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只有学会表达自己,才能进行信息交流,了解别人,被别人了解,才能融人他所处的环境中,不被孤立。这样才能减少学生的挫败感,形成健康的情感疏导方式,建立人际交往的自信。这不仅对于学生现阶段的身心成长很重要,对以后学生步人社会也至关重要。下文是沪江小编就培养小学生表达能力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对小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有所帮助。

  一、前言

  学生阳光般的生活需要表达自己的一种能力,所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就是培养他的生存能力。小学生要学会熟练运用母语进行交际,最为基础的则是说话,也就是要有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语言表达是与他人交流思想、表情达意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学生将所学知识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也是一个由内化到外化的过程。

  二、学生表达能力的现状

  学生入学时,表达愿望极强,但随着年级的升高,同一个班级的学生表达能力参差不齐。听力有差距,表达的能力就有相应的差距,阅读能力有差距,表达能力也有相应的差距。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与书面表达能力就像一个人的左脚与右脚般密切关联,相互牵制,相互协调,步履协调一致了,走路就轻松自如了。

  三、指导学生习作与生活相结合

  打破常规教学,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实际水平出发,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一些有趣的情境,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走进大自然,用自己的切身感受,写出具有时代气息的作品来。

  由于学生的生活面比较窄,活动领域不宽广,出了家门就进校门,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少,视野不开阔,导致对周围事物、生活了解的都很少,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都得不到有效的发展。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这就要求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思维思维能力,有序地组织已有的知识,来构思自己的习作,不断提高习作水平。而那种依赖大量地背范文、套模式,期望通过模仿提高写作水平的方法是行不通的,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了思维训练,没有开拓习作思路。只有在思考中获取灵感,才能做到思如泉涌、下笔有神、笔奕生辉的境地。例如,在训练写景的习作时,我带领班里的同学,走出校园,走到景区,走进田野,让学生尽情地感受周围事物的美丽。正如有人说:美到处都有。只是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实践证明,适当地带领学生走出校园,不仅是让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广泛接触社会,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学会观察社会、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逐步提高自己的写作自信,提高写作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写与说必须兼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对人脑思维的一种激发,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听一些感兴趣的故事,听完这些故事以后,让学生复述这些故事,看学生中哪一个说得最好,记得最快。

  1、 在识字教学中培养说话兴趣

  教师在教生字的过程中可经常让学生模仿着进行口头练习。如:学习了“热爱”这个词后,我让学生把“热爱”放在句子中间,再把这个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和末尾各说一句话。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说的兴致很高,而且组织语言的能力得到了初步培养,在说话过程中又加深了对这个词的理解,可谓一举三得。

  2、在看图中培养说话兴趣

  图画是打开学生话匣子的钥匙。学生看到图画,眼睛一亮,一下子又想起了自己生活中类似的情景。想说的话太多,同学们的小手像雨后春笋般举起来。

  3、续编故事激发说话兴趣

  这一方式侧重培养学生想象说话的能力,根据课文所讲的内容,把故事继续讲下去。

  4、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激发表达兴趣。如:开展班队活动时组织辩论赛,开展各种班级活动前的讨论活动,等等。

  五、选材贴近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

  在现行教材的口语交际中,部分交际内容与农村小学生的实际生活环境有很大差距,对农村学生而言是缺乏真实性和实用性的。如《有了电脑,还要花功夫练字吗》,《超市购物》等,农村学生面对这些生疏的题材,当然觉得无话可说。因此,教师最好针对农村的生活环境,另行设计一些口语交际,让他们在乡村的田野,花草树木等常见事物中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从而激发他们的说话欲望,并就此展开交流。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尽力鼓励学生,在课外多留心观察身边事物,与此同时,用心去探索,去感受生活中的一切。

  课内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创设情景,通过互相交流,互相评议,使学生对熟知的事物畅所欲言,激活口语交际的课堂气氛。如:乡村的树木特别多,秋天到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采集各种各样的落叶,用不同的叶片贴成画,然后以《树叶粘贴画的制作过程》为题,说作画的过程,介绍贴画时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春天到了,让学生到田野里去,搜集自己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整理好,编成小册子,在班上交流。使学生在紧贴生活的口语交流中培养听和说的能力。总之,如果选题贴近生活,学生对交际内容有了细心的观察,有了自己的亲身体验,有了丰厚的生活积累,学生就会带着浓厚的兴趣主动去交流,自然就有了可说的内容。

  六、克服自卑,培养自信

  自信心是直接影响小学生学习的态度和学习的努力程度的重要因素。有的学生说话情绪紧张,不知所措,原因是他们不够自信,害怕犯错,担心同学笑话。教师在课堂上要鼓励他们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要和蔼、亲切地鼓励他们,或引用一些小笑话活跃课堂气氛,建立民主氛围,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对于声音小、老低着头的学生,教师不要老说“大声点”,而要侧耳倾听,及时肯定对的,纠正错的,之后鼓励他:“说得真好,要是声音大点就更好了!”要多表扬多鼓励,激发学生参与口语交际的兴趣。“从骨头里挑出肉来”,就是说最差的同学也要适当地给予表扬。

  七、创设情境,激发说的欲望

  新大纲在口语训练上提出了“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一年级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受情感因素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要根据儿童心理特点,巧妙地创设各种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的情景,让学生对口语产生兴趣,不吐不快。

  1.实物创设情境

  与文字相比,直观形象的实物给学生带来了视觉的冲击,能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利于学生观察。

  2.活动创设情境

  古代教育家朱熹说过:“教人不见情境,必不乐学。”设计一些有趣的、主体鲜明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动手、观察、想象、创新,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

  3.表演创设情境

  小学生天生好动好玩,“扮家家”是他们最爱的游戏,表演情境既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又能使学生进入交际情境。

  八、善于发现,拓开说的语境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尤处不在,无时不有。”关键是教师要善于发现,并带领学生去思考、去讨论、去感受。如这段时间正处冬季,我要求学生利用双休日。到郊外去走一走、看一看,到公园里、大街上,去感受冬天来临的气息。星期一专门利用一节课组织他们交流自己的见闻和感受。学生有丰富的素材,发言十分踊跃,描述得生动而形象。接着我又指导他们把看到的、听到的、想说的用笔写下来或画下来,然后让他们自己读读看看,修改修改,让学生逐步学会怎样把话说明白、说准确,同时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以上沪江小编分享的培养小学生表达能力的方法就到这里了。总之,小孩子是未来的希望,祖国的兴盛寄托在他们身上,对他们各种能力的培养是极其重要的。只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多给学生机会,激发其表达的欲望,把握契机,有步骤地进行指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写作表达能力等各种表达能力都会有很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