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好德语?大家可能有各自的想法,有人说需要“听说领先”,即听力和口语优先发展,从一开始就保持能听懂能说出来。知识点能讲出深层逻辑,并且还变得好记。你同意这种观点吗?来看看下面文章中关于德语学习的策略吧!

  怎么做到“听说领先”?

  一方面教师要有这个意识,有面对学生脱离书本大段说德语的环节,有的时候和学生进行德语问答;另一方面要简化语法,要帮助学生记住知识点。

  为什么有的纯德语环节似乎没有效果?

  要么可能没有从零就培养;要么纯德语环节停留在形式上,装逼而无用地说德语。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要说到班级里大家都能听懂。

  说错也没有关系吗?

  没有关系。只要德国人能听懂,能交流得起来,学生说错没有关系,更重要的是勇气和表达欲。基础阶段反正会错,不如大胆犯错!德国人不能理解的表达和总犯同样的错才需要纠正,其他的最好不要纠错。

  口语就是勇气吗?

  是的,要保护这种勇气。对外语和外语知识要去魅,要“藐视”,要感觉“不就是德语嘛,不就是虚拟式嘛……”,要找到一种类似学英语方言的心态。最好是能找到学汉语方言的心态,对知识点从不纠结,就想噼里啪啦一顿说。

  那谁来给这种勇气?

  教师来给。教师要钻透所有的“牛角尖”,对所有问题几句话轻松回答,一针见血。高屋建瓴,学生就不会纠结,就有勇气。

  难道不是多听多说多读多写吗?

  这是一句正确的废话,没有任何用。

  那如何扩展词汇量?

  A1-B1阶段就老老实实在教师指导下啃教材。教材上的基础词汇都记不牢,扩展什么词汇?B1之后会发现市面上99%的语法书和词汇书,都是“垃圾”。

  不可以自学吗?

  自学不是不行。但是①太低效了,②容易养成坏毛病一堆,③容易不了了之。越厉害的学生越需要厉害的老师,名师与高徒相互成就。

  那上课有多高效?

  从零达到B2/C1水平(英语雅思6分或7分水平),800学时左右,业余隔三差五上课,也只需要一到两年。做个对比:英语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其实也只有大约1000小时的上课时间。并且战线太长反而不好。

  这得是特别有天赋的人吧?

  不是,只需要一般天赋,并且只需要一般努力水平。

  为什么感觉德语专业四年都做不到?

  有不少人能做到。做不到,可能因为充满低效和无效的教学环节,效率稍高的也只是大学前两年,并且还带语感滑落的长假。另外,也可能因为讲语法不能做到举重若轻,而是简单罗列知识点,觉得记单词是学生自己的事,这是无言的共识,然而是错的。

  单词要在课上记住,并且是教师的责任?

  是的,否则上课讲什么?单词都记不住,后续的环节会大打折扣。知识点是不是很重要,是不是能力的基础?如果在记忆上不需要帮助学生,那就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了。那样上课效率很低,学生会觉得自学也差不多。

  为什么教学法理论不提帮助记单词是教师的责任?

  你要是先掌握英语和拉丁语,你也不觉得记德语单词有多难,都似曾相识。并且你根不会觉得德语语法有什么难的,儿童的游戏而已。也许教学法的最初的大佬们就是一些这样的欧洲人。

  那课后是不是也得很努力?

  不需要。“理解”和“记忆”应该控制在课上,因为知识点都能讲到深层逻辑,所以三下五除二就解决了,余出来的时间就好进行“熟巧训练”了。但是熟巧训练很吃时间,所以课上只能达到初步的熟练。课后需要学生朗读和背诵,每天半小时,能做到最好,做不到问题也不大,至少不会掉队。

  不需要大量作业?

  作业要精当,语言类的应该主要是口头作业。课堂的效率才是关键,是重中之重。否则教师的作用在哪里?罗列知识,然后期待课后学生自动涨知识涨能力,无心插柳柳成荫?大量作业压榨学生的时间,是一种剥削行为,甩锅行为。因为学生疲于奔命做到了,有幸存者偏差;没做到,教师就可以甩锅了。

  所以你觉得这篇内容提到的内容是否可行呢?其实学习的方法与学习的技巧这些都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每个人的接受能力不同,对于知识的理解不同,更重要的是基础不同,学习的效果自然不同。所以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