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海誓山盟,不要海枯石烂,也不需走遍天涯海角,只要你陪在我身边,在黎明或黄昏,陪我看花开花谢,云卷云舒,就好。这就是爱。用我们的一生,去读《简爱》。 《简爱》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诗意的生平写照”,讲述了一位从小变成孤儿的英国女子在各种磨难中不断追求自由与尊严,坚持自我,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女主人公简爱坚强朴实,刚柔并济,独立自主,积极进取。她出身卑微,相貌平凡,蔑视权贵的骄横,嘲笑他们的愚笨,显示出自立自强的人格和美好的理想。依稀记得那里面的经典对白: 每个人以自己的行为向上帝负责,不能要求别人承担自己的命运。 我的心灵跟你一样丰富,我的心胸跟你一样充实!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姿色和足够的财富,我会使你同我现在一样难舍难分,我不是依据习俗,常规,甚至也不是血肉之躯同你说话,认识我的灵魂同你的灵魂在对话,就仿佛我们两个人穿过坟墓,站在上帝脚下,彼此平等——本来就如此。 《简爱》,宛如一首诗,历久弥新。宛如一杯茶,芳香四溢。 初读《简爱》,觉得它的确是一不很美的爱情小说,为主人公完美的结局而高兴。同时朦朦胧胧地觉得:爱情,的确值得向往。 再读《简爱》,深深吸引我的是女主人公那对待爱情的态度,带着尊严勇敢去爱。在爱与被爱中,她逐渐成熟起来。那时的我对于爱情,就像面对远方的地平线,遥遥的望着,就好。那是一种别样的情愫,一个不能说的秘密。 时光在指缝划过,岁月在轻轻的刻画着她的年轮。再次捧起《简爱》,忽然有了沉甸甸的感觉,似乎,尝试着去体会,用心思考。 《简爱》在十九世纪,曾因女主人公在爱情面前追求平等,尊严的新爱情观而轰动一时。今天,我认为时代又赋予它新的涵义。当爱情来临时,我们应该想想为什么而爱。最近比较受欢迎的电视剧《北京爱情故事》(以下简称“北爱”),从某些角度来说,和《简爱》有异曲同工之妙。《北爱》中,主人公沈冰在程峰一无所有时选择了和他在一起,丝毫不留恋前男友石小猛的荣华富贵。而在此之前,前男友小猛的经济条件也很差,但沈冰依然深深的爱上了他。在贫与富,爱与不爱面前,她始终如一地选择爱。真正践行了无论贫穷或富裕,都愿意同甘共苦的爱情宣言。有些东西,之所以让人羡慕,是因为稀缺甚至没有。譬如真爱。我们之所以如痴如醉地看着北爱,读着简爱,是因为现实中,爱情掺杂了太多不必要的因素。有人说,婚姻是爱的终点。结婚后,柴米油盐酱醋茶,生活的压力早已冲淡了爱的热情,无暇去爱。其实,我更赞成,婚姻是爱的新起点。婚姻,为爱情加了保险。在彼此的关怀中,感受爱与被爱的温暖。爱情,区别于物质,成为一种向往,也成了自然界永恒的主题。 几次拿起《简爱》,几番品读思考,它不再是一本书,是人性中真善美的诠释,给我潜移默化的感染,也让我明白,每一份走到最后的爱情,都曾有过艰难,都曾经历着考验,却一直深爱。滚滚红尘,看山青翠,看花艳丽,只留一缕青丝,相守到白头。 《简爱》,让我在物质的世界里不迷失自我,让我在身心疲惫的时候依然充实,让我内心深处的那份美好不会沉沦,也不曾渐行渐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