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语文考试中涵盖汉语拼音与汉字、词语、句子、文学积累与运用、口语交际、阅读、作文等知识点,涉及到听、说、读、写、译、编等语言文字能力和文化知识。

专题一 汉语拼音与汉字

考点01汉语拼音

考点内容:

包括汉语拼音字母表、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声调、拼写规则、音变等。

考查重点:对拼音的掌握与运用能力,如排列音序、区分前后鼻音、辨析整体认读音节以及音变等。

常考题型:以塡空、选择、判断为主,常常将汉语拼音与汉字结合起来考查。

考点知识梳理:
一、字母表

大写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小写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二、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
1.声母
声母是一个汉字音节开头的辅音,在汉语拼音中一共有21个。此外,由于i、u、ü等韵母可以自成音节,所以起隔音作用的y、W在小学语文课本中被当作声母,也就有23个声母。
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y w
注意:”zh、ch、sh、r”属于翘舌音,“z c s”属于平舌音。
2.韵母
韵母是汉字音节中除声母、声调以外的部分。
小学阶段需要掌握的韵母有:(1)单韵母(6个):a o e i u ü
(2)复韵母(8个):ai、ei、ui、ao、ou、iu、ie、üe
(3)鼻韵母(9个):an、en in、un、ün ang eng、ing、ong
(4)特殊韵母(1个):er(也叫卷舌韵母,有时归为复韵母)。
3.整体认读音节
整体认读音节的特点是各自为一个整体来读,不用拼读直接认读。整体认读音节一共有16个。zhi chi shi ri zi ci si yi wu yu ye yue yin ying yuan yun
三、声调

声调的分类:阴平(一声“-”)、阳平(“/”)、上声(三声“ˇ”)、去声(四声“、”
声调的标法:

1.声调符号一般标在音节韵母的主要元音上:a o e i u ü
2.标调方法:有a标在a上,无a标在 o e i u ü。碰到ui和iu,标在后一个字
母上。

3.轻声音节不标调。
四、音变
1.轻声
(1)叠字名词和重叠动词的第二个音节读轻声。
如:妈妈(ma),写写(ie)。
(2)语气助词“吧、啊、呀、呢、吗、哩(放在句末时)、结构助词“的、地、得”和时态助词“着、了、过”常读轻声。如:走吧(ba),跑得(de)快,吃了(le)。
(3)名词的后缀(没有实际意义的音节)“子、头”等和代词中的“们、么”常读轻声如:木头(ou),我们(men)
(4)某些双音节词中的第二个音节常读轻声。如模糊(hu),先生(sheng)。
2.变调

上声变调
①两个上声相连第一个上声变为阳平。如管理(变调为“/  ˇ")。
②三个上声相连,前两个上声变为阳平。如管理者(变调为“/  / ˇ")
③一句话都是上声,先分成词,再按上述方法变调来读。

注意:①~③项一般只在口语中体现。
(2)“一”“不”的变调
①“-”“不”在去声前都变为阳平。
②“一”“不”在阴平、阳平、上声前,“一”变为去声,“不”不变调,仍读
去声。
③“一”单独用或在句末时读一声。
(3)“啊”的变音
语气词“啊”在词句末尾的时候,其读音随前面音节末尾音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啊的变音规律见下表:

前字的韵母或韵尾

“啊”的发音和写法
 

a e i o ü

a→ia(ya)呀
 

U  ao  ou

a→ua(Wa)哇
 

-n

a→na 哪
 

-ng

a→nga

3.儿化

“er”常附在别的音节后面,同前面的韵母结合起来成为卷舌韵母,这种现象叫“儿化”。带儿化韵母的音节一般用两个汉字表示,用汉语拼音写这些儿化音节时,只需在原来的音节之后加上“r”。如:本儿 ben er-benr,皮儿pi  er-pir。儿化后的词在词义、词性、感情色彩上都有变化。
五、拼写规则
1.音节的拼写规则
(1) ü   üe   ün与j、q、ⅹ相拼时, ü上两点要去掉; ü   üe   ün前加y组成音节时, ü 上两点也要去掉。
(2)韵母“i”上需加声调时,“i”上面的一点要省略不写。
(3)用汉语拼音书写句子时,词要连写。
2.隔音符号的用法
当a、o、e既做音节开头又连接在其他音节后面时,将隔音符号(’)标在音节分界处的左上方,使容易误读的音节隔开。如:激昂(ji’ang)。
3.大写字母的运用
(1)一个句子开头的第一个字母或诗歌每一行开头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如: Women shi zu guo de haizi。
(2)汉语人名中姓和名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且姓和名要分开写。如Liu  Hulan。

