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大部分的法语课程教学都在外语系内进行。法语教学的模式很大程度上参照了英语学习的相关模式,学习的重心放在书写及表达记忆上,所占比重较小的口语练习也常常以语言结构练习或者课文朗读的形式来展开。学生常常需要熟记课文篇章,这样虽然能够在不同的交流场合重复相应的语言行为,但是缺少了自主设计对话的能力,学生的实际交流能力并没能得到发展。因此,当大家在与法国人进行交流时,口语的表达常出现问题,甚至在四年的本科学习之后,很多学生仍然不能进行流利的法语口语表达。

在学校环境下的法语授课形式通常以讲座的形式围绕授课者展开。学生的角色经常被固定在记笔记或者机械知识记忆上,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及传递者,而学生则是信息的接收者和记忆者,实际上更为重要的语言互动就这样被单一直线的联系所取代。

尽管从70年代就开始流行的交际教学法已经把语言学习重心移至对交际能力上的培养,但国内的学生仍然习惯使用“语法-翻译”的学习法,对语法规则的清晰理解及对课文进行中文的翻译是大家学习外语最常用的方法。这种模式也是中国普遍的外语教学方式,它的最大的特点是机械记忆、被动、缺乏综述和批判精神。语言的学习经常在实践中被总结为写作输出,语法分析及篇章的记忆,对纯语言知识的掌握被视为是语言学习的目的和获得文凭及社会成功的必要步骤。而西方国家却截然不同,他们所期望达到的最终目的是对知识的综合理解,是对综述和批判检验精神的培养以及获得独立开放式研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