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文是沪江小编在多年的初中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总结出了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提出了一些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果的方法和对策。供大家参考借鉴。

  一、前言

  数学是一门基础科学,与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密切联系,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必要工具,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推动了科学技术的重大进步。初中数学是后续数学学习的基础,同时,初中数学是后续课程学习的基础,学好初中数学对物理、化学等课程的学习具有很大的帮助。

  《国家课程标准专辑——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由此可见初中数学对学生的成才、成长、成人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此,结合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提出了一下提高教学效果的对策,以帮助提高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二、目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国家课程标准专辑——数学课程标准》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但目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生基础参差不齐,这使得教学过程中既要兼顾基础较好学生的学习提高,又要兼顾基础较差学生的学习情况,这对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效果具有一定的影响。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分析,认为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2.1 小学阶段的基础较差

  由于在小学阶段,有些学生的基础较差,在目前的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所有的小学毕业生都无条件地就近升入初中,这使得部分学生的数学基础较差。同时,由于其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较差,使得其学好初中数学的信心不足,这更加不利于学好初中数学。

  2.2 学习内容的较大变化

  初中数学较小学数学在内容上主要有三点变化:1、初中数学扩大了数域,引入负数后,将小学阶段的正数一下扩展到了有理数域,这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数字的抽象化,小学阶段主要涉及的是具体的数字,但进入初中以后,出现了以字母表示的抽象的数,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初中阶段开始涉及到比较系统的几何知识,由“数”到“形”的过渡只在短短的几周内就要做到思维的转化,这对于一部分思维能力较差的学生,难免出现思维转化难的现象。由于学习内容的较大变化,使得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等出现一些问题,进而影响基础的提高。

  2.3 学习方式的改变

  由于初中数学较小学数学在知识结构、数学内容等方面有了较大的变化,相应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多学生从小学进入初中阶段以后,感觉到数学课学习的进度比较快,要求比较高,这使得部分学生的基础得不到及时的提高。

  三、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果的对策

  根据《国家课程标准专辑——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为此,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针对目前的主要问题,总结出了如下几点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果的对策。

  3.1 树立学习的信心

  信心是做事的动力,如果一个人对做好某件事丧失了信心,那么他在做事时老是觉得自己成功的可能性不大,觉得去做也只是浪费时间,从而就会产生放弃的心理。由于部分学生的基础较差,觉得自己不是学习的材料,就会丧失对学好初中数学信心,有时就会产生放弃的心理。为此,应针对每个学生的情况,做到因材施教,找出其薄弱的环节,给予指导和帮助,让其补足不足之处,树立学好初中数学的信心。

  3.2 培养自学的能力

  俗话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青要胜于蓝,其关键的因素就是其要具备制胜的工具和方法,这个工具和方法就是自学的能力。俗语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数学知识是无穷的,但由于时间关系,我们能够给学生讲解的却少之又少,若要使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就要教会他们去获取更多的数学知识的方法,即自学的能力。如针对现行的初中数学教材文字精炼,层次分明,图文并茂,集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于一体,有利于学生超前预习。

  因此,我们在课前或上课开始时,就应该要求学生阅读课文,首先是插图、章首语以及内容,然后再尝试、操作、思考、交流,动手动脑学数学、做数学。在阅读前给学生设计一些自学题,引导学生共同讨论,多角度、全方位、主体化地思考。如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一节,可以先让学生课前将一个三角形图片,剪一剪,拼一拼,并合理想象推理,再相互交流做法和得出的结论,以便更深入地理解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学习“相似三角形”时,让学生与学过的“全等三角形”的相关知识进行对比,找出异同点。

  如“相似三角形”判定方法与“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sas、asa、aas、sss有些类似,但也有所区别,可以让学生通过预习,进行比较、进行类比后得出。学生进行预习,既培养了学生的的自学能力,又树立了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信心。

  3.3 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它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生活产生心理上的爱好,是克服困难,推动学习的内部动力。新教材编排上版式新颖,内容上顺理成章、深入浅出,将枯燥的数学知识演变为生动、有趣,有较强的可接受性、直观性和启发性,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极大的帮助。如学习苏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数学与我们同行”,以及第五章“走进图形世界”,从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事件出发,开辟了初中数学教学的一片新天地,避开了教学难点,使中小学知识的过渡变得自然、平和,消除了学生对初中数学的畏难心理,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初中数学的兴趣。这,只是新版教材本身在教学内容和形式上的优势所在。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作为课程教学的执行者,我们应该加以强化。在平时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善于运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有趣的题例,,别开生面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数学在生活实际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以我国科学家在数学领域中的卓越成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还要挖掘绚丽多而又深蓄的几何图形和代数公式的数学美,给学生以美好的精神的享受,培养学生对数学科学的热爱。

  3.4 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环节中来

  在课堂教学中,推进素质教育核心问题,是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环节,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创设问题情境,诱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处于疲倦状态下的头脑,是很难有效的吸取知识的。”因此,教学中,一开始我们就要吊起学生的胃口。在每节新授课导入时,教师可根据学习内容,选取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或故事,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正题”上来。如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一课的导入过程中,可提出“和尚分包子”的问题:庙里有100个和尚,要分100个包子,大和尚一个人分三个,小和尚三个人分一个,问有多少个大和尚,多少个小和尚?学生对此情境感觉有趣、好奇,注意力马上集中,有的思考,有的动笔计算,再把握时机把问题引到课题“二元一次方程组”上来。

  2、尝试应用新知,促进学生持续参与学习过程

  课堂内让学生对自己的发现有所应用而高兴,同时也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并巩固新知。如在学习“一次函数及图象”基础知识后,可以做这样的练习:“一个家庭出去旅游,甲旅行社说:如果父亲买全票,其余人可享受半票优惠。乙旅行社说:家庭旅行算集体票,可按原票的2/3优惠。这两家旅行社的票价都是一样的,试就家庭不同的孩子数,分别计算两家旅行社的收费(建立表达式),并讨论两家旅行社哪家更优惠,并用坐标图表示出来。经过认真思考讨论学生会感到学有所用、学有所得学生就会更想学。

  3、做好知识梳理,巩固学生学习成果

  让学生做好知识的梳理,认真及时做好小结交流工作,这在学生自主性过程中尤其重要。这个工作教师不要因为放心而代劳,更不能仅仅走过场。学生对知识的整理,尤其一节一章的小结体现出对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严密性的理解程度,是否真正把所学知识消化、吸收,化成自己的记忆模式。小结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框图结构,列表结构,三言两语,甚至可以写一些学习体会等

  4、编题做题,相互评阅,共同提高

  在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的基础上,如讲完某些章节的基本内容之后,让学生针对这些章节的内容出些题目,然后再学生之间互换练习,相互评阅。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出卷子的过程中须将该部分内容复习一遍,练习的时候又感受到别人学到的知识和自己的不足之处,评阅别人所做的题目,能够学到别人好的解题思路、解题方法等,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上述就是沪江小编浅谈的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果之策略的内容。希望教师能够掌握这些教学方法,丰富自己的教学课堂,让同学们真正爱上数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