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学习型社区建设是有效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一种创新模式,是建设创新型社会的基础。它第一次把社区教育由社区服务层面推进到社区建设层面,以学习育人为动力促进社区建设的新发展。笔者作为社会工作专业的在校学生,利用暑假实习的机会,在充分接触社区建设的基础上,自觉站在弱势群体的角度,运用优势视角和赋权理论,试图探讨专业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建设的可能性,以及在社区建设、农村劳动力转移方面等诸多问题,作出自己的反思。
【关键词】同理心 自主决策 社会系统 女性主义 资源
引言: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建设的持续展开,我国社区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在公共设施、衣食住行、卫生、绿化、等硬件功能的建设成效比较显著。但是在社区的精神文明、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社区自身功能开发方面明显滞后。当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社会更迫切地需要提高全体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尤其是刚从农村土地上转移到城市第三产业的进城务工人员,他们劳动技能和道德素质的提高,将关系到我国全民学习型,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是党中央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提出的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目标。其根本意义在于,在大力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同时,必须更加关注社会各阶层、各团体,尤其是第三产业进城务工人员的生存状况和继续教育现状,都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如何体现社区应有的内涵和功能、如何赋予社区在推进创新型社会建设中的作用?如何培养社区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如何切实改变政府管得过多、捅得过死的局面,把社会非政府组织引入共建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中来?学习型社区的建设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益尝试和创新形式。

一、实习单位介绍:北京西城区图书馆
(一)项目启动背景与实施现状:项目CTLC( Community Technology Learning Center),即“社区学习中心”,是由西城团区委、微软(中国)有限公司、法国沛丰协会、西城区图书馆联合建立的,针对外来青年开展的公益性技术培训项目。

微软“潜力无限”旨在通过以社区为基础的技术学习中心来为处于弱势地位、无法充分接触并学习信息技术的青年和成年人等人群提供技*0等合作,从2004年6月在北京西城区启动了全国第一个城市“社区学习中心”项目,迄今已有上千名人员成为这个项目的受益者。已经在北京、陕西、福建、山西、广东、上海、重庆和昆明建立了八个社区学习中心,为农民和进城务工人员等提供培训,积极促进社会的全面、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沛丰协会是一个国际的非政府、非盈利组织,该机构的使命是在全球范围内利用信息通讯技术支持小额信贷。法国沛丰协会北京代表处成立于2002年9月,它旨在利用信息及通信技术支持并推广中国的小额信贷发展。通过向地方小额信贷机构提供信息通信技术培训以及技术支持,沛丰中国帮助小额信贷机构更好地为中国城乡贫困人口以及低收入者提供金融以及信息服务。此外沛丰中国还向小额信贷机构信贷员、中西部等落后地区的各类专业人士提供互动的培训。这些培训的内容涵盖了小额信贷管理、会计、计算机技能、互联网使用等诸多方面。而在本次整个项目中,该机构把着眼点放在向微软电脑学员免费提供心理健康与咨询、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以及急救等知识的培训,并不断关注学员的基本需求,通过调查研究不断更新培训内容。
(二)北京西城区图书馆历史与现状:西城区图书馆是国家举办的综合性公共图书馆,隶属北京市西城区文化委员会领导,同时在首都图书馆业务指导下开展工作,也是全国首家获得国际图联会员资格的区县级图书馆。

本馆1956年12月成立,前身为北京市立图书馆西单分馆,馆址在西华门大街35号。1956年北京市立图书馆迁址国子监,西单分馆于1957年底交给西单区,改名为西单区图书馆。同时,原区文化馆的三个文化站(宣内、西安门、阜内站)划归区图书馆。1958年9月,西四区图书馆成立,馆址在西四北大街太安侯胡同28号(现为西四北七条28号)。1958年,西单、西四两区合并为西城区,原西单区、西四区图书馆也于1959年初合并为西城区图书馆。届时,馆舍总面积1700 平方米,共藏书246,000余册,是北京市区属图书馆藏书较多、基础工作有一定规模的图书馆之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西城区政府投资近亿元,建设了西图新馆。新馆位于西城区后广平胡同26号,官园文化区,紧邻北京市青年宫,建筑面积达1万余平方米。新馆于1999年12月正式开放,馆内设有报刊阅览室、集体视听室、个人视听室、多媒体网络中心、旅游资料室、音乐资料室、古籍阅览室、地方文献室、个人借阅部、参考资料室、自习室、德国信息与德语自学中心和视障人阅览室等十三个服务部门,全面实行计算机管理。总藏书达到44.8万余册,报刊1000余种。2003年在全国公共图书馆定级评估工作中,西城区图书馆已达到国家地级一级馆的标准。

