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中表意境的术语

雄浑、雄奇、壮阔、瑰丽、恢弘、深远、苍莽、苍茫

幽静、优美、静谧、清新、清幽、恬静、恬淡、明丽

孤寂、萧瑟、荒凉、凄凉、衰败、凄清、冷寂、悲凉

雄浑壮阔、雄浑壮丽、雄奇阔大、雄奇瑰丽、辽阔苍凉

宁静恬淡、清新明丽、清新自然、清新幽美、清幽明净

恬淡闲适、闲适自然、清幽脱俗、空灵蒙胧、生机盎然

孤寂冷清、萧瑟凄凉、萧瑟苍凉、凄凉冷清、冷清悲凉、

荒凉颓败、衰败凄凉、衰败悲凉、悲壮苍凉、惨烈悲壮

四、古典诗歌中的形象

形象人物形象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抒情主人公(作者)

景物形象诗中描写的画面

事物形象具有象征的事物

人物形象不慕权贵,傲岸不羁“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寄情山水,归隐田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矢志报国,慷慨愤世“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友人送别,思念故乡“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献身边塞,反对征伐“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追求爱情,爱恨情长“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景物形象朦胧湿润的早春图。“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洋溢希望的夏景图。“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绚丽热烈的晚秋图。“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日暮山雪严冬图“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苍凉悲壮的边塞图“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空灵恬淡的山景图。“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自由和谐的游仙图。“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昔盛今衰的对比图。“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安适祥和的村居图。“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事物形象(参见意象)

五、语言风格

清新自然“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雄奇奔放“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缠绵婉约“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沉郁顿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流畅明丽“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委婉含蓄“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平实质朴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六、表达技巧

表达方式

记叙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议论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描写 手法角度 正面描写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侧面描写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白描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动静结合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化静为动 “春风又绿江南岸”

化动为静 “遥看瀑布挂前川”

以动衬静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点面结合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面)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点)

虚实结合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空间角度 上下远近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俯视仰视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感知角度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抒情 直接抒情“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乐景衬哀情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哀景衬乐情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借物抒情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借古抒情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用典抒情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表现手法

想象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联想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象征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抑和扬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扬)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抑)

衬托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渲染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化用 “一唱雄鸡天下白”源自李贺“雄鸡一唱天下白”

对写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起兴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褒与贬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

修辞手法

比喻 形象生动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借代 简约含蓄 “门前冷落鞍马稀”

比拟 形象丰富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夸张 突出强化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反问 加强语气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设问 引人思考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对偶 整齐节奏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双关 含蓄丰富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对比 鲜明突出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通感 形象联想 “红杏枝头春意闹”

叠词 韵律强调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互文 互文见义 “秦时明月汉时关”

结构形式

起承转合

伏笔照应

重章叠句

起承转合示例说明

唐·李绅《悯农》

锄禾日当午,起写劳作的辛苦(以写景状物或议论直抒胸臆开头)

汗滴禾下土。承写辛苦的程度(承接上文进一层描写或深发)

谁知盘中餐,转由劳动转餐桌(结构上跌宕和思路转换,由事景情及理情人)

粒粒皆辛苦。合回答点明主题(以景或情或理收束全诗,卒章显志,点明主题。)

起的作用 点题明旨 “咸阳城西楼晚眺(诗题)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州。浮云

统领全诗 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首句“一上高楼”点题,“愁”

奠定基调 字统领全诗,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

托物起兴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烘托渲染悲凉气氛。

烘托铺垫 “黄河远上白云间”,衬托了“孤城”的死寂与荒凉。

渲染映衬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重叠山楼引出无休止的歌舞。

状物叙事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

描景铺陈 灯花。”勾勒了约客时散淡悠闲的坏境。

提供背景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交代时间、背景和状态。

承的作用 内容上承 “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方。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未用”

接加深结 句承爱局方而不用较胜负;“那能”句承爱弦直而不用来弹乐曲。

构上承启 “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 萍。”“聚散匆匆”,承上文“聚”,启下文“散”。