(3)专有名词(国名、地名等)的首字母要大写。由几个词组成的专有名词,每个词的首字母也要大写。如: Beijing, Guangming Ribao
(4)地名中的专名和通名分写,每一分写部分的第个字母要大写。如: Tianjin Sh, Tai shan。
(5)文章题目、封面上的书名、商标、牌匾等一般每个字母都大写。如 XIN HUA SHU DIAN

考点02汉字

考点内容:

笔画、笔顺偏旁部首、间架结构、查字典、字义、汉字的造字法、识字写字、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多义字、辨别错别字等。

考查重点:辨析多音字、多义字、形近字,辨别错别字和查字典等。

常考题型:以塡空、选择、判断为主,常常将汉语拼音与汉字结合起来考查。

考点知识梳理
一、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会写其中的2500个左右

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对于会写的字要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并能正确地书写、运用。
二、笔画、笔顺、偏旁部首、间架结构、查字典
1.笔画
汉字最基本的笔画有八种:点、横、竖、撇、捺、提、钩、折。
2.笔顺
汉字笔顺的基本规则是: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先里头后封口、先中间后两边。另外,还要注意一些比较特殊的书写规则:
(1)点的笔顺:①点在左上应先写,如:头、斗;②点在右上应后写,如:戈、武。
(2)竖在上面(在横的左面)应先写。如:占 卢
(3)左下包右上两面包围结构的字和缺口朝上三面包围结构的字,一般先内后
外,如:这、廷、凶。
3.偏旁部首
偏旁是汉字形体的基本结构单位。以前把合体字的左边部分叫偏,右边的部分称为偏,右边的部分称为旁,现在统称为偏旁。如“江”中的“氵”和“工”。字
典中把同一偏旁的字归为一类,这一偏旁就是这类字的部首。如“海、河、浪”等字的相同部分是“氵”,“氵”就是部首。偏旁和部首的关系:部首都是偏旁,但偏旁不一定都是部首。
4.间架结构
间架与结构也是两个概念。间架是指组成汉字的各部分配合比例的大小;结构是指汉字各部分组成的方式。一般的汉字结构有: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左中右结构、上中下结构、半包围结构、全包围结构、框架结构、独体结构
5.查字典
查字典的方法一般有三种: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和数笔画查字法。
音序查字法的步骤:确定音序和音节;在《音节表》中找到音序,再找音节;按音节后的页码在正文中找字。注意:音序是汉字读音的第一个字母(大写),音节是汉字的读音。音序查字法适用于分不清汉字部首或忘记汉字字形时采用。
部首查字法的步骤:确定部首,数出部首笔画数;在《部首目录》中找到部首及其所在页码;在《检字表》中找到该部首;数清该字除部首外的笔画数,并按此找到该字;按该字所对应的页码在正文中找字。注意:部首查字法适用于只知其形而不知读音的汉字。

数笔画查字法的步骤:数出汉字的笔画数(全字),在《难检字笔画索引》中查到该字及其所在页码;在正文中找到该字。注意:数笔画查字法适用于独体字和分不清部首的字。所有独体字均可以用数笔画查字法查到。
三、汉字的造字法
汉字有六种构成方式,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我们所说的造字法主要是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这四种,转注、假借一般说是用字法。

1.象形:指用线条来描画实物形状或特征的造字法。
2.指事:是由象形符号加上指示性的抽象符号来表示意义的造字法。
3.会意:指字的整体意义由部分的意义合成。如:“信”字由“人”字和“言”
字合成表示人说的话有信用。
4.形声:指字由“形”和“声”两部分合成,形旁和字的意义有关,声旁和字的读音有关。形声字有以下六种形式:
(1)左形右声如:清吐城
(2)右形左声如:功领救
(3)上形下声如:露花岗
(4)下形上声如:烈忘警
(5)内形外声如:闻闷问
(6)外形内声如:圆阁病
四、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多义字
1.多音字
指因意义不同而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读音的字

2.同音字
指声母、韵母和声调完全相同,而字形、字义不同的字,如:“诚”与“城”
3.形近字
指在形体、结构和部件等方面很相近的字。
4.多义字
指因语言环境的不同而出现几种意思的字。如:“因”在“事出有因”中是“原因”的意思,在“因地制宜”中是“根据”的意思,在“因病数请假”中是“因为”的意思,而在“因循守旧”中是“沿袭”的意思。
五、辨别错别字
错别字包括错字和别字两部分。错字是指笔画、偏旁有错误,不成汉字了。别字是指误用形体相近、字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代其替了另一个字。常见的别字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字形混淆。如:“钞票”写成“纱票”。
(2)字音混淆。如:“抱负”写成“抱复”。
辨别错别字,要注意:①区别形近字,记住笔画,不要多笔画或少笔画;②要根据词语的意思辨别同音字。

