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中,奥数学得好的孩子并不多。实际上,小学生奥数学习过程中是有一些规律可以遵循的,把这些规律研究透了,对孩子学奥数是一个不小的帮助。今天沪江小编就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奥数学习规律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第一时期,初步接触期(1-2个月)。

  孩子初步接触奥数后,见识到了一些比课本上的数学更为灵活的思维方式,解题方式,会觉得还蛮有意思。对课本上的学习,会有一定的帮助。

  第二时期,停滞期。(2——3个月)

  学习奥数2-3个月以后,持续时间可长可短。这段时期是学习奥数特别困难的时期。如果是四年级来了才开始进行学习的孩子,停滞期出现的早,持续的时间长。

  停滞期的主要表现就是,孩子上课的时候还是能够听得懂的,但是回家以后练习做的并不理想;或者回家练习做得尚可,可是一到综合性的测试就不行。兴趣减退。以前学的东西偶尔还会出现反复,甚至是忘光了。

  出现停滞期是学习奥数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主要原因在于没有采用适合个人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

  当出现了停滞期的时候,不同的孩子和家长做出的选择是不同的。有的就选择不再学习了;有的则选择继续坚持学下去,但不改变学习方法;有的会改变学习的方法,建立好的学习习惯,从而迅速的摆脱停滞期。

  为了突破停滞期,孩子们至少需要掌握和建立以下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第一条,复习的习惯。也就是将老师在课堂上讲的东西再琢磨一下。做到有所回顾。特别是典型的思路,典型的方法,一定要理解,掌握。

  第二条,练习的习惯。每个部分的学习必须配以一定的练习跟进,掌握。

  第三条,阶段回顾的习惯。每隔一定的时间,对前一阵子所学的内容进行一次回顾。可采用做测试的方式进行。

  第三时期,短暂提升期。

  因为在奥数的学习中,会为了参加某些比赛进行总结复习提升。这个时候会把过去学习的东西进行一番总结复习,练习量也有相应的增大。这个时候孩子在解题能力和对知识点的把握上会有一个短暂的提升。

  第四时期,稳步提升期。

  对于一些已经适应了奥数学习规律和特点的孩子来说,会慢慢进入良性循环。良好的做题的效果带动进一步练习和思考的乐趣与动力。练习的扎实,思考的深入,又带来进一步好的成绩和效果。

  经常有家长反映,也知道做题的重要性,但是孩子就是不肯做啊,或者说没有兴趣。

  其实这是一个左右脚的问题。兴趣分为短期和长期的。前者就是我们说的第一个时期,孩子一般来说会有一点的兴趣。但这种兴趣是短暂而高涨的。只有当他从学习当中收获了成功的时候才会形成持续和稳定兴趣。那么学习当中成功是指什么呢?

  主要是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自己觉得自己会,解答问题的成功率比较高。第二种情况是得到了奖项或者周围人的肯定。例如比赛拿奖,校内竞赛拿奖,校内的能力题做的比较好了。老师同学家长都反映他进步了,等等。而成功的功夫又在平时,考的是日积月累。

  所以成绩和兴趣,很多时候是一种互为因果的关系。有了好的成绩,兴趣才浓厚;有了兴趣,才愿意深入刻苦的学习,从而收获好的成绩。就好比人走路,之后左右脚轮流迈动。如果我们希望“兴趣和成绩”同时出现的话,那么就好比人走路同时迈两只脚,只能摔出去了。同样的道理,两只脚一只脚也不肯迈出来,也只能站在原地不动了。

  也许有家长问了,那么到底如何迈出第一只脚呢?有两个阶段都是好的时候。第一个阶段就是我们前面谈到的初步接触期(1-2个月),这个阶段孩子有一定的兴趣,规范他的学习习惯,这样入门后,学得还不错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第二个阶段就是停滞期。在停滞期期间,不断的积累,坚持做该做的事情,在日积月累之中,必然迎来“自己都觉得自己进步”了的时期。

  能够把奥数学得还可以的孩子,并不多。因为以上的道理是浅显的,明了的,而能够坚持做下来的,总是少的。当我们学得不好的时候,又容易把原因归结为孩子天赋不高,或者老师教的不好。虽然这些原因都是客观存在的,但是作为个人能够做的确实采用合适孩子的方法进行学习。

  上述内容就是沪江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奥数学习的几个规律。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掌握了奥数学习的规律,就需要我们在不同时期做出一些调整和努力,这样才能持续不断的进步,在奥数学习上有所斩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