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经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学校的前身是创建于1949年的中央税务学校,是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高等财经院校,后历经中央财政学院、中央财经学院、中央财政金融学院等发展阶段,1996年更名为中央财经大学,至今已走过近60年的光辉历程。

1. 发展历程

1949年11月6日学校成立时的校名为中央税务学校,1951年改称中央财政学院。1952年全国院校调整时,将北京大学、燕京大学、清华大学、辅仁大学的财经系科并入我校后更名为中央财经学院,直属高教部领导,后改由财政部、人民银行总行领导(“文革”后改为财政部一家领导),校名改为中央财政金融学院。1996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中央财经大学,2000年2月独立建制划归教育部管理。

2. 学院设置

学校现设有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金融学院、会计学院、商学院、经济学院、信息学院、法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等8个学院和投资经济系、保险系、外语系、社会学系、经济数学系、体育经济与管理系等6个直属系以及研究生部、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在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等6个学科门类设有37个本科专业,拥有经济学科和管理学科本科专业设置自主权;拥有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在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公共管理学、法学、工商管理等一级学科项下设有15个博士学位授权点、30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工商管理硕士(MBA)、会计硕士(MPAcc)、公共管理硕士(MPA)、法律硕士(J.M)等4个专业学位授权点。拥有金融学、国民经济学、财政学和会计学等4个国家和北京市重点学科。继续教育有函授、夜大学及短期培训等多种办学形式,其中学历教育分大学专科(含第二学历专科)和专科起点本科两个层次,在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设有近40个函授站(点)。

学校的各个硕士研究生点还广泛开展了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历申请硕士学位的培训工作。学校设有财经研究所、中国精算研究院、中国企业研究中心、国防经济与管理研究院等20多个科研机构,其中中国精算研究院是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财经研究所北京财经研究基地是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3. 师资力量

学校各类在校生14,000余人,其中全日制本专科学生、博士和硕士研究生6800余人。全校教职工一千余人,其中专任教师500余人,有教授、副教授200余人,并拥有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知名学者和专家,此外,还聘请了百余名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担任学校的客座教授。学校拥有语音实验室、计算机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较为完备的现代化高等财经教育所必需的教学设施设备。

4. 交流合作

学校积极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美国、日本、英国、澳大利亚、韩国、俄罗斯和乌克兰等国以及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多所大学和其他组织建立了广泛的联系。长期以来,学校同世界银行经济发展学院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和良好的合作,1983年在学校建立了合作培训中心,先后举办了20多期培训班。此外,学校同日本朝日监查法人、苏黎世金融服务集团、法国安盛保险集团、美国大都会人寿保险公司等组织也有着良好的合作,英国保险精算师学会、英国皇家保险学会、澳大利亚保险学会的北京考试中心均设在该校。学校除聘请外国专家担任英语和专业课教师外,每年还邀请数十名外国专家来校进行短期讲学和合作研究,同时每年也派出许多教师到国外讲学、进行合作研究或学习、进修。学校每年招收外国留学生,并在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招收研究生。