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初三,学生的学习压力会越来越大。要想学好语文,首先要调整好学习心态,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语文的学习需要长期的积累,除了课堂上必须要掌握的知识以外,平时可以多阅读课外读物。下面,沪江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初三期末复习的资料,大家可以作为学习的参考。

  重点:

  1)复习学过的语文基础知识;复习汉语拼音、汉字、词汇、句子、修辞、标点符号及常见的文学常识等。

  2)梳理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文体特点和明确阅读方法。

  3)朗读背诵古诗文,归纳整理学过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理解课文的内容。

  4)了解材料作文的写作特点。

  难点:

  1)语基的开放性试题。

  2)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文体的阅读方法。

  3)文言文的翻译。

  4)材料作文的写作。

  一.简介:

  (一)基础知识复习目的

  1.熟练掌握汉语拼音方案(做到会读、会写,灵活运用)

  2.扩大识字量,识记学过的常用字的音、义、形。(课文中以及书后字词表中的字词)

  3.理解词义,熟练运用学过的生词。(书下注解及课文中的生词)

  4.理解句义,掌握句子中词语的搭配,修改常见的病句。(不用错关联词语。会模仿句式造句。)

  5.复习学过的常见文学常识。

  (二)文体的阅读方法的复习目的

  1.理解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文体特点。

  2.掌握小说、散文以及文言文的阅读方法。

  (三)材料作文复习目的

  学会材料作文的写作。

  二.思考学习

  (一)基础知识复习要点

  1.注意生字注音与“语境变调现象”。

  什么是变调?由于临近的音节声调的影响,有些音节的声调往往要发生变化。这种声调变化现象叫变调。

  例如“一”字。“一”字在单念或者在词尾末尾时念原调(阴平)。如“不管三七二十一”的时候就念“yī”;而在阴平、阳平、上声前面时,读去声“yì”如“一瞥”“一直”“一手”;在去声前面读为阳平“yí”如“一定”“一致”一贯”……这种变调现象有时影响同学们的现场判断。例如“玛瑙”一词就是如此mǎnǎo,两字的注音都是上声,而在我们连读的时候,经常读成了mánǎo,“玛”的注音变成了第二声了。这样注出音来当然就会发生错误。

  2.九册(上)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要做到会读,会写,会用。一定要注意不写错别字。

  改正常见的错别字,主要方法有:

  1)辨识同音字,不写别字。

  同学们经常不注意用同音字代替要写的字,叫做别字。如“我们必须刻服困难”。“刻”应改为“克”。这是因同音字而误用。对于常用的同音字,必须辨别它们的字形和字义,它们经常与什么字组词,避免误用别字。例如课文《环球城市,风行绿墙》中的短语“绿色成阴”,就有人错写成“绿树成荫”,其实“阴”和“荫”,完全是两个意思,不可通用。

  2)辨别形似字,不加减笔画。汉字是由点、横、竖、撇、捺、提等笔划构成的,一个字一个样子,有些字,形体相近,差别很细微。如“折”“拆”“析”形体十分相似,不注意辨别,很容易出错。

  3)辨别形声字,不写错字。通过形声字的声旁来辨认字形。如“琴”的声旁是“今”,不要写成“令”。还可以通过形声字的形旁来辨认字形。如“干燥”易着火,所以用“火”做形旁;“急躁”用脚跺地,所以用“足”做形旁。

  4)通过比较字形,改正错别字。如将“戊”“戍”“戌”“戎”四个字加以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点。运用时,不乱替代。

  5)通过字义分辨字形,如“必须”和“必需”,“必须”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的必要,一定要这么做。“必需”指一定要有的,不可少的。

  3.积累词语,扩大词汇量。能根据语境理解词语的含义或选用恰当的词语。

  要想提高语文的学习效率,那就要掌握学习方法,方法用对了,在学习过程中才能事半功倍。学习语文过程中要多思考,多做题,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及时找老师一起解决。课后可以增加自己的课外读物,丰富自己的阅读经验,还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