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名著其实都有他深刻的一面,在看似平淡的书写里,透出的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东西。或许这就是为什么传世名著以散文和小说居多的原因吧。
读此书,我明白,在人生当中,耐性的却很重要,谁的耐性好,谁就能在最后一个笑。信心也是基础,我从老人的身上看到了,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气势,在那条大鱼的身上我也看到了绝不屈服的精神,而在乎两者之外的,不是别的东西,是人情,说的更准确一点,应该是同情。鱼并没有果断地将船撞翻或将老人拉下海而是与老人那慢慢地耗着,它仿佛通人性,也许是残酷的现实让它不得不学会一种与人较量的好办法,也许是它根本没有办法。
书中的老人连续八十四天没有捕到鱼,在别人眼中他是一个失败者。可贵的还是他却能在第八十五天决心驶向远方的大海去钓鱼,那种 “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 的勇气,值得我去深深体会。一句 “ 我跟你奉陪到死 ” ,夹杂在大海的咆哮声中,回响在我耳旁。一个人把生命都压了上去,与敌人做殊死的博斗,那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啊,我不得而知。我想鲨鱼正是宇宙间一切破坏性力量的化身,而老人正是正义的使者。在人的一生中随时随地都存在这股破坏力量,人生是不停地循环着的,喜剧的落幕,不就是悲剧的上演;悲剧的落幕,也就意味着喜剧的再度登场。
故事的结局,作者却让英勇奋斗的渔夫最终以失败结束。用小说中老人的话来说:“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人可以被毁灭,但却不能被打败。”这就是《老人与海》想揭示的哲理吧。我起初读是不能理解的,但是当我站在这样的角度上看这样一部作品,我颇有体会。不可否认,只要是人就都会有缺陷。当一个人承认了这个缺陷并努力去战胜它而不是去屈从它的时候,无论最后是捕到一条完整的马林鱼还是一副空骨架,这都已经无所谓了,因为一个人的生命价值已在那追捕马林鱼的过程中充分地体现了。曾经为自己的理想努力追求过、奋斗过,难道他不是一个胜利者吗?
通读整本书后,又再次翻阅,海明威用白描的手法将老人与大鱼与鲨鱼斗争的过程刻画得淋漓尽致,甚至我能从书中学到很多捕鱼的知识,这有点让我怀疑海明威曾经是个渔夫。精细的刻画,使得大鱼的力量惟妙惟肖,鲨鱼的险恶生动逼真,老人的强健和智慧有时让读者暗自欢喜,而这一切都指向一个目标,正面或侧面描摹老人的坚强意志和强健体魄。
强健,无论是精神还是体魄,不仅仅象征着力量,还是一种美,像那辽阔的海洋、壮丽的高山,以及风月无边的草原。
(指导老师:李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