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后感
也许大家都听说过在中国历史上有一段分家汉的故事,这段故事不仅此后各朝各代的文人都知道,就连现在的人们也不忘那分汉壮观场面——这就是“三国”。
说起《三国演义》,大家便会很自然的想起了胸怀大志、仁义之至的刘皇叔;想到智谋超群、神机妙算,为蜀汉大业鞠躬尽瘁的诸葛孔明先生;想到英武非凡、忠心耿耿、义重如山的汉寿亭侯关羽;想起艺高勇猛、正气凌然、坚不可摧的莽张飞;想起老奸巨猾、假仁假义、居心不良的曹孟德;忘恩负义、阴奉阳违的孙权……
《三国演义》共一百二十回,回回引人入胜。无论是“桃园三结义”、“过五关斩六将”、还是“草船借箭”、“火烧赤壁”,没有不叫读者拍手称绝,就连我也被书中人物的英雄气概所打动、所吸引。
其中,诸葛亮的形象深深的打动了我。他未出茅庐先知“魏蜀吴三分天下” ; “博望坡”设计烧曹营;“新野”留空再拜曹营;又以“三寸不烂之舌”舌战群儒,使东吴百官无言以对;又以“苦肉计”火烧赤壁而使曹操望而生畏。仅周瑜区区小计费尽机关,诸葛孔明之谋略,岂是管仲乐毅能乎?
在读到“诸葛亮三气周公瑾”时,我再一次佩服诸葛亮的计谋,周瑜虽然才智出众,但终因为心胸狭窄而气绝身亡感到惋惜。
“为将者,而不通天文,不是地理,不知奇门,不晓阴阳,不看阵图,不明兵势,是庸才也……”古人在没有任何先进仪器的情况下,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再瞧瞧我们,生活在这样幸福的生活里,而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
虽然我们没有诸葛孔明那聪明的脑子,但也应好好学习,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