现在,西城区图书馆已成为西城区的图书借阅中心、资料检索中心、信息交流中心、教育培训中心,在为提高人民科学文化素质、促进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经济建设各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西城区“社区学习中心”项目简介:为创业过程中的农民工提供服务,改善“三农”问题,缩小数字鸿沟,创建学习型社区,为此,西城团区委、微软(中国)有限公司、法国沛丰协会、西城区图书馆于2004年启动了“社区学习中心”项目,该项目以开展计算机技术培训为主,辅以身心健康等课程,为农民工提供学习基本信息技术的机会和条件,为志愿者和热心公益事业的各界人士提供一个能够服务社会,奉献爱心的场所。到目前为止,共举办了外来务工青年培训班十一期,有1480名学员接受了培训,他们多为外来务工青年、视障群体、贫困家庭子女。四年来,西城区图书馆与其他合作伙伴积极探索,密切合作,在培训方式、培训内容、招募师资力量等方面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经验。这些将为新的“社区学习中心”提供很好的借鉴作用。同时,西城区“社区学习中心”模式得到了合作伙伴微软(中国)有限公司及法国沛丰协会方面的充分肯定,并作为成功的典型案例多次向各地“社区学习中心”进行推介和宣传,
二、实习相关事宜:
实习时间:2008.7—2008.9
实习地点:西城区图书馆(地址:西直门南小街后广平胡同26号,北京市青年宫东侧)
联系方式:88064345、88064537
服务内容:培训分成提高班和基础班,提高班开设网页制作、视频制作、数据库管理等课程;基础班开设计算机基本常识、word、excel、互联网的使用、幻灯片的制作等内容。
服务方式:每期培训时间约三个月,分A、B、C、D四个班授课,每班一周上一次课,共11次课,每次两个半小时(晚上6:30-8:30),由一位主讲老师及若干助教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此外,每周日(上午9:00-12:00,下午1:30-4:30)还需为学员提供一次课外辅导(四个班的志愿者老师可轮流进行)。
服务考核:“社区学习中心”根据“志愿者考勤记录”进行考核,在了解志愿者参加服务活动表现的基础上,以完成服务的时间为基本条件,参考所参加活动的效果以及反馈意见进行评估,一期培训活动汇总一次。志愿者团队统一由西城区图书馆进行管理和评估。
服务对象:外来务工青年 (①35岁以下②高中以下文化程度)
三、实习职位要求:
在每次课前与教师志愿者共同策划、安排授课内容,包括具体课程进度、授课方式、学员管理、作业评定、成绩考评等内容;
在课程中协助教师志愿者解答培训学员学习中的问题,鼓励学员多提问,并将学员的问题及时反馈,促进学员和教师志愿者的沟通;
与教师志愿者共同设计游戏或小组竞赛,以此充分调动培训青年学习的积极性,增进其学习的兴趣;
在课程结束后负责课程效果的评估和意见反馈,整理相关资料。
四、实习与专业关系
城市“社区学习中心”项目不但为弱势群体和社区公众提供学习、接触电脑的机会,而且还给广大的青年志愿者提供了一个服务社会的平台,更为重要的是,对于社会工作专业的在校学生,这个平台不但帮助他们实现了学以致用,回馈社会,找到了充分展现自身潜能的机会,而且更加深化和践行了社会工作专业“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
社会工作是在一定的社会福利制度框架下,根据专业价值观念、运用专业方法帮助有困难的人或群体走出困境的职业性的活动。它主要在社会服务、社会管理领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和谐的职业活动。通过诸如此类的志愿服务行动,不仅提高社会工作人员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也逐步壮大我们社工队伍,必将对我国和谐社会建设发挥重大的推动作用。