专题二 词语

考点03词语的理解和感情色彩

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的辨别

一、词语的理解
每个词语都表达一定的意义,即词义。词语的意义包括本义、引申义、比喻义。本义指这个词语最基本、最常用、派生能力最强的意义。在本义的基础上经过推演而产生的意义,就是引申义。借用一个词的本义来比喻另一种事物,这样产生的新的意义就是比喻义。如“结晶”的本义是“晶体”,其比喻义是作珍贵的成果”
理解词语要避免望文生义,尤其是解释加点的词语,必须依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并注意上下文及词语的搭配对象、适用范围(场合、目的)、感情色彩、语体色彩、语法功能等。
二、词语的感情色彩
词语的感情色彩是指附加在某些词语上的褒扬喜爱、肯定、尊敬或贬斥、厌恶、鄙视等情感。词语按感情色彩可分为: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带有赞美、喜爱、肯定、尊敬等感情色彩的词语叫褒义词,如“刚强、机智”等。带有贬斥、厌恶、否定轻蔑等感情色彩的词语叫贬义词,如“凶狠、阴险”等。不带褒贬感情色彩,既可以用在好的方面,也可以用在不好的方面的这类词是中性词,如“结果、影响”等。
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褒义可变成贬义,贬义也可变成褒义。
2.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有些词语的感情色彩也起了变化,有的词由褒义变成了贬义,如“大锅饭”;有的词由贬义变成了褒义,如“竞争”;有的词由中性变成贬义,又由贬义回到了中性,如“策划、集团”等。
3.有些多义词,在其几个义项中,有的是褒义,有的是贬义,在使用时要注意区别
4.有些词语的后面带“儿”或“子”,会分别带有亲昵或厌恶的色彩。如“老头儿”“小辫儿”含有亲昵的意味,“老头子”“小辫子”一般带有厌恶的色彩。

考点04词语搭配

词语搭配即词与词之间的组合。词与词之间搭配得当,就能准确、生动、具体地表情达意;若搭配不当,就会使意思表达含糊不清,甚至造成理解上的错误。词语搭配关系主要有以下五种:①主谓关系,如“武艺高强”“鲜花盛开”等。②联合关系,如“干净整洁”“艰苦朴素”。③偏正关系,如“精心照顾”。④动宾关系,如“打扫教室”等。⑤补充关系,如“听得清楚”“回答正确”等。

考点05词语辨析和归类

同义词、反义词、多义词的辨析;按用途、词性等归类词语;

考点06成语

成语的积累、理解和运用。

成语的积累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①在阅读中积累;②在活动中积累,③在生活中积累。
二、成语的理解和运用
理解成语时,有些成语的意思可以从字面上看出来,有些成语必须要结合它的来源和出处才能理解。成语主要来源于古代寓言(如“守株待兔”)、历史
故事(如“破釜沉舟”)、诗文语句(如“老骥优父枥”)、口头俗语(如“三教九流”)等,理解时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
运用成语时要注意如下事项
1.正确书写,不能任意换字、加字或减字,如“滥竽充数”不能写成“烂竽充数。
2.正确理解成语的意思,从而恰当地使用。

3.弄清成语的感情色彩,不能乱用。

专题三 句子

考点07扩句、缩句、仿句

扩句
扩句就是在句子的“主干”上添枝加叶,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加具体、形象、生动。扩句一般采用局部扩句法,即把句子分成两部分,先扩前面部分,再扩后面部分。扩句时要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扩句时要根据表达需要合理增添有效的成分,不要生硬地堆砌意思相同的词语,不要前后重复。在做此类试题时,如果对扩充部分有具体的规定则应按规定扩句,如没做规定,则扩充内容一般不少于两处。
缩句
缩句与扩句相反,就是去掉句子中的“枝”和“叶”,凡用来进行修饰或限制的词都去掉,包括形容词、数量词、表示程度的词、表示时间地点的词、介词短语等,只保留其主干。缩句可采用这样的步骤来进行:

①去掉“枝叶”,先把起修饰作用的内容删掉;②分辨句式,先看句子讲什么,然后画出主语“谁”或“什么”,再画出“千什么”“怎么样”或“是什么”,把其余的去掉;③把画出的部分连起来读一读,看句子是否还有表修饰或限制的词,如果有,就删去;④看句子是否完整;⑤看原句的意思是否改变。缩句时一定要注意:①保持句子完整,保留主语;②留住句子中的“着、了、过”;③不能改变原
句的基本意思,句型不变。
三、仿句
仿句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所提供的句式,另写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在完成此类试题时,思路要灵活,先要把握例句的特点,明确其暗含的仿写要求。分析例句要从句式、句子用途、句子内涵、修辞等方面进行,仿写时词性要相当,联想要丰富。

