账户间彼此跨越与绩效考核政策相互割裂之间的矛盾等都是削弱风险传导有效性和管理规范性的主要原因。
 
  3.主动式的利率风险管理管理工具相对欠缺
 
  一般来说,中国商业银行主要通过调整资产负债表各组成部分的规模和比重以减少利率风险暴露;简言之,资产负债表内被动式管理是利率风险的主要对冲手段。但是从国际同业的经验来看,运用衍生金融工具等主动式的资产负债表外管理也是其缓释利率风险敞口的主要措施;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正在伴随着渐进式的利率市场化进程发生因应性重构,虽然规避利率风险是这种调整的主轴之一,但是其与扩大利润来源的策略目标之间并不能始终保持一致,特别是随着银行风险偏好的提高,利率风险控制的目标将会进一步遭受侵蚀,而主动式的利率风险管理工具就显得尤为重要。这种主动式的管理方式不仅不影响银行自有头寸的配置,在账户准确划分和头寸隔离的原则下,也不易形成交易账户利率风险。由于中国商业银行在金融工具创新方面的能力不足以及个别绩效考核政策对于盈利的过度强调,加之中国金融市场整体不够发达,主动式的利率风险管理的实践基础仍然不牢固。
 
  •  交易账户利率风险管理的不足

 

      1.货币市场定价基准缺失

 
  交易账户利率风险的暴露程度受货币市场波动的直接影响较大,因此无论是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还是持续期缺口模型,对交易账户利率风险的准确度量都首先取决于对利率产品价值的可靠估计。目前,中国商业银行在利率产品定价方面,缺乏统一合理的货币市场价格基准,各商业银行分别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和管理需要采用直接采集SHIBOR、抵质押利率、回购利率和法定基准利率加成等定价方法。这不仅造成各商业银行间的利率风险度量结果无法进行横向比较并使得市场风险偏好的分位度难以确定;而且在相关价格参数出现异常,如SHIBOR曲线长期限点位失真的情况下,利率风险的计量准确性也难以保证;同时,对于跨账户业务而言,市场定价基准的缺乏将对异端资产或负债的定价产生影响,并有可能因此诱发道德风险。
 
  2.金融市场深度不足
 
  客观的看,中国金融市场整体尚不完善。以利率风险较大的债券市场为例,三大问题影响了市场深度,也制约了利率风险管理的灵活性。一是市场处于割裂状态。银行间债券市场、柜台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并存,债券跨市场流通的效果不彰,这使得商业银行无法通过跨市场的资金运作实现利率风险的对冲。二是市场结构不平衡。一方面,债券品种结构不均衡,固定利率附息债券较多,零息债券、浮息债券相对较少;另一方面,债券期限也相对单一,1年以下与10年以上债券品种很少。这不利于形成健全的利率期限结构,也不利于商业银行通过合理的产品布局和账户规划以规避利率风险。三是市场流动性不足,一些债券品种交投不活跃,换手率低,交易量波动性很大,这加大了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波动情况下的操作难度。此外,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还较为初级,新兴和复杂的金融衍生品相对欠缺,如上所述,商业银行无法在境内市场通过利率远期、利率期权等衍生产品进行利率风险对冲,从而制约了商业银行防范、转移和化解利率风险的能力。
 
  3.主动把握市场节奏能力较弱
 
  交易账户簿记的业务以交易为首要目的,从中国商业银行交易目的的动向来看,交易群体性和市场一致性的轨迹过于明显,各商业银行主动把握市场节奏的能力较弱。在应对因经济周期和金融市场震荡而引发的利率波动时,各商业银行一般一致性地采取了方向相同的交易策略,而具有前瞻性地提前主动把握市场节奏进行利率风险对冲或充当逆市交易对手方的交易行为相对较少。当商业银行针对利率风险整体性地采取某一交易行为,或者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如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等分别进行相同的市场交易行为时,利率市场的波动性被明显放大,市场共振环境下的风险捕获能力则明显下降,“6﹒20钱荒事件”就是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