五、实习中点滴感受
对社会工作而言,其专业价值观是指,社会工作者所秉承的一套人类本质的未经验证(或不可能验证)的信念,这种信念之所以独特,并不在于它与其他领域的价值观含义有多大区别,而是社会工作为了实现其专业目的,从中挑选出一组符合专业特性的理念,来作为实现的前提和根据(黄维宪、曾华源等,1996)。因此,所有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自己的职业道德伦理要求,并自觉维护服务对象的基本权利,清楚了解到其现实感受,自觉同破坏案主这一基本权利的行为做斗争,争取服务对象获得精神和人格上的尊重,充分发掘其个人潜能。
作为一名社会工作专业的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曾经碰到此类有关价值伦理的问题。因为主讲老师临时有事不能参加计算机培训,所以到西城区图书馆找了一位图书管理人员负责今晚的培训会。这位管理人员大约二十出头,貌似刚毕业参加工作的毕业生,在基础班的计算机学员面前,充斥着一脸的豪情和斗志。他开始上课后对学员所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你们学了这些到底有什么用啊?”“这些办公软件对你们有用吗,有谁能告诉我吗?”这本是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要让学员弄明白自己在学什么,干什么的也无可非议,本来应该是整个培训开始就已经解决过的问题,可他现在还临时把这个问题再次提出来,不仅对于整个课程进度的安排,还是对于一个个普通学员的心态都是极为不利的。加上我平时对这些学员的了解,这些大多来来自第三产业的服务人员,平时在日常的普通工作中就从属于被老板压榨发泄、被世人不屑的领域(诸如保安、保洁员、库房看管员),所以面对这位西图管理人员的咄咄逼问,当时的场面曾一度陷入鸦雀无声的状况,持续半分钟过后听到的是这位管理人员带有挑衅色彩的一番“正言直谏”,他曾经出言不逊建议学员们学点实用的技能,总比这些看似遥远的办公软件强。当时场下学员响起了滔滔议论声,甚至也有学员开始怀疑这项培训的必要性(当时我坐在普通学员中,耳闻目睹了他们的反应),在场的我的几位社会工作专业的同学都一致表现出气愤之情。终于我忍不住站起来,也算代表这些半天没回应的学员对他这个问题做个答复,我从培训会本身存在的必要性以及他问题本身的荒谬性方面做出了回应,并建议不要纠缠这些问题继续下面具体技能培训。
在回来的路上,我一直在想,记得第一次到现场一看发现,他们远在我的意料之外,他们并不是我心中那个农民工皮肤黝黑的形象,而是一个五花八门的群体,尤其以女性居多,主要来源于第三产业工作者,从十几岁到几十岁都有。今晚上的课程是因特网的运用,我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大一个群体连这些最基本的知识都不会,不会打开百度,不会鼠标点击,甚至不会开机。害得我这个小老师忙活一大晚,进行讲解。我的服务对象几乎都是一群女的,更需要耐性和敬业,还有我的专业伦理。等大家都走之后,我和一起的同伴走在北京的夜里,在路上看到一群群红男绿女,妙龄女郎,是啊!同样的年龄,有的在跟我们学习电脑基础知识,有的则在休闲,在度夏,在对这些知识不屑一顾,因为他们已经拥有征服这个世界的资本,所以他们谄媚,他们卖笑。我也常常在想,这些进城务工人员学这些办公软件到底有什么用,一个连百度都不熟悉的人即使学了幻灯片又能咋样,倒还不如学点实在的QQ技能交流。但我也会常常这样想,如果这一切对他们这个群体的培训都是多余的,那他们茶余饭后可以做的也就太有限了,即使短期内无用但至少让他们心中有这样一个信念,至少为这样一个培训而存在,让生活有个盼头总是好的,盼望一天能凭借这点培训比别人强,或许这一天不会到来。如此说来,我也和他们一样,都是为了一个信念而活着,这个信念就是我一定会比别人强。
六、有待专业化方向探讨的课题
(一)专业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学习型社区建设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二)社会转型时期进城农村女性教育、劳动与就业现状探讨
(三)当代大学生志愿活动的现状及其反思
(四)个体需求、社会公共政策与NGO机构的协调统一
七、结语
最后感谢介绍本次实习工作的吴建平老师,以及提供本次实习机会的北京市西城区图书馆,以及在实习过程中协助访谈和提出宝贵意见的各位学员,也在此感谢一路上坚持的自己。祝愿我们身体健康,事业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