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是学生的必修课程,也是学生最难学习的课程。使学生学好数学这门课程,只靠教师认真的教导是不够的,学生也应该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那么如何辅导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呢?下面沪江小编结合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经验来提出一些效果比较好的方法。

  一、正确引导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在讲解数学课时,在认真教导的同时,也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认真学习,积极思考。小学生的学习对兴趣要求很高。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讲解时,要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设计出有趣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学习。例如,在讲解“整数的乘法及应用”这一章节时,其中有一道例题为:小红在游泳池游了4个来回,她一共游了400米,问这个游泳池的泳道有多长?这个例题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问有没有同学去游泳池游过泳,如果有,根据例题的类型,引导性地提问学生游了几个来回,游了多远的距离,游泳道有多长等一些问题。然后提出例题,小红在游泳道上游了4个来回,就是在泳道上游了4×2=8个泳道的距离,然后根据泳道距离=游的长度÷游的道数解答这道题,最后结果为泳道长度是50米。

  二、一题多解使学生自主探究

  在小学的数学问题中,有很多题目可以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解答,只因为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有限,所以教材上只写一种方法。教师可以利用题目的这个特点,设计出可以开发学生思维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小学生的好奇心是非常强烈的,教师在课上讲解数学题时,用一种方法将题目讲透,让学生充分理解题意。然后提出题目还有一种解答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例如在讲解“有余数的除法”时,要把课本上的余数除法定义和性质给学生讲明白,再讲解例题:在一道除法算式中,商是5,余数是6。那么除数最小应该是多少?此问题考查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总是比除数小,除数的最小值应该是余数的大小再加一,根据这个性质解答这道题即可,除数最小是6+1=7。所以此题答案为7。应用万变不离其宗的解题方式,有效地解答此类问题。

  三、因材施教针对性教学

  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是许多教育工作者一直研究探索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但是因为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差别,很多正确的教学引导并不能达到相应的效果。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措施,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根据学生的成绩培养学生,分层指导训练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由于一个班的同学的认知能力和学习水平不同,因此,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对每一位学生进行分层次的指导训练,全方位地辅导所有学生。例如,在“比较数的大小”的学习中,同一种习题列出三类题型。第一种“在○中填入>、<或=:365○356或者521○512”,这类题型让一些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学生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种题目“比较以下数的大小:365、356、521、512”,此类题型是给一些中等学生,最后一种是“比较重量的大小365克、356千克、521克、512千克”,这类题目留给学习较好的学生。教师通过不同的题目给不同的学生设置行之有效的训练学习,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的学习标准,提高学生的信心和学习质量。

  四、分组教学使学生团结合作

  对于小学生的教学,不能仅注重学习成绩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学习方法的深入。自主学习方法深入人心,在注重学生学习成绩进步的同时,培养学生掌握一个高效的学习方法。为学生互助交流提供空间,形成一个好的班集体氛围,让学生团结合作、互帮互助。分组进行教学给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老师也要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好的学习方法,不能仅仅依赖学生独立学习的兴趣进行教学,必须培养团队意识,鼓励学生和同学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在班上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风气。老师要在课堂上应用良好的教学方法给学生沟通交流的机会。例如,老师给学生提供一些可以让学生互助交流的习题,给学生一个长方体的教学器材,学生分组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学生在组内分工合作,有的同学测量,有的同学计算。老师起到的仅仅是引导作用,给学生一个自主的课堂,老师突破自己传统的教学模式,重点不放在“教”,而是答疑解惑。学生做课堂的主人,通过小组比赛增强竞争意识和团队意识。新的教学研究模式不断涌现,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深得人心,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注重的是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师有责任和义务深入研究新的教学模式,好的启蒙思想教育对学生的学习很重要,让学生深入自主学习中。不能仅仅注重知识教育,还要注重素质教育,这对于学生形成好的学习方法尤为重要。每一位老师为了学生的未来深入研究发展小学自主学习教育,为学生成才开拓一个好的未来。

  上述是沪江小编结合经验总结的比较实用的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方法,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助广大教师和学生充分掌握小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知识能力的提升,让学生更加自由地学习相关的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