考点08句式变换

考点知识梳理
句式变换
句式变换就是根据表达和理解的需要把某一个句式换成另外一个句式,而句子表达的意思不变,这样可以增强表达的效果,常见的句式变换有以下几种
1.“把”字句与“被”字句
把”字句是用“把”字将动作发出者提到动作前面,并在动作前面加上“把”字,表主动被”字句是用“被”字将接受动作的对象提到动作发出者的前面,并在动作发出者的前面加上个“被”字,表被动。两者之间的转换只要将句子中动作的发出者和动作的接受者互换一下,然后将“把”和“被”字也换一下即可。
陈述句与感叹句
陈述句变为感叹句,要加表示强烈感情的词语和表示感叹的语气助词,并将句号变成感叹号;反之感叹句变为陈述句,就要去掉表示强烈感情的词语和句末语气助词,将感叹号改为句号。
3.反问句与陈述句
反问句并不是向对方提出问题,而是用反诘(追问)的语气强调某个问题,表达某种情感。反问句是问句的一种特殊形式,并不需要回答,答案就在问句中。反问句变陈述句,要根据“否定的反问”表“肯定”、“肯定的反问”表“否定”的原则,添加或删除否定词,去掉句尾语气词改问号为句号。陈述句变反问句,加“怎么、难道、什么”等,添加或删除否定词,句末加上吗、呢”等,将句尾句号变为问号。
4.肯定句与否定句
肯定句就是对事物做出肯定判断的句子。否定句是对事物做出否定判断的句子。否定句有两种情况:一种叫单纯否定句,即否定句中有一个否定词,如:你不能迟到。另一种叫双重否定句,即句中有两处表示否定的意思,也表达肯定语气,但语气比肯定句要强烈得多。双重否定句与肯定句之间互换,只要根据“双重否定表肯定的原则,增加或删除否定词就可以了。
5.引述句与转述句
引述句是直接引用说话者的话,在书写时用引号引起来;转述句是站在第三者的立场转述别人的话,不必用冒号和引号。两者互换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改变人称,即把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改为第三人称(或第一人称),如果原句中出现了第二人称,则改为双引号以外的具体人称②改动标点符号,即冒号与逗号互换,去掉或加双引号;③增删个别字词,保证句子的通顺流畅。

考点09理解句意

理解句意
理解句子的含义主要指对句子深层意思的领会,对句子修辞手法的理解,对句子作用的分析及对作者用意的解说。
歧义句是一种特殊的句子,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同一个句子会让人产生不同的理解,这样的句子就是歧义句。歧义产生的主要原因有:①由于停顿、重音不同或是否读轻声,或标点符号使用不当而造成歧义;②由于词语的多义性而造成的歧义;③由于语法而造成的歧义;④由于语言环境的不充分而造成的歧义。

考点10关联句、句子连贯

考点知识梳理
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意义上有密切联系的句子组合在一起,叫关联句。关联句常用关联词语来连接。
常见的关联句类型和关联词语有:
1.并列句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既……又……  一边……一边……  不是…而是……
2.递进句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不但……而且……  不光…还……  不仅……也……
……甚至……
3.选择句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不是……就是……   或者……或者……  要么……要么……   是……还是……  宁可……也不……  与其……不如……
4.转折句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尽管……还……  虽然……但是……  虽说……还是……
5.假设句
如果…就…   即使……也……
6.条件句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只要……就……   只有……才……   无论……都……
不管……总……
7.因果句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因为……所以……  既然……就……   ……因此……   之所以…是因……
关联句中关联词语的使用要注意:
(1)搭配要得当。使用一组关联词语要前后呼应,要“成双配对”,不能交叉使用,这样才能使句意通顺、明确。
(2)运用要合理。该用的时候用,不该用的时候不用,不要生搬硬套,要根据句子表达的需要,正确地选择关联词语。
二、句子连贯
句子连贯包括句子衔接和整理句序。句子衔接要求我们选择句式时,除了要把握全段中心,还要注意衔接前联系上下文,看它是否协调贯通,是否与行文保持一整体通致。调整句子顺序时,一要理清思路,二要抓语言标意的志,如关联词、关键词、相同句式等,三要认真分析采用句子中潜在的顺序,如时间、地点、方位、事情发展、事物内在的联系、事物间的逻辑等。

考点11修改病句

凡是结构不完整、语句不通顺、内容有问题的句子都叫病句。
常见的病因有10种:①成分残缺,即句子不完整,缺少“谁”“怎么样”等;
②成分累赘多余,造成重复哪唆;③自相矛盾作即句子中前面和后面的意思有矛盾,不统一;④词序混乱,即句子中词语的位置前后颠倒;⑤搭配不当即词语或相关联的成分之间的搭配不合理、不合习惯、不合汉语的结构规律等:⑥用词不当即句子中某个词语运用得不恰当;⑦概念不清,即句子中词语的概念不清,属性不当,范围大小归属混乱;⑧指代不明,即句子中出现多个人或物时,指代不明确,含混不清;⑨不符合事实,即所描写的情况与事实不符合;⑩关联词使用不当,即句子中的关联词误用或搭配不当。