转的作用 结构上承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

启内容上 觅封侯。”第三句是转,看见“杨”柳转“喜”为“愁”。

由叙事描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

写转入议 问鬼神。”第三句是转,有对汉文帝求贤若渴的叙述转到对其爱惜

论抒情 人才虚伪的批评。

合的作用 卒章显志 以景结“高高秋月照长城”,以“秋月”烘托浓浓边愁。

抒情言志 以情结“不及汪伦送我情”,直抒胸臆。

说理 以理结“只缘身在此山中”,阐发哲理。

伏笔照应 首尾照应 “大江东去”与“一樽还酹江月”。

扣题照应 “丞相祠堂何处寻”扣《蜀相》。

前伏后应 后句“寄书长不达”照应前句“无家问死生”。

重章叠句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强化内容,具有音乐美。

七、语言变形 词的变形

成分省略

词的变形 名词作动词 “朱雀桥边野草花”长满野草野花。

形容词作动词 “山光鸟性,潭影人心。”使动。

形容词作名词 “知否,知否?应是绿瘦。”

动词用作使动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劝君饮酒。

句的变形主语后置 “芳草萋萋鹦鹉洲”,实即“鹦鹉洲芳草萋萋”

宾语前置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实即“香雾湿云鬟,清辉寒玉臂”

主宾换位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实即“黄花报霜信”。

定语挪前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实即“遥望孤城玉门关”

定语挪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实即“锦官城花重”。

状语后置 “桃花依旧笑春风”实即“桃花依旧(在)春风中笑。

成分省略 词简意丰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实即“(闻)鸡声(出)茅店(见)

留下艺术 残月,(上)板桥(见)秋霜(上)(留下)人迹。

想象空间

基本题型

提问形式

直接回答型(无需分析)

开头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2015重庆卷)答:观看山水时悠闲自得的心情。

诗中描写了春雨后的哪些景象?(2015天津卷)答:土涤净、紫烟渐散、雨过日丽······

末尾两句中的“悬崖”“崩坼”分别指什么?(2015重庆卷)答:指倒映江中陡峭山崖······

分析回答型(需分析答题)

问中无限定条件

三四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2015福建卷)

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2015山东卷)

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2015四川卷)

问中有限定条件

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2014湖南卷)

第二联写景精细,请简要分析。(2015福建卷)(从如何写景角度答题)

下阕画线句借雨抒怀,生动形象,请加以赏析。(2015上海卷)(从借物抒情的角度答题)

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2013广东卷)(从表达技巧运用的角度答题)

请结合“小乌巾”典故,谈谈末两句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2014北京卷)(借典抒怀角度)

问题中的几个概念

炼字型 步骤一释义(表层意与深层意)

步骤二方法(比拟、通感、化静为动等)

步骤三意象(结合诗句联想想象画面)

步骤四意境(根据意象概括出氛围)

步骤五情感(结合全诗分析出情感)

步骤六作用(点题、总领、过渡、照应等)

赏析举例

秋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结合全诗赏析“凉”字。

步骤一既写天凉又写心凉,

步骤二通过感觉写月,由床上之月过渡到天上之月,

步骤三月光下的床铺、梧桐溢满了凄清的凉气,

步骤四营造了凄清孤寂的意境,

步骤五抒发了无眠人的离愁别怨,

步骤六结构上有过渡作用。

赏析句子型 步骤一阐明表层意,揭示深层意

步骤二指出所运用的表达技巧

步骤三概括出意境和思想情感

步骤四指出作用(内容、形式)和效果

赏析举例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刘禹锡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莫言堆案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注: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

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4分)

步骤一用一渠水、数点山、碧松、红药描写了新居环境之美

步骤二写景转换空间(由远及近,由内而外),富有层次;虚实结合(通月朗、待春还)

步骤三抒发了对朋友新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步骤四结构上承“开颜”,具体写开颜的原因

