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的历史学习内容较多,大家在学习的时候要多多整理记忆,不要记混淆。知识只有越用越记得牢,不常常拿出来复习,时间长了,都会忘记。所以整理知识点也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手段,就像下面的关于中国古代思想宝库的部分,大家可以和沪江小编一起学习一下。

  一、孔子与老子

  (一)孔子

  1、生平著述:春秋鲁国人,“三家一创”;《诗》《书》《礼》《易》《春秋》和《乐》

  2、学说:

  ①政治学说:A。“仁”(仁者爱人 ) B。“为政以德”

  C.“礼”(“克己复礼”)【实质是恢复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政治思想中保守一面)】

  ②哲学观点(天命观,畏天命):“敬鬼神而远之”

  ③教育思想: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仁不让于师”

  3、历史地位:

  ①所倡导的儒家思想被后人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②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③后人整理孔子言行为《论语》,尊孔子为圣人,历世景仰。

  (二)老子:

  1、生平著述: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德经》

  2、学说:

  ①哲学思想:

  A、“道”是万物的本源,“天法道,道法自然”。B、辩证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并可互相转化;

  ②政治学说:“无为而治”

  3、历史地位:①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 ②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补充:

  1.孔子思想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意义

  执政者应该以民为本,制定政策要人性化,有利于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构建和谐社会。

  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一)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冲击了当时的礼法秩序;社会变革,各国争霸,急需大量人才,出现了对各种问题持不同见解的各种学派,史称“百家争鸣”。

  (二)儒家:孟子和荀子

  1、孟子

  (1)思想:①仁政学说——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重民) ②性善说(人性本善 ——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

  ③义利观:养浩然之气;先义后利、舍生取义(重义轻利);

  (2)影响:①孟子学说是对孔子学说的继承和发展。 ②《孟子》一书被当作经典。

  ③孟子被尊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

  2、荀子

  (1)思想:①“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②性恶论 ③政治思想:“以礼为主,礼法并施”

  (2)荀子思想的历史地位

  ①被视作儒家异端 ②作为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唯物思想在中国哲学上具有深远影响

  (三)墨家

  1、墨子: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2、墨家思想:(1)主张“兼爱”、“非攻”(政治思想) (2)主张“尚贤”“尚同”

  (3)承认上天,鬼神的存在——哲学思想 (4)提倡“尚力”、“节用”、“节葬”

  3、墨家思想历史地位

  (1)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2)战国一度成为显学,之后不被重视

  (四)道家

  1、庄子与道家

  2、庄子的思想:(1)“齐物”(2)逍遥的人生态度(“无所恃”)(3)天与人“不相胜”

  (五)法家

  1、韩非与《韩非子》

  2、思想:(1)将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2)社会不断发展变化,反对“是古非今”。今必胜古、主张变法革新

  3、法家思想的历史地位:(1)韩非的思想适应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

  (2)在西汉以后的1000多年中,这种思想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六)兵家 1、《孙子兵法》 2、孙膑与《孙膑兵法》:重视战争规律

  (七)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历史意义

  1、儒家学说: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2、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思想

  3、法家学说:其中的变革思想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注意: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三、汉代思想的大一统

  (一)汉初的黄老之学

  1、出现的社会背景:汲取秦朝灭亡的教训;经济残败,百业待兴,黄老之学适应了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

  2、主要内容:

  (1)无为而治(2)尊重自然规律,反对盲目行动(3)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待时而动”、“因时制宜”

  3、特点:兼采众家、积极无为

  4、作用:西汉初年的指导思想,使汉初社会迅速恢复元气。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原因:(1)王国问题、匈奴的威胁使统治者认识到加强中央集权的必要性。

  (2)汉武帝进一步开拓大一统事业的需要;

  (3)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适应这一需要

  2、理论基础:“天人感应”学说;君权神授(有利于君主专制);人君须仿效天道,行仁政。

  3、思想核心:大一统(“新”所在,有利于中央集权、国家统一)

  4、新儒学内容:① 天人感应 ② 君权神授 ③ 三纲五常 ④ 大一统 ⑤施政以德为主,刑为辅

  5、新儒学的影响:(1) 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2)确立了儒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文化;

  (3)限制君主的权利,使君主实行“仁政”;(4)兴办学校,有利于教育的发展。

  6、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

  ①新儒学对于巩固国家统一,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有积极作用(根本原因)

  ②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四、宋明理学

  (一)背景①魏晋南北朝以来佛、道教广泛传播使儒学的统治地位受到冲击。

  ② “三教合一”的潮流,各家思想互相渗透 ③儒学志士吸收佛、道思想,探讨新儒学体系

  (二)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开创:程颢、程颐;集大成者:朱熹)

  (1)内容:①“理”是世界的本原。“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②把握“理”的方法 “格物致知”。 ③存天理,灭人欲

  (2)历史地位:①宋朝被斥为“伪学”。 ②明初确立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2、陆王心学

  (1)内容:①心即理也 ②通过“发明本心”以求理(陆九渊) ③致良知 ④知行合一(王阳明)

  (2)历史地位:重视个体的主动作用,反对束缚,具有一定的思想解放作用。

  3、宋明理学的评价:(1)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2)积极: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道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性的庄严。

  4、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

  同: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承认“理”的存在,都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两者的思想实质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

  异:一是世界的本原不同,程朱理学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而陆王心学认为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二是认识事物的方法不同,程朱理学认为把握“理”要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而陆王心学提出“发明本心”以求理的方法。

  五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背景:【政治】封建制度的日益腐朽 【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了传统观念

  【文化】程朱理学导致思想界因循守旧

  (一)异端思想家李贽

  主张:(1)批判理学,否定孔孟学说和“四书五经” (2)批判封建礼教,主张个性自由发展

  (3)提出男女平等的观点 (4)提出“万物皆生于两”,从根本上否定“天理”的存在

  (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1、倡导经世致用(顾炎武)

  (1)背景:①明王朝内外交困、危机四伏 ②士大夫主张以史为鉴,学术与现实相结合

  (2)主张:①学术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 ②《天下郡国利病书》 ③工商皆本

  (3)评价:①开清代考证学术之风气 ②为后世提供重要思想源泉

  2、对君主专制的批判(黄宗羲)

  主张:①揭露专制帝王的罪恶 ②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

  3.系统地批判宋明理学(王夫之)

  4、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思想评价:①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

  ②他们的思想具有启蒙作用,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

  通过这样把重点的知识归纳总结出来,方便日后的复习。想要将历史学好,就要肯下功夫,背诵记忆是基础,还要理解与思考。没有理解与思考的学习,成绩根本不会有更高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