考点12修辞手法

常见修辞手法类型
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
1.比喻
比喻,即利用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借一事物来比喻另一事物的方法。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本体,即被比喻的事物;二是喻体,即用来打比方的事物;三是比喻词,即用来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语。在比喻句中,这三个部分可以同时出现,也可以不同时出现。比喻可以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使人易于理解。
2.拟人
拟人是把物当作人来描写,使事物人格化给事物以人的生命,使它们具有人的思想、感情语言和动作,从而使描写的事物更加形象生动的修辞手法。
3.夸张
夸张是对所描写或说明的某种特征故意地夸大或缩小,从而起到突出特征、揭示本质,达到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的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夸张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1)扩大夸张:故意把比较一般的事物往大、高、多、强等处夸。
(2)缩小夸张:故意把比较一般的事物往小、低、少、弱等处夸。
(3)超前夸张:故意把后出现的事说成是先出现的或同时出现的。

4.对偶
对偶就是把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两个句子或短语排列在一起来表达相近、相关或相反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对偶可以使句式整齐,结构一致,形式优美,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对偶从内容上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
5.排比
排比是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相近而语气一致的词组或句子,成串排列加强气势,表达丰富思想感情的一种修辞手法。运用排比时,要注意各分句间的关系,如时间的先后、程度的轻重、范围的大小,将各分句加以合理安排,读起来才能一气呵成,表达出磅礴的气势
6.设问
设问是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回答问题。目的是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思考,使所要强调的意思更加突出。
7.反问
反问是心中没有疑问,而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其特点是:问而不答,答案其实就在句子中。作用是: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反问的形式有两种:①用肯定的形式表否定;②用否定的形式表肯定。
易混修辞手法区分:
1.比喻与拟人的区别
比喻与拟人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其区别是比喻的重点是“喻”,两个事物有相似点,是拿一种事物来打比方,本体和喻体有主有从;拟人则是把事物人格化,重点是“拟”,是把物当作人来写,两者彼此交融。
2.设问与反问的区别
设问与反问的共同点是:心中其实没有疑问,是明知故问,而且不需要听话者来回答。它们的区别是:设问是自问自答,通过自问,引起读者的注意,引人思考,以便进一步做出说明;反问是问而不答,答案就在句子之中,目的是为了加重语气,用不容置疑的语气表达鲜明的思想和强烈的感情。

考点13标点符号

考点知识流理
一、标点符号的分类
标点符号分标号和点号两大类。标号包括引号、书名号、省略号等,其作用在于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有的也可以表示语气。点号包括逗号、句号、顿号、分号、冒号、问号和叹号,其作用在于点断,主要用来表示说话时的停顿和语气。
二、标点符号的写法
顿号、逗号、句号、冒号、分号用在文字后面的左下角,占一格;前引号用在文字前面的右上角,后引号用在文字后面的左上角,各占一格;省略号、破折号用在文字后面的正中,各占两格。
部分标点符号的用法
1.引号(双引号“”、单引号“’)
(1)表示直接引用的内容。示例:爸爸说:“你们爱吃花生吗?
(2)表示需要着重论述或强调的内容。示例:这里所谓的“文”,并不是指文字,而是指文采。
(3)表示语段中具有特殊含义而需要特别指出的成分,如别称、简称、反语等。示例:有几个“慈祥”的老板把捡来的菜叶用盐浸浸就算作工友的菜肴。
(4)当引号中还需要使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示例:他问:“老师,‘七月流火’是什么意思?”
2.省略号(……)
(1)表示引文的省略。示例:我们齐声朗诵起
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表示列举或重复词语的省略。示例:他气得连声说:“好,好…算我没说。”
(3)表示语意未尽。示例:你这样干,未免太……!
(4)表示说话时断断续续。示例:她磕磕巴巴地说:“可是……太太,我不知道……你一定是认错了。”
3、破折号(——)
(1)表示注释内容或补充说明。示例:一个矮小而结实的日本中年人——内山老板走了过来。
(2)表示话题的转换。示例:“好香的干菜,——听到风声了吗?”赵七爷低声说道。
(3)表示声音的延长。示例:“嘎——”传过来一声水禽被惊动的鸣叫。
(4)表示总结上文或提示下文。示例:想赢的不能贏,不怕输的反而贏——这就是竞赛的辩证法。
(5)表示话语的中断或间隔。示例:“班长他牺——”小马话没说完就大哭起来

