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高考改革,其中改革主要内容就是英语喝语文科目的改革了,在以后的高考中语文的重要性不断提高,无论是在考试分值还是题目设计方面将会是一个全新的模式。今天,沪江语文名师将会点评近几年的高考语文以及预测未来几年的语文命题动向,同时为同学们提供一些建议。

  当然近几年来有一个比较好的趋势,大家越来越重视语文的学习。比如像很多小的孩子已经开始上大语文或者是跟语文知识有关积累的班了,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

  孟老师是我们乐学高考数学领域的大牛,不过刚刚他有一句话我必须怼他一下,孟老师刚才跟我们说,让大家关注数学、物理、化学等等这样的自然科学,这其实是不公平的。从一个宏观或者是比较玄的角度来讲,如果科目学到一定程度其实是殊途同归的,数理化有数理化的奥妙,语文也有语文的奥妙。语文能带给我们审美、思辨能力、乃至知识体系的构建等等能力是其它科目不能替代的。刚才孟老师提到一个问题,我们学这些科目到底是干什么,学语文有什么用,学数学有什么用。说“有什么用”的这个问题,其实我们只是在关注、立足于生活当中能获得什么,或者过什么生活的问题。我们知道在这个时空里,时间是唯一的真相,时间不会停留,时间也不会重来。所以,除了拥有什么、过什么生活之外,我们有时候也要看“怎么过我们的生活”这个问题,有时候这个问题更重要。所有语文数学等等科目的思维,带给我们的就是让我们去认识这个世界和认识自我的能力与途径。而这种能力会决定了我们“怎么过”的问题。所以,同学们一定要知道,数学、物理、化学固然重要,语文更是重要。

  下面简单地讲一下今年的高考语文试卷,其实很多同学不知道我们应该如何看语文试卷。因为语文试卷和其它科目不太一样,语文里有两部分,一部分是语文的文本,一部分是语文的题,要从两部分来说。文本是什么?就是我们所看到所有的文章、诗词、素材等等这样一些东西。从近年来的高考趋势来看,尤其是今年全国卷的趋势来看,我们的语文文本的选择仍然体现出两个非常明显的倾向。一个是与当下社会时事热点的结合,除了实用类、论述类文本之外,在作文题中都已经有了非常非常明显的渗透。这提醒我们什么?提醒我们所有的同学和家长,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一定要注意对于时事的关注,我们不能够像古人一样两耳不闻窗外事,我们要两耳要闻窗外事。当你对时事有足够的敏感和亲切、熟悉感的时候,你再看到这些内容的时候,你在心理上首先就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当我们保持这样一个敏感,在我们写作文的时候找取视角,包括去剖析某一些实用性文本包括论述类文本,我们会有自己的立场和便利性,它是潜移默化的。

  刚刚讲的是高考语文文本会贴合时事热点。另外一点,我们会发现,现在的文本倾向取自名家的作品。大家不要想当然,其实曾经有一段时间,高考语文的取材曾经出现过很大的问题。大家知道,高考不能轻易考大家都熟悉、容易都见过的文章,那个时候为了回避这个问题,稍有点矫枉过正,造成的一个结果是什么呢?选的都是一些非常偏僻的犄角旮旯的文本,这其实是不太好的事情。但是以今年语文高考为例,文学类文本的阅读,古文,包括古诗词,所有这些内容的取材几乎都来自名家或是质量比较高的作品。古诗词比较特殊,因为名家大家都很熟悉,今年我们考到了欧阳修,白居易,近年李白、杜甫等等全部都有考过。这些人大家太熟悉了,我们不可能找床前明月光来考大家,所以只能找这些人相对冷门的作品。而文学类的阅读,今年考到了林徽因,考到了赵长天老师的小说,都是属于名家,属于文学水平比较高的作品。这一点能够看出来近年来语文考试命题组对语文文本质量的重视,是挺好的事情。

  这提醒我们所有同学和家长做一件什么事呢?我们在平时读名家名作还是有必要的。这个必要性体现在哪儿?我们不可能指望说蒙题,我一向不看好语文押题。看到同一个文本,对高考来说几率太小,而且实际的意义并不太大。我们看名家名作的过程当中,其实是在这个过程当中,体验名家名作的思维、审美、鉴赏等等一些角度的东西。比如欧阳修的诗读多了,对欧阳修相当了解,再遇到他某个时候写的诗,我心中就会了然于胸,相关的知识我可能会了解。即使不了解,对这个人的个人风格、特色等等,起码在心里有一个认知。这些认知大家可能觉得非常潜移默化或者非常不明显的,但是当这些东西越来越多地,都积累在你的心中的时候,真的是下笔如有神,会给我们带来高考非常非常实际的帮助。这是讲的文本这一块。