赏析意境型步骤一通过想象联想描述画面,或指出意象

步骤二指出所用表达技巧,概括出意境(氛围)

步骤三分析意境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赏析举例

度破讷沙① 李益

破讷沙头雁正飞,鸊鹈泉②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

【注释】①破讷沙:沙漠名。②鸊鹈泉:泉水名。

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

步骤一全诗描绘了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

步骤二沙漠、大雁,雄浑悲凉,烘托了战胜归来时自豪与乡愁;日出东南,铁衣寒光,

画面壮美,显示军容整肃,暗含军旅生活艰辛,烘托了将士为国献身的高大形象。

步骤三全诗营造雄健悲凉、雄浑壮丽的意境,抒发了戍边战士慷慨悲壮的情怀。

赏析技巧型明确具体技巧

不明确具体技巧

暗示赏析技巧

明确具体技巧

步骤一具体说明如何运用了某种手法

步骤二进一步分析收到了哪些效果

赏析举例

阮郎归·西湖春暮 马子严【宋代】

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

花褪雨,絮沾泥。凌波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分析。

步骤一香红渐稀,是面的描写;花褪雨、絮沾泥,是点的刻画

步骤二勾勒写意,细节传神,点面结合,相互映衬;情景交融,丰富情感内涵。

不明确具体技巧

步骤一明确所用技巧

步骤二具体说明如何运用了这些技巧

步骤三进一步分析收到了哪些效果

赏析举例

晓至湖上 厉鹗【清代】

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 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

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 稍见初日开,三两列舴艋。

安得学野凫,泛泛逐清影。

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

步骤一运用了对比、对偶、视听、空间转换的手法

步骤二折苇对遥山,动有声对淡无影,由近到远,由听觉到视觉,动静结合,且构成对比。

步骤三远近结合,突出景色层次感;动静结合,富于变化;语言节奏优美;意境深阔淡雅。

暗示赏析技巧

步骤 同“不明确技巧”类

赏析举例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唐)

  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

步骤一运用了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用哀景抒哀情)的手法来处理景和情的关系。

步骤二首句触景生情;用春草尽、古碑、苍山晚、烟伴残阳、数里黄沙渲染衰败悲凉气氛

步骤三抒发了怀古伤今之情:悲叹唐王朝国势日衰。

赏析情感型

步骤一分析意象或具体分析能反映思想情感的句和词,如有技巧,需指明

步骤二表达或寄寓了什么思想情感

(注意:联系生活,如贺人新居,要赞美恭维;饮酒,或愁愤,或喜悦,或洒脱。关注诗歌附件(作者、朝代、注释、题干提示),如张元千,宋代爱国词人。分析用典,或向往自比(苏轼与周郎赤壁),或暗喻情感(如高山流水喻知音),或比喻借代(如“东篱”借指田园生活)。

赏析举例

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骆宾王

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

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向?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步骤一通过兰径槐庭之香、谷静山空夏景的描写,透露出诗人脱离樊笼后的轻松与喜悦

步骤二表达了厌倦世俗渴望归隐的情感,突出了对自由生活向往和对高洁坚贞品格的追求

赏析形象型

步骤一用准确的词语概括形象

步骤二结合诗句分析这一形象

步骤三指出塑造这一形象的意义(或用意)

赏析举例

竹轩诗兴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篆:盘香,因盘香曲绕如篆文。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6分)

步骤一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

步骤二竹轩、柴门、狭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洒脱;竹、雪、梅:高雅

步骤三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现在生活的欣赏与满足之感

赏析语言型

步骤一用术语准确概括语言特点(风格)

步骤二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步骤三指出其作用或效果

赏析举例

长干曲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赏析这首诗的语言特点。

步骤一语言朴素自然,明快清新

步骤二采用自问自答的形式描写船家女,通篇口语,不事雕琢,朴素清新,自然明快

步骤三生动的刻画了女子的大胆聪明、天真纯朴的性格。

 

点击国学微课,获取更多的文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