专题四 积累与运用

考点14 格言、名言、警句、谚语、歇后语、对联、俗语

1.格言是熟语的一种,是含有劝诫和教育意义的言简意赅的语句。如“满招损,谦受益

2.名言一般指著名的言论,多出自名人的话语、著作之中,如“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3警句指简练而含义深刻的话。一般是一句话或一段引语,主要用来激励和告诉当事人某些道理,提醒人们在生活中要时刻保持某种精神品格。
4.谚语是在民间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
常用的谚语有以下几种:
农业谚语。如: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气象谚语。如:朝霞雨,晚霞晴。
生活谚语。如: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哲理谚语。如: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学习谚语。如:活到老,学到老。
5.歇后语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构成。前一部分像谜面,后一部分像谜底,口语中通常只说前一部分,而本意在后一部分。一般分为以下两种寓意歇后语。就是采用打比方来表达意思。
如: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有时只说出前部分的比喻,不说出后面的解释,让听话的人自己去领会。如:老虎头上捉虱子。谐音歇后语。就是歇后语的一部分借助某个字(词)跟另外的事物同音或近音来表达双关的意思。如:“四两棉花—免谈(弹)”“封面上的美人—不可取(娶)”。
6.对联是写在纸上、布上或刻在竹子上、木头上、柱子上的对偶语句,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对联是有一定的格律要求的:一是字数要相。即上联字数等于下联字数;二是位置相同的字词性要相当;三是结构要相称;四是节奏要相应;五是平仄相谐;六是内容相关。
7.俗语,亦称“俗话”“俗言”,是流行于民间的俗语句,带有一定的方言性。

考点15古诗文名句

语文课本中的古诗。

考点16百科知识

文学常识

专题五 口语交际

考点19 语言技巧

专题六 综合性学习

考点20提炼信息

在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为了完成某一次活动,需要采用多种手段,通过各种途径来获取信息,并根据需要处理信息,恰当地利用信息。提炼信息这类题就是侧重于对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它通过给出文字、图表等材料,要求学生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分析材料,在综合、比较中概括材料所要传递的主要信息,最后得出简明的结论。答这一类题时重点要注意两点:一是对材料的把握要准确全面;二是要结合问题有针对性地去读材料。

考点21语文实践

语文实践是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的综合。在书面上主要表现为探究与应用,包括编写广告用语、写活动总结和调查报告等。语文实践主要是要求求学生从现实问题出发,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积极实施行动。它题型多样,要求不一。在练习时,我们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知识积累,结合自己的社会实践,对不同的知识纵横比较,从而探究出规律。

语文实践主要是对语句创编、学习交流与活动设计、图表分析与社会调查分析等方面的综合考查。其中语句创编主要是指编写广告词、宣传语、标语等。编写广告词、宣传语、标语、警示语等要注意:①句式要工整、简洁、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②内容要通俗易懂;③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表达委婉,意思要明白;④语言简练,无过度的修饰和累赘的语言。

专题七 现代文阅读

考点22写人记事类文章阅读

写人记事类文章阅读

写人类文章侧重于写人,着意于刻画人物鲜明的思想性格,并以此突显主题。记事类文章则侧重于记事,并从中发掘所叙之事的实质。

写人记事类文章一般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六要素。

写人记事类文章一般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等来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外貌描写:通过对人物衣着、身材、容貌等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

动作描写: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展示人物的精神面貌,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语言描写:通过人物的个性化的独白(自言自语)或对话(与别人交谈)来表现人物性格。

心理描写: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的性格特征。

神态描写:与外貌描写有区别,神态描写是对人的面部表情进行刻画。

写人记事一般有三种叙述顺序:A.顺叙,即按事情发生的经过或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叙述。这是最基本、最常见的叙述方式。B.倒叙,即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段先写出来,然后再写事情发生的原因、经过等。采用这种叙述方法,能使人感受到叙换述的波澜或悬念,让读者产生急于寻找答案、不睹不快的感觉。C.插叙,即在叙述中心事例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等。

考点23写景状物类文章阅读

写景,就是用语言文字把人们看到的、听到的和接触到的各种自然景物具体生动地描绘出来,以此来烘托环境气氛,突出文章的中心或衬托人物的心情,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写景类文章一般分为三类:游记;描写生活中所见到的自然景象;写人们生活处所周围的景色。

状物,就是把事物形状、颜色、性能等特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来,以此来寄情、寓理或言志。

状物类文章一般包括写静物、动物、植物。

写景类文章和状物类文章在写作顺序、结构安排上各有特点。

在写景类文章中,作者常采取这样几种顺序来写:①观察的先后顺序。按参观的顺序移步换景,逐步描写。②时间顺序。随着时间的变化,描写的景物也依次出现不同的变化。③空间顺序。如从上到下或