  语文题的解答诀窍:懂得活用语文“答题思维” 学会掌握内在标准

  理解语文题目的形式、表述以及结合方式

  语文除了文本之外,毫无疑问要有语文题,这一点也是我们今天要重点探讨的。语文长期来讲是最受误读、误解的一门科目。我们分析语文,都是说今年高考考的什么题目,文章选的哪篇,很少想到语文题本身内在的一些东西。大家知道语文能作为高考的科目,当然需要判分,需要给全国这么多的考生进行判分排序。既然判分,就要有一个标准化,这是一个必要条件。那么标准化在语文当中如何体现?当然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在赏析和理解的角度,也许每个人都不一样,不可能从这里找标准化。所以这个标准化恰恰就蕴含在考题里面。所以,语文题一定要关注到它的内在标准、逻辑等等。

  所以,我们讲语文考试的难易,其实很多同学和家长,包括现在很多机构的老师,其实没有抓到一个特别好的重点。我们说今年这个文章好读,这就简单?今年这个文章看上去有点晦涩,可能就觉得难?当然这毫无疑问是有一定的道理,但这恰恰不是语文题难易程度的本质体现。语文题真正的难度体现在哪儿?是体现在题目的形式、题目的表述以及我们这个题目和文本具体结合的方式。

  这么说可能有点玄,我说一个很具体的话,题目是什么?是告诉你“要干什么”这件事情。我们很多同学拿到语文题觉得难是因为什么?不是因为文章看不懂,语文不是英语,不会存在什么句子真的读不懂,字不认识的情况,这种情况不常见,我们几乎都知道它的意思。难在哪儿?难在拿到题我们不知道要干什么。大家觉得什么样的题比较容易?应用类文本,看一个图表,找一个数据,或者是概括某一段信息,我们觉得这种题容易。但是它容易在哪儿?不是文本本身容易,而是这个题对你的要求是一目了然的,我们很清楚地知道这个题老师出这题他到底要让我干什么,所以我就知道要去干什么。但是对于一些大家觉得老大难的题目,比如你对什么东西如何理解,请你谈谈什么东西的内涵、含义,及赏析某某等。我们遇到这样的题往往会觉得难。难在哪儿?是那个字那段话你不认识,看不懂,不“理解”吗?其实不是,归根结底是我们看这类题时,实在不太知道这道题到底要干什么,我们到底应该如何把握其中的标准。

  总而言之,语文题的难易程度,如果说得简单一点,这个题出得越虚、越大、越抽象,那这个题的难度往往越大。如果这个题出得越具体、越落实、越小,这个题的难度相对来说会容易一点、会少一点。

  从这个角度来讲,今年全国1、2、3呈现出的是很大的一个共性。从题的角度来讲,今年与往年,其实难度基本上是持平的,甚至更简单一些。有人觉得可能赵长天老师那个小说,或者林徽因写的文章不是那么好读,但这与题目难度并没有绝对关系。实际上来讲今年高考语文的难度与往年几乎持平,而且可能会更容易一点,我们有时觉得它难、不好把握,是因为对题的了解不够。

  刚才孟老师讲到数学思维,其实语文也是一样,但是语文这个问题在于,我们关注的语文都是文本的“理解思维”,就是我怎么看这个、怎么想这个,但是这个事情是大家从小耳闻目染,也是从小到大一直在做的事情,我们的这个理解思维往往其实不是那么的缺乏。我们缺的是对于语文题的一个思维。当然我刚才还是提到,我说科目学到一定的程度来讲是相通的。我是江苏的考生,高中时期5门课同时考全年级的最高分,这个牛可以吹很久。很多时候到最后我们看一个题可能思维都是相通的,包括之后我在乐学会开一系列专题课,专门教大家如何用数学一般精准的解法,去把一个语文题完整地、奔着满分地去做出来,这是完全可以实现的。所以,希望同学们知道我们看语文试题,一方面看语文文本,但千万不要忘了语文试卷的本质也有一部分叫“语文题”。

  以上就是沪江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名师点评意见,希望对大家高考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