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了《童年》这本书后,感触很多。这本书的作者是高尔基。《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这本书主要讲了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小说中的人物刻画的栩栩如生,有坚强,勇敢,正直,充满爱心的阿廖沙;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的外祖母;吝啬,贪婪,专横,残暴的外祖父;粗野,自私的舅舅;乐观纯朴的小茨冈;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里;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好事情”······
我十分痛恨外祖父和舅舅,外祖父开了家染坊,但随着家业的衰落,他变得吝啬,贪婪,专横,残暴,他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剥夺手下的工人。有一次阿列克谢因为染坏了一匹布,竟被他打得昏死过去。幼小的阿廖沙也曾被他用树枝抽得失去知觉。他还暗地里放高利贷,甚至怂恿帮工去偷东西。像他这样的行为是十分让人痛恨的。两个舅舅也让人憎恨,他们俩整日为争夺家产争吵斗殴,疯狂虐待自己的妻子。
这样的人和事让幼小的阿廖沙过早地体会到了人间的痛苦和丑恶,使阿廖沙的成长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但在外祖母的引导下和乐观纯朴的小茨冈,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里还有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好事情”给予的力量和支持下,是阿廖沙在黑暗污浊的坏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外祖母是一个心地十分善良的人,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她还经常讲一些怜悯穷人和弱者,歌颂正义和光明的民间故事给阿廖沙听,她的这种做法使阿廖沙在成长的过程中有了很大的影响。正像高尔基后来写的那样:“在他没有来之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是我充满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
作为一部自传体小说,《童年》讲述的是作家一段沉重的童年往事。对于他所经历过并在心中留下过伤痛记忆的人和事,那些“铅一般沉重的丑事”,作家在叙述的时候,心情不可能是轻松的,因此这部小说的基调在整体上显得严肃,低沉,但另一方面,小说是以一个小孩的眼光来描述的,这样就给一幕幕悲剧场景蒙上了一层天真浪漫的色彩,读起来令人悲哀但又不过于沉重,是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邪恶中看到善良,在冷酷无情中看到人性的光芒,在悲剧的氛围中感受到人们战胜悲剧命运的巨大力量。
这本书告诉人们一个道理:在人生的路途中,总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只有勇敢面对,才会取得成功。这始终告诉我们,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这本书里的不管是人物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等,语言刻画得都十分细腻。我十分喜欢这本书,相信你肯定会喜欢上这本书的。心动不如行动哦!

父亲感言:
今天,孩子给我看了一本书,名叫《童年》,这本书里的人物被刻画的栩栩如生,每个人物身上都有着不同的品质,其中阿廖沙和外祖母身上的性格特点深受人们启迪,这本书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在人生的路途中,总会遇到挫折和困难,但只要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力,就会取得的惊人的成绩,但不能轻言放弃,不能半途而废,这样注定会失败。这本书对我女儿赵蓉蓉有着很大的影响,我记得有一次家长会,她的班主任对我说:“虽然你的女儿的成绩很好,但是她写的字不太好看,希望你们做家长的能够多注意一点孩子。”女儿知道后,她变得闷闷不乐,于是,她每天熬夜到十二点,她每天把每篇课文抄一遍,抄到最后女儿的手上都有了一个一个的老茧,但她凭着坚强的意志,她终于取得了成功,她的字深受老师的好评,那一刻女儿终于开心地笑了,笑的是那么的开心。所以我觉得这本书真的很好,心动不如行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