从下到上,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从远到近或从近到远,从四周到中间或从中间到四周等。④景物的不同类别。比如先写某地的自然景观,再写某地的人文景观等。

而状物类文章,作者或是按从概括到具体的顺序写,或是按从整体到部分的写作顺序写,或按“总一分一总”的顺序写。写静物一般按形状、结构、用途的顺序;写动物一般按外形、动态、习性的顺序;写

植物一般按形状、颜色、气味等的顺序。

考点24说明性文章阅读

考点知识梳理

说明性文章阅读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客观地解说事物的外貌、构造、性质、特征、范围、类别、来源、成因、功能等,来阐明事物的内容、形式、本质和规律的文章。它的特点是在内容上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在结构上具有清晰的条理性,在语言上具有严密的准确性。

阅读说明文的重点在于理解说明的内容,了解被说明事物的特征,认识其本质和规律,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学习其说明方法,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1.明确说明对象,抓住特征。

阅读说明文,只有把握住文章所要说明的事特征,才能清楚认识作者介绍的事物。事物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构造、形态、性质、功能等方面。

2.理清说明顺序

常用的说明顺序有以下三种:

空间顺序。就是按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从整体到部分依次说明。

时间顺序。即以时间先后作为说明顺序。这到部分依次说明种说明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

逻辑顺序。常以推理过程来表现如从现象到本质、从整体到部分、从原因到结果从特点到用途等。

3.了解说明方法。

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以下几种:

下定义。就是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或概念做定性说明。

举例子。为了更清楚地说明事物或事理,在说明中举出一些恰当的例子。

作比较。通过事物之间的相互比较,使说明象的特点显得更加突出。

打比方。用比喻的方法进行说明,突出事物的某些特点,增强说明的生动性、形象性。

列数字。就是运用数字来说明事物的特征。

作引用。通过引用一些固有的资料来说明事物特征,使之更容易让人

信服。

4.整体感知,把握中心。

在理清说明顺序的基础上,分析段与段、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了解文章的结构。把握结构后,再来归纳说明的中心就不难了。

5.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抓住关键性语句的中心语或起修辞限制作用的词语,如动词、数量词等在具体的语境中领悟其用语的推确性。

考点25寓言、童话阅读

能够理解以童话和寓言形式揭示一些人生与社会的现象或内幕。

考点26散文阅读

散文阅读

散文是同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气裁,专指用凝练、生动、优美的文学语言,写成的记人、叙事、写景、状物、说理的文章。其主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具体体现在:①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②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③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④从侧面暗示,引发读者的想象;⑤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散文的分类:

散文主要包括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及说理散文。

叙事散文所记之事一般来说都比较平凡,讲究以小见大;叙事散文很少有单一、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常以若干零碎、琐屑之事来反映一个主题,这是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在叙事中的体现;叙事散文取材于真人真事,而不是借助虚构,因而更加重视行文的技巧,其构思之精妙,结构之严谨,感情之细微,尤其耐人寻味。

抒情散文在表达方式上以直接抒情为主,传达感情不像叙事、写景、咏物类散文那样含蓄,读者比较容易把握文章蕴含的思想、情感。

说理散文带有人生感悟性质,这类作品从一点入手,入题较小,表现上点到为止,不过于直白,留给读者咀嚼回味的空间,水到渠成地引发出对人生对生活的慨叹感喟,写出“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独特感受。

考点27现代诗歌阅读

现代诗歌又称新诗,是指“五四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诗歌。它是适应时代的要求,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内容,以打破旧体诗格律形式束缚为主要标志的新体诗。

了解现代诗歌代表诗人以及他们的作品

考点28名著阅读

主要以课外扩展为主

专题八 古诗文阅读

考点29古诗歌阅读

考点知识梳理

小学阶段,古诗歌多以唐、宋两个朝代的为主,在复习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读准字音。

在古诗歌中,有些字虽是常用字,但读音与现今汉字的发音完全不同。所以,在学习时,首先要注意读准字音。如唐代诗人王维写的《鹿柴》

诗中的“柴”要读“zhai”,而不读“chai”

2.推敲字义、词义,理解句义。

古诗歌由于受固定格式和字数的限制一般用字、用词非常严密、准确。推敲字义、词义时要注意字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的意义以及古今

词语意义的联系和变化。如古诗《山行》中“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不能理解为“坐下”的意思,而是“因为”的意思。在准确理解字义、

词义的基础上,再整体把握句子的意思。

3.了解背景。

熟悉作者与他生活的时代背景,对理解古诗歌非常重要。作者的爱好、思想、写作特点、遭遇以及作者所处时代的社会现实、文学发展状况、

民间风俗习惯等都有助于我们理解古诗歌。因此,要注意这方面知识的搜集和积累。

4.把握意境。

在弄清字义、词义、句义、作者及其时代背景后,还要学会更进一步,把握整首诗歌的内容和意境。

5.掌握诗歌中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

诗歌中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有修辞(对偶、夸张、比喻、拟人等)、烘托、渲染、象征、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

6.体会感情。

准确体会古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学习古诗歌的最终目的,它有利于我们学习用精练、生动的语句和新颖、巧妙的技巧来抒情表意。

考点30文言文阅读

考点知识梳理

学习文言文,要掌握以下几点:

1.将文言文读通、读熟。

初读文言文,总感觉很别扭,这是因为文言文和现代文在词义及表达上有很大差别。所以,初接触一篇文言文,首先要逐字逐句读通、读顺,

不理解的字要借助工具书,弄清字义

2.了解文言文中一些特殊字、词的意义。

(1)古今通假字。如《论语十则》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说”通“悦”,《两小儿辩日》中“孰为汝多知乎”的“知”通“智”等。

(2)古今异义字。如“子”字在古文中既可以指“你”的意思,也可以指“儿女”的意思,而现代汉语只有“儿子”这一意思。

(3)一词多义现象。如“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中的“去”是距离

的意思,而“得钱千百,乃去”中的“去”是“离开”的意思。

(4)词类活用现象。古汉语中某些字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了其基本的用法和意义,被当成另一类词使用,这种现象叫作词类话用。对于词类活用,我们可以借助现代汉语知识,结合上下文,根据其功能及其搭配情况加以识别。如“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陷”本身是凹进去的意思,而在这里是使陷”,也就是刺穿、穿透的意思。这就是动词的使动用法,是词类活用的一种

(5)文言文中常用到“之”“乎”“者”“也”“矣”“其”等词,它们的意义很丰富,变化很多。如“之”字,在“虽与之俱学”中是

指“前一个人”,在“一人虽听之”中是指“弈秋的教导”。对这类词的意义,平常要注意积累

3.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

对文言文中句子的翻译,小学阶段要求直译,使句子中的每一个字的意义都在译句中反映出来,并尽量保持句子的原意和结构。

4.理解文言文的深层含义。

阅读文言文,要在读懂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文段的深层含义,思考其中包含的道理以及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专题九 新型阅读

考点31对比阅读

比较阅读就是指把内容或形式相近的或相对的两篇文章或一组文章放在一起,对比着进行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将其有关内容不断进行比较、对照和鉴别,这样既可以开阔眼界,活跃思想,使认识更加充分、深刻,又可以看到差别,把握特点,提高鉴赏力。

考点32漫画阅读

能正确把握漫画中的人物、情节以及故事主旨

专题十 小考作文备考策略

技巧梳理

审议立意:审题就是分析题目,弄清题目含义、范围和要求,由此决定作文的体裁、中心思想选材范围和写作方法,这样写出的文章就会切题。审题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整体审读,确定定写作范围,即时间、地点、数量、人称等范围限制。第二步:提取关键词,即“题眼”,确定写作内容。第三步:确定写作的体裁。

审题后就要立意,立意就是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立意的方法有如下几种:①根据题目要求确定中心;②从新人新事新风尚或状物写景中提炼主题;③根据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所见所闻、所感去确定中心。

选材:

材料就是文章的内容,直接关系文章的表达。选材应注意:①要围绕中心,与中心无关的要毫不吝惜地剔除掉;②要真实,不能过分夸张、胡编乱造;③要新颖、典型,能反映人或事物的个性特点,不落俗套。

构思:

安排文章的结构就是组织安排材料,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哪些先说,哪些后说;哪些详写,哪些略写;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怎样过渡等。安排材料常见的方法有: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安排材料,适合于叙事、活动类文章,分顺叙、倒叙、插叙三种;②按时间顺序安排材料,适合于时间性很强的文章;③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游记、参观访问记及描写静物、场所和环境的文章多采用这种方法;④按事情的多个方面安排材料,说明文和用几件事写人的文章多采用这种方法。

开头结尾过渡:

开头要引人入胜,常见的方法有:

①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②提出问题,引人注意;

③描写环境,渲染气氛;

④说明情况,交代背景;

⑤巧讲故事,引人入胜;

⑥设置悬念,倒叙开头。

结尾要耐人寻味,常见的方法有:

①总结式结尾;

②照应式结尾;

③含蓄式结尾;

④点题式结尾;

⑤自然式结尾。

过渡力求自然,在文章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基本方法是使用过渡词、过渡句或过渡段。

加工:

文章写好后,必须认真读几遍,边读边检查边修改。检查时要注意文章条理是否清楚以及重点部分是否具体等。修改文章包括改正错别字、改通句子、改正标点符号等,可采用增、删、调、换等方法。修改时要使用相应的修改符号,以保证卷